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学习笔记2

4.OSI模型

4.1物理层

通过介质传输数据的层,负责建立连接稳定传输等,介质包括:
EIA RS 232,RJ45(网线),100BASE-TX,1000BASE-T

4.2数据链路层

规定数据传输格式以及方法,负责数据同步,流量和差错控制等

4.3网络层

负责选择路径,侧重通信的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这里需要知道传输的方式:

  • 电路交换(建立实路径链接,成本高)
  • 报文交换(头部携带信息,存储转发)
  • 分组交换(将报文分割,更易处理)

4.4传输层

将信息转变为易于传输处理的数据

4.5会话层

协调和控制应用进程之间为完成特定处理任务而进行的一些列通信对话所引起的信息交换过程

4.6表示层

保证所传送的数据经过传输后其意义不变,规定数据语法语义

4.7应用层

利用下层基础服务,形成应用接口;应配备尽可能多的公用或专用服务构件(元素),提供应用系统按需要调用,应用层面向用户

5.互联网

5.1概述

设计宗旨:简单网络,复杂终端

5.2IP

经过物理层将数据处理后,采用分组交换需要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打包,于是有了IP报文,所有由IP传输的信息符合报文格式,便可进行有效交流;
为了确定每个传输单位,于是定义了IP地址:

在Windows下用cmd输入ipcongfig得到的是局域网中的ip地址,在浏览器中输入ip查询得到的是路由器的ip地址,注意两者的不同。
在浏览器浏览网页输入的如www.csdn.net是域名,域名的构成如下:

  • 主机名 . 机构名 . 网络名 . 地区或行业域名

我们访问时其实分为2步:

  1. 访问DNS来得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
  2. 访问此IP地址

当然这只是第一次,电脑会将已经解析过的域名地址存为缓存,方便以后访问。

5.3网络路由协议

由众多网关构成的网络,信息传输任务繁重,需要统一选路等问题

5.4IPv6

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也有报文格式与地址结构

5.5组播及移动IP技术

5.6TCP/UDP

传输控制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这里提到了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这应该是最耳熟能详的知识,下面推荐一篇解释详细的博客:
面试官,不要再问我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其实除了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还有几个没上面那么火的机制:
超时重传、拥塞控制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5510888/article/details/106117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