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入门(3): 数据新类型(BitmapsHyperLogLog,GeoSpatial),Jredis,springboot与redis的整合

Redis新数据类型

Bitmaps

简介

现代计算机用二进制(位) 作为信息的基础单位, 1个字节等于8位, 例如“abc”字符串是由3个字节组成, 但实际在计算机存储时将其用二进制表示, “abc”分别对应的ASCII码分别是 97、 98、 99, 对应的二进制分别是01100001、 01100010和01100011,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合理地使用操作位能够有效地提高内存使用率和开发效率。Redis提供了Bitmaps这个“数据类型”可以实现对位的操作:

  • (1) Bitmaps 本身不是一种数据类型, 实际上它就是字符串(key-value) , 但是它可以对字符串的位进行操作
  • (2) Bitmaps单独提供了一套命令, 所以在Redis中使用Bitmaps和使用字符串的方法不太相同。 可以把Bitmaps想象成一个以位为单位的数组, 数组的每个单元只能存储0和1, 数组的下标在Bitmaps中叫做偏移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命令

1、setbit

  • 格式 setbit<key><offset><value> : 设置Bitmaps中某个偏移量的值(0或1)
    *offset:偏移量从0开始
  • 实例
    • 每个独立用户是否访问过网站存放在Bitmaps中, 将访问的用户记做1, 没有访问的用户记做0, 用偏移量作为用户的id。
    • 设置键的第offset个位的值(从0算起) , 假设现在有20个用户,userid=1, 6, 11, 15, 19的用户对网站进行了访问, 那么当前Bitmaps初始化结果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以使用 unique:users: 20201106 来作为 Bitmaps 的key值,代表 2020-11-06 这天的独立访问用户的 Bitmap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

  • 很多应用的用户id以一个指定数字(例如10000) 开头, 直接将用户id和Bitmaps的偏移量对应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通常的做法是每次做setbit操作时将用户id减去这个指定数字。
  • 在第一次初始化Bitmaps时, 假如偏移量非常大, 那么整个初始化过程执行会比较慢, 可能会造成Redis的阻塞。

2、getbit

  • 格式getbit<key><offset> 获取Bitmaps中某个偏移量的值
    获取键的第offset位的值(从0开始算)
  • 实例
    获取id=8的用户是否在2020-11-06这天访问过, 返回0说明没有访问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因为100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是返回0

3、bitcount

  • 统计字符串被设置为 1 的 bit 数。

  • 一般情况下,给定的整个字符串都会被进行计数,通过指定额外的 start 或 end 参数,可以让计数只在特定的位上进行。

  • start 和 end 参数的设置,都可以使用负数值:比如 -1 表示最后一个位,而 -2 表示倒数第二个位,start、end 是指bit组的字节的下标数,二者皆包含。

  • 格式
    bitcount<key>[start end] 统计字符串从start字节到end字节比特值为1的数量

  • 实例
    计算 2022-11-06 这天的独立访问用户数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art 和 end 代表起始和结束字节数, 下面操作计算用户 id在第1个字节到第3个字节之间的独立访问用户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这三个用户,对应的用户id是11, 15, 19。(其他用户都为未访问过)用户的 id=0和3是在第 0个字节中。

  • 下标详解:

    • K1=【01000001 01000000 00000000 00100001】,对应下标为 【0,1,2,3】
    • bitcount K1 1 2 : 统计下标1、2字节组中bit=1的个数,即 01000000 00000000 所以 count 为 1
    • bitcount K1 1 3 : 统计下标1、2,3字节组中bit=1的个数,即01000000 00000000 00100001 ,所以count=3
    • bitcount K1 0 -2 : 统计下标0到下标倒数第2,字节组0,1,2中bit=1的个数,即01000001 01000000 00000000,所以count=3。
  • 注意:redis的setbit设置或清除的是bit位置,而bitcount计算的是byte位置。

4、bitop

  • 格式

     bitop  and(or/not/xor) <destkey> [key]
    

    bitop是一个复合操作, 它可以做多个Bitmaps的and(交集) 、 or(并集) 、 not(非) 、 xor(异或) 操作并将结果保存在destkey中。

  • 实例
    2020-11-04 日访问网站的userid=1,2,5,9。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4 1 1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4 2 1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4 5 1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4 9 1
    

    2020-11-03 日访问网站的userid=0,1,4,9。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3 0 1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3 1 1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3 4 1
    setbit unique:users:20201103 9 1
    
  • 计算出两天都访问过网站的用户数量

    bitop and unique:users:and:20201104_03#指定结果存储的key
    unique:users:20201103 unique:users:20201104# 指定被操作数
    

    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然,也可以计算出任意一天都访问过网站的用户数量(例如月活跃就是类似这种) , 这可以使用 or求并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itmaps与set对比

  • 假设网站有1亿用户, 每天独立访问的用户有5千万, 如果每天用集合类型和 Bitmaps分别存储活跃用户可以得到如下的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很明显, 这种情况下使用Bitmaps能节省很多的内存空间, 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节省的内存还是非常可观的set和Bitmaps存储独立用户空间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但Bitmaps并不是万金油, 假如该网站每天的独立访问用户很少, 例如只有10万(大量的僵尸用户) , 那么两者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很显然,这时候使用Bitmaps就不太合适了, 因为基本上大部分位都是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yperLogLog

简介

背景

  • 在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统计相关的功能需求,比如统计网站PV(PageView)页面访问量,可以使用Redis的incr(自增)、incrby轻松实现。
  • 但像UV(UniqueVisitor,独立访客)、独立IP数、搜索记录数等需要去重和计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种求集合中不重复元素个数的问题称为基数问题。
    解决基数问题有很多种方案:
    • (1)数据存储在MySQL表中,使用 distinct count 计算不重复个数
    • (2)使用Redis提供的 hash、set、bitmaps 等数据结构来处理
  • 以上的方案结果精确,但随着数据不断增加,导致占用空间越来越大,对于非常大的数据集是不切实际的。
  • 能否能够降低一定的精度来平衡存储空间?Redis推出了 HyperLogLog

概念

  • HyperLogLog 是用来做基数统计的算法
  • 底层是桶排序的思想,内部维护了16384个桶来记录各自桶的元素数量,当一个元素过来,它会散列到其中一个桶。
  • HyperLogLog 的优点是,在输入元素的数量或者体积非常非常大时,计算基数所需的空间总是固定的、并且是很小的。
  • 在 Redis 里面,每个 HyperLogLog 键只需要花费 12 KB 内存,就可以计算接近 2^64 个不同元素的基数。这和计算基数时,元素越多耗费内存就越多的集合形成鲜明对比。
  • 但是,因为 HyperLogLog 只会根据输入元素来计算基数,而不会储存输入元素本身,所以 HyperLogLog 不能像集合那样,返回输入的各个元素。

什么是基数?

比如数据集 {1, 3, 5, 7, 5, 7, 8}, 那么这个数据集的基数集为 {1, 3, 5 ,7, 8}, 基数(不重复元素)为5。 基数估计就是在误差可接受的范围内,快速计算基数。

命令

1、pfadd

  • 格式
    pfadd <key>< element> [element ...] 添加指定元素到HyperLogLog 中
  • 实例
    将所有元素添加到指定 HyperLogLog 数据结构中。如果执行命令后HLL估计的近似基数发生变化,则返回1(true),否则返回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pfcount

  • 格式 :
    pfcount<key> [key ...]计算HLL的近似基数,可以计算多个HLL,比如用HLL存储每天的UV,计算一周的UV可以使用7天的UV合并计算即可

  • 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pfmerge

  • 格式:pfmerge<destkey><sourcekey> [sourcekey ...]
    将一个或多个HLL合并后的结果存储在另一个HLL中,比如每月活跃用户可以使用每天的活跃用户来合并计算可得。并集取出后的结果存储到 hill3 中。
  • 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eospatial

简介

  • Redis 3.2 中增加了对GEO类型的支持。
  • GEO,Geographic,地理信息的缩写。该类型,就是元素的2维坐标,在地图上就是经纬度。
  • redis基于该类型,提供了经纬度设置,查询,范围查询,距离查询,经纬度Hash等常见操作。

命令

1、geoadd

  • 格式
    geoadd<key>< longitude><latitude><member> [longitude latitude member...] 添加地理位置(经度,纬度,名称)

  • 实例

    geoadd china:city 121.47 31.23 shanghai
    geoadd china:city 106.50 29.53 chongqing 114.05 22.52 shenzhen 116.38 39.90 beij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经纬度一般不会直接添加,会下载城市数据,直接通过 Java 程序一次性导入。
    • 有效的经度从 -180 度到 180 度。有效的纬度从 -85.05112878 度到 85.05112878 度。
    • 坐标位置超出指定范围时,该命令将会返回一个错误。
    • 已经添加的数据,是无法再次往里面添加的。

2、geopos

  • 格式
    geopos <key><member> [member...] 获得指定地区的坐标值
  • 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geodist

  • 格式
    geodist<key><member1><member2> [m|km|ft|mi ] 获取两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

  • 实例
    获取两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位:

    • m 表示单位为米[默认值]。
    • km 表示单位为千米。
    • mi 表示单位为英里。
    • ft 表示单位为英尺。
      如果用户没有显式地指定单位参数, 那么 GEODIST 默认使用米作为单位

4、georadius

  • 格式
    georadius<key>< longitude><latitude>radius m|km|ft|mi以给定的经纬度为中心,找出某一半径内的元素
    参数:经度 纬度 距离 单位
  • 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edis

入门案例请查看 《番外篇》

相关API

  • Key 相关参数的测试:

    jedis.set("k1", "v1");
    jedis.set("k2", "v2");
    jedis.set("k3", "v3");
    Set<String> keys = jedis.keys("*");
    System.out.println(keys.size());
    for (String key : keys) {
          
          
    System.out.println(key);
    }
    System.out.println(jedis.exists("k1"));
    System.out.println(jedis.ttl("k1"));                
    System.out.println(jedis.get("k1"));
    
    
  • String 相关参数测试:

    jedis.mset("str1","v1","str2","v2","str3","v3");
    System.out.println(jedis.mget("str1","str2","str3"));
    
    
  • list 相关参数测试:

    List<String> list = jedis.lrange("mylist",0,-1);
    for (String element : list) {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set 相关参数设置

    jedis.sadd("orders", "order01");
    jedis.sadd("orders", "order02");
    jedis.sadd("orders", "order03");
    jedis.sadd("orders", "order04");
    Set<String> smembers = jedis.smembers("orders");
    for (String order : smembers) {
          
          
    System.out.println(order);
    }
    jedis.srem("orders", "order02");
    
    
  • Zset 相关参数测试:

    jedis.hset("hash1","userName","lisi");
    System.out.println(jedis.hget("hash1","userName"));
    Map<String,String> map = new HashMap<String,String>();
    map.put("telphone","13810169999");
    map.put("address","atguigu");
    map.put("email","[email protected]");
    jedis.hmset("hash2",map);
    List<String> result = jedis.hmget("hash2", "telphone","email");
    for (String element : result) {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redis 完成手机

需求: 完成一个手机验证码功能

  • 1、输入手机号,点击发送后随机生成6位数字码,2分钟有效
  • 2、输入验证码,点击验证,返回成功或失败
  • 3、每个手机号每天只能输入3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思路

  • 1、利用 random 随机生成 6 位数字验证码
  • 2、把验证码放如到 redis中,设置过期时间为120秒(2min有效
  • 3、验证验证码是否一致:从 redis 中获取验证码和输入的验证码进行比较
  • 4、每个手机每天只能发三次:利用incr 每次发送+1,大于3 的时候就不发送了。

代码

  • 1、利用 random 随机生成 6 位数字验证码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Code(){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String code="";
        for(int i=0;i<6;i++){
          
          
            int rand = random.nextInt(10);
            code+=rand;
        }
        return  code;
    }
    
  • 2、获取并且保存验证码,再次过程中需要先对当前的次数进行验证

    // 如果用户已经要来三次code了,则直接返回。
    // 否则,将code的有效时间设置为120秒并且存入redis中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_and_saveCode(String phone){
          
          
        //因此需要两个 key:一个用来存验证码,一个用来存当前phone请求次数
        String codekey = "Verify"+phone+":code";
        String countkey = "Verify"+phone+":count";
        //保证每天只能进行三次验证
        //1. 连接jredis
        Jedis jedis = new Jedis("xxxxx",6379);
        jedis.auth("xxxx");
        //2. 尝试取出当前次数
        String count =  jedis.get(countkey);
        if(count==null){
          
          
            //将计数器放入redis中
            //第二个参数为有效时间,相当于第二天后,就又可以重新获取验证码了
            jedis.setex(countkey,24*60*60, "1");
    
        }else {
          
          
            if(Integer.parseInt(count)<=3){
          
          
                //利用icre自增
                jedis.incr(countkey);
            }else {
          
          
                System.out.println("发送失败,今天的三次机会已经用完");
                return null;
            }
        }
    
        // 将当前code 存入redis中
        String code = getCode();
        //为了方便观察,这里我们只设置 有效时间 45 秒
        jedis.setex(codekey,2*60,code);
        jedis.close();
        return  code;
    
    }
    
  • 3、模拟用户输入验证码,并且与redis中进行对比

    public  static  void verifyCode(String ourcode,String phone){
          
          
        String codekey = "Verify"+phone+":code";
        String countkey = "Verify"+phone+":count";
        //1. 连接jredis
        Jedis jedis = new Jedis("xxxx",6379);
        jedis.auth("xxxx");
    
        String code = jedis.get(codekey);
        if (code==null){
          
          
            System.out.println("当前验证码已经过期");
        }else {
          
          
            if(code.equals(ourcode)){
          
          
                System.out.println("验证成功,验证码相同");
            }
            else{
          
          
                System.out.println("验证失败~~");
                System.out.println("redis中的验证码为:"+code+"---你的验证码为"+ourcode);
            }
        }
    }
    
  • 4、 主函数的编写: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验证验证码是否正确以及 有效时间
        System.out.println("============= 第一次 要求发送验证码!================");
        String real_code = Get_and_saveCode("phone2");
        System.out.println("=============发送成功,当前redis验证码为"+real_code+"=============" );
        System.out.println("=============随便输入一个验证码:=============");
        verifyCode("213","phone2");
        System.out.println("=============输入正确验证码:=============");
        verifyCode(real_code,"phone2");
        System.out.println("=============等待2分钟,再输入争取验证码:=============");
        Thread.sleep(1000*60*2);
        verifyCode(real_code,"phone2");
    
        //验证一天三次
        System.out.println("============= 第二次 要求发送验证码!================");
        real_code = Get_and_saveCode("phone2");
        System.out.println("============= 第三次 要求发送验证码!================");
        real_code = Get_and_saveCode("phone2");
    }
        System.out.println("============= 第四次 要求发送验证码!================");
        real_code = Get_and_saveCode("phone2");
    
  • 5:结果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ringboot 与 Jedis 整合

整合步骤

  • 1、 在 pom.xml 文件中引入 redis 相关依赖

    <!-- redis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 spring2.X集成redis所需common-pool2-->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ommons</groupId>
    <artifactId>commons-pool2</artifactId>
    <version>2.6.0</version>
    </dependency>
    
    
  • 2、application.properties 编写 redis 所需配置

    #Redis服务器地址
    spring.redis.host=192.168.140.136
    #Redis服务器连接端口
    spring.redis.port=6379
    #Redis数据库索引(默认为0)
    spring.redis.database= 0
    #连接超时时间(毫秒)
    spring.redis.timeout=1800000
    #连接池最大连接数(使用负值表示没有限制)
    spring.redis.lettuce.pool.max-active=20
    #最大阻塞等待时间(负数表示没限制)
    spring.redis.lettuce.pool.max-wait=-1
    #连接池中的最大空闲连接
    spring.redis.lettuce.pool.max-idle=5
    #连接池中的最小空闲连接
    spring.redis.lettuce.pool.min-idle=0
    
    
  • 3、编写配置类,创建RedisConfig:RedisConfig类用于Redis数据缓存。有了这个类之后spring会自动注入一个 redisTemplate 类用于redis的相关操作。

    @EnableCaching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edisConfig extends CachingConfigurerSupport {
          
          
    
        @Bean
        public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RedisConnectionFactory factory) {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template = new RedisTemplate<>();
            RedisSerializer<String> redisSerializer = new StringRedisSerializer();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 new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Object.class);
            ObjectMapper om = new ObjectMapper();
            om.setVisibility(PropertyAccessor.ALL, JsonAutoDetect.Visibility.ANY);
            om.enableDefaultTyping(ObjectMapper.DefaultTyping.NON_FINAL);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setObjectMapper(om);
            template.setConnectionFactory(factory);
    		//key序列化方式
            template.setKeySerializer(redisSerializer);
    		//value序列化
            template.setValueSerializer(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value hashmap序列化
            template.setHashValueSerializer(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return template;
        }
    
        @Bean
        public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RedisConnectionFactory factory) {
          
          
            RedisSerializer<String> redisSerializer = new StringRedisSerializer();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 new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Object.class);
    		//解决查询缓存转换异常的问题
            ObjectMapper om = new ObjectMapper();
            om.setVisibility(PropertyAccessor.ALL, JsonAutoDetect.Visibility.ANY);
            om.enableDefaultTyping(ObjectMapper.DefaultTyping.NON_FINAL);
            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setObjectMapper(om);
    		// 配置序列化(解决乱码的问题),过期时间600秒
            RedisCacheConfiguration config = RedisCacheConfiguration.defaultCacheConfig()
                    .entryTtl(Duration.ofSeconds(600))
                    .serializeKeysWith(RedisSerializationContext.SerializationPair.fromSerializer(redisSerializer))
                    .serializeValuesWith(RedisSerializationContext.SerializationPair.fromSerializer(jackson2JsonRedisSerializer))
                    .disableCachingNullValues();
            Redis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RedisCacheManager.builder(factory)
                    .cacheDefaults(config)
                    .build();
            return cacheManager;
        }
    }
    
    
  • 测试如下: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redisTest")
    public class RedisTest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GetMapping
        public String testRedis() {
          
          
            //设置值到redis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name","lucy");
            //从redis获取值
            String name =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name");
            return name;
        }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r_tianyanxiaobai/article/details/11994571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