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怎么维护城市安全?

图片

自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发出“全球进入风险社会”的警示开始,人类社会已经又向前行进了35年。这三十多年里,人口急剧聚集,城市边界迅速扩张,而气候异常、暴恐等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旧令人恐惧。当风险成为状态,我们日夜生活的城市,怎么才能更加安全?

边界扩张,风险加大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空天院”)发布了1972年至2020年中国典型城市扩展遥感监测数据库。研究显示,近50年来,中国城市蓬勃发展,城市用地规模增加明显,提高了建设用地在整个土地利用构成中的比例,75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合计达到30521.13平方千米,较监测初期扩大了7.46倍,总面积扩展26914.88平方千米。

图片

图片

20世纪70年代和2020年

中国75个典型城市面积对比

图片来源:中科院空天院

城市边界迅速扩张,人和信息的流动也随之加速,在越来越大的城市空间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愈发集聚。近年来,疫情全球大流行、极端天气频发、反社会事件时有……当风险更加不可预测时,如何有效预警成为维护城市安全的要点所在。

关键转变:从事后到事前

9月23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速度加快,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流动人口多、高层建筑密集、经济产业集聚等特征日渐明显,城市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机体和巨大的运行系统,城市安全新兴风险、传统产业风险、区域风险等积聚滋生、复杂多变、易发多发。

图片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应用系统整体架构图

图片来源:《指南》

面对海量城市事件,传统的事后处置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安全维护需求,形成“事件感知-运行监测-分析预警-应急处置-回溯评价”的完整闭环尤为重要。其中,是否实现研判预警正是转变城市安全维护方式的关键环节。

图片

交通安全风险分析预警

资料来源:《指南》

实现城市事件的研判预警有赖于智能化的算法中台,通过强大的视频智能分析和时空数据管理能力,城市智能化算法中台能够感知信息流动态势、分析信息变化规律,从而预测和研判未来。

物理世界,数字化治理

近两年,“数字化”概念大热。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现实的物理世界正在被复刻,成为数字化治理的依据。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根据人和信息的流动性规律,城市可以划分为道路交通、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城市环境、互联网信息五大空间,对应每一空间,又分别延伸出智慧交通、岗位规范管理、大客流管理、城市环境治理、互联网内容安全等治理路径。眼下,城市空间管理不再完全依靠物理世界的资源调度,而是更加倾向“行业+AI”的“智理”模式。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城市中的事件被结构化为可供处理的数据,管理模式更为高效、可靠。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即便已经过去35年,贝克的警示仍具有现实意义。后疫情时代,生产生活都伴随着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社会的正义与公正、整体秩序和安全,不仅仅需要国家的努力和坚持,更需要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心系国家、共为一体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精神目标和价值追求。为了更快、更好地管控好未知的风险,如何“智理”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2659304/article/details/12083168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