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硬解耦到开放融合,谁在重新定义高端智能座舱平台新玩法

当前,智能座舱正在加速向移动出行“第三生活空间”演进,5G车联网、DMS、AR-HUD、OMS、OTA等越来越多全新功能需求呈现了爆发性增长,传统功能芯片与软件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座舱市场的需求。

过去,传统汽车座舱功能大多数采用碎片化的布局方式,分布式电子控制单元之间无法有效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软硬件支持也相对老旧,难以提供较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及实现OTA功能。

现如今,各大车企开始推动智能座舱进入域控制器时代,各项功能开始越来越聚合。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表示,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子系统将实现融合发展,只剩下一个智能汽车平台系统,即整个智能汽车的运算决策中心。

从软硬解耦到开放融合,谁在重新定义高端智能座舱平台新玩法

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

这背后,不仅需要强大的智能计算平台、核心算法、不断优化的软件平台作为支撑,还需要软件、硬件、系统、生态等的高度融合。

12月6日,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与德赛西威、东软集团、北斗智联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围绕芯擎科技打造的“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以及亿咖通科技旗下ECARX Automotive Service Core(以下简称“EAS Core”)通用操作系统级软件框架,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高端数字座舱平台

从软硬解耦到开放融合,谁在重新定义高端智能座舱平台新玩法

一、芯片是重要一环

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往集中式架构演进的过程中,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运算处理器复杂度呈现了指数级增加,传统汽车功能芯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高端车载主控芯片将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国内新车搭载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上险量分别为33.35万台、72.56万台,考虑到目前基数仍较小,未来几年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00%。

沈子瑜表示,无论是汽车智能化功能的实现,还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整个生态系统,最核心的仍然是汽车芯片。

早在2018年,亿咖通科技就联手安谋中国成立了芯擎科技,专注于打造高端车载芯片产品。就在一个多月前,芯擎科技自主设计的国内首款车规级7nm高端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成功流片。

根据芯擎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为国内首创的7nm车规级智能座舱SoC,龍鹰一号符合AEC-Q 100 Grade 3 级别,内置ASIL-D安全岛并匹配高带宽低延迟的LPDDR5内存通道,性能比肩国际一线产品。

接下来,亿咖通科技将基于龍鹰一号打造跨平台通用的操作系统软件框架EAS Core。沈子瑜表示,亿咖通和芯擎科技主要提供底层主控SoC芯片和核心软件,而德赛西威、东软集团、北斗智联将基于此快速开发满足各大车企需求的智能座舱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背景下,智能座舱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呈现了指数级增长。过去几年,包括汽车制造商、Tier1企业、芯片厂商都在加大自身的软件研发能力,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软硬件的协同效应。

据了解,EAS Core具备端云一体的服务能力与可扩展架构,提供超过4000个API接口与完整的、满足车规级安全性需要的开发套件及工具,并为开发者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完善服务体系。

从软硬解耦到开放融合,谁在重新定义高端智能座舱平台新玩法

沈子瑜表示,亿咖通科技基于龍鹰一号+EAS Core打造的高端数字座舱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助力合作伙伴与车企高效开发定制化的智能座舱功能或产品,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确保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加速量产实现。“基于这套解决方案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产品预计将于2023年实现量产装车。

二、发力通用型智能座舱软件平台

毋庸置疑,集成越来越多的子系统和功能,正在成为智能座舱硬件平台的发展趋势。但如何管理好这些子系统和多样化的功能,则需要不断进化升级的智能座舱软件平台。

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亿咖通科技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中国本土化通用型的智能座舱软件平台。

沈子瑜表示,“德赛西威、东软集团和北斗智联三家覆盖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大部分市场份额,五家公司联手,可以打造一个中国本土化的智能座舱软件平台。”

此前,亿咖通科技已经围绕车载芯片、智能座舱、ECARX服务平台等核心技术打造了开放的智能网联生态平台,并在吉利汽车旗下车型量产应用。

从软硬解耦到开放融合,谁在重新定义高端智能座舱平台新玩法

资料显示,2018年3月15,亿咖通科技首次亮相前装市场,为吉利汽车深度定制、研发的车联网系统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正式上车;一年之后,亿咖通发布全新GKUI 19、E系列车机芯片(联发科设计),到2020年7月底,GKUI用户数突破200万。

沈子瑜认为,做智能座舱应用生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开放、规模足够大。其中,开放方面,亿咖通科技将继续把通用的操作系统级软件框架EAS Core做好;而规模则需要携手各大合作伙伴,把芯片、智能座舱产品等全产业链条打通,从而共同去打造中国本土化的智能座舱应用生态。

对此,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徐建也表示,“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平台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零部件厂商可以基于同样的目标,把自己原有的边界打开,才能做出更好功能体验的智能座舱产品。”

不可否认,智能座舱行业正在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高速发展的风口,高通、英特尔、三星等国际巨头都在这一领域集中发力,而百度、阿里、华为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

未来,智能座舱生态系统还将持续演进,重点围绕“生态协同”和“跨界延伸”展开。而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这背后将更加强调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开放,同时更倚重核心技术能力的打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GAI_AI/article/details/12180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