后疫情时代,打造15分钟交通圈

图片

你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路上?

随着城市空间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出行时耗问题愈发凸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42个主要城市总体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比重为12%,主要城市总体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

图片

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年度变化

单位:分钟

图源:《报告》

在为应对新冠肺炎进行的封城、居家等举措中,城市居民形成了强烈的社区意识,生活圈空前地“缩小”了。在此背景下,“15分钟出行城市”的概念吸引了大量关注。

01

远程办公改变城市空间格局

分散工作场所对于完全实现15分钟模式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众多企业采取了远程办公的形式,这极大地改变了员工的行动路径,也为城市空间规划带来了机会。

图片

居家办公模式

图源:网络

分散的社区生活催生了“一站式就近服务”。疫情期间,以居民区为单位划分出了无数个小型生活圈,某种意义上,人们不再需要频繁前往大商圈,更短距离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小圈”成为趋势。

02

15分钟,界定理想生活圈

如果不考虑参照的交通工具,“15分钟城市”可以理解为一种在15分钟的出行时间内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需求的理想地理环境。

“N分钟”城市范围示意图

图源:DPZ CoDesign

这一理念来自城市学家、巴黎第一大学的教授卡洛斯·莫雷诺(Carlos Moreno),而莫雷诺又受到了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的活力城市(Living City)的启发,其主张分散城市组织、以便居民获得更多享受自己生活的时间。

除了巴黎,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城市正在尝试实现“15分钟城市”,这一概念受到了规划圈和政界的肯定,正成为未来城市的一种可能形态。

03

便民未来还是“圈地自居”?

然而,“15分钟城市”概念在大热的同时也面临质疑。

英国备受瞩目的“花园城镇运动”正在形成汽车依赖性,在其规划框架下,公共交通作用难以发挥,而这正是政府希望避免的。

 英国蒂克斯伯里花园城镇

(Tewkesbury Garden Town)

图源:网络

所谓的理想生活圈,可能进一步加剧当代社会的社交隔阂,也可能因过度强调社区意识而损害公共交通服务,缩小、集聚的微型社区在社会意义上可能并不足够“完整”。当“圈”成为某一概念的核心要素,这一概念应该进行更多规划维度的考虑,在确保内部运转的同时维持与边界外部的连通。

04

智慧交通:宜居城市解决方案

幸运的是,《报告》反映: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国42个主要城市的极端通勤减少、通勤距离缩短。除了城市居民自发改善通勤状态的原因,智慧交通也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中主要城市居民通勤状态概述

图源:《报告》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出行要求。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智慧交通能够实现人、车辆和环境的协同,进而降低拥堵等异常交通事件发生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此意义层面上,城市因出行顺畅而变得更宜居了。

无论是“15分钟城市”还是“一站式就近服务”,本质上都是对便利生活理念的推崇。在地理空间上,城市的边界似乎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而越来越向外拓展。但在时间感受上,借助智慧交通和空间规划的力量,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可能也正在变“小”。以人为本、便利宜居,始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参照系。

封面图源:freepik的onlyyouqj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2659304/article/details/12014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