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之基础篇-Java 并发编程 78 讲-01线程与线程安全

大数据技术之基础篇——Java 并发编程 78 讲-01线程与线程安全

文章目录


前言

本文为课程笔记,本着“只有亲身实践过并整理成体系才属于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 的理念写出本篇文章,后续每天更新,持续关注,欢迎留言讨论~。共分为15个章节学习,先后分为7个部分依次学习,彻底掌握并发编程。

  • 1-开篇
  • 1-线程基础升华
  • 1-究竟什么是线程安全?
  • 2-线程池
  • 3-各种各样的“锁”
  • 4-并发容器
  • 4-阻塞队列
  • 5-原子类
  • 5-ThreadLocal
  • 5-Future 掌控未来
  • 6-线程协作
  • 6-Java 内存模型
  • 6-CAS 原理
  • 7-死锁问题
  • 7-final 关键字和“不变性”
  • 7-AQS 框架
  • 7-总结
    面试问题:
    开篇
    开篇词: 由点及面,搭建你的 Java 并发知识网
    线程基础升华
    第01讲:为何说只有 1 种实现线程的方法?
    第02讲:如何正确停止线程?为什么 volatile 标记位的停止方法是错误的?
    第03讲:线程是如何在 6 种状态之间转换的?
    第04讲: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05讲:有哪几种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方法?
    究竟什么是线程安全?
    第06讲:一共有哪 3 类线程安全问题?
    第07讲:哪些场景需要额外注意线程安全问题?
    第08讲:为什么多线程会带来性能问题?
    线程池
    第09讲:使用线程池比手动创建线程好在哪里?
    第10讲:线程池的各个参数的含义?
    第11讲:线程池有哪 4 种拒绝策略?
    第12讲:有哪 6 种常见的线程池?什么是 Java8 的 ForkJoinPool?
    第13讲:线程池常用的阻塞队列有哪些?
    第14讲:为什么不应该自动创建线程池?
    第15讲:合适的线程数量是多少?CPU 核心数和线程数的关系?
    第16讲: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定制自己的线程池?
    第17讲:如何正确关闭线程池?shutdown 和 shutdownNow 的区别?
    第18讲:线程池实现“线程复用”的原理?
    各种各样的“锁”
    第19讲:你知道哪几种锁?分别有什么特点?
    第20讲:悲观锁和乐观锁的本质是什么?
    第21讲:如何看到 synchronized 背后的“monitor 锁”?
    第22讲:synchronized 和 Lock 孰优孰劣,如何选择?
    第23讲:Lock 有哪几个常用方法?分别有什么用?
    第24讲:讲一讲公平锁和非公平锁,为什么要“非公平”?
    第25讲:读写锁 ReadWriteLock 获取锁有哪些规则?
    第26讲:读锁应该插队吗?什么是读写锁的升降级?
    第27讲:什么是自旋锁?自旋的好处和后果是什么呢?
    第28讲:JVM 对锁进行了哪些优化?
    并发容器面面观
    第29讲:HashMap 为什么是线程不安全的?
    第30讲:ConcurrentHashMap 在 Java7 和 8 有何不同?
    第31讲:为什么 Map 桶中超过 8 个才转为红黑树?
    第32讲:同样是线程安全,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第33讲:CopyOnWriteArrayList 有什么特点?
    阻塞队列
    第34讲:什么是阻塞队列?
    第35讲:阻塞队列包含哪些常用的方法?add、offer、put 等方法的区别?
    第36讲:有哪几种常见的阻塞队列?
    第37讲:阻塞和非阻塞队列的并发安全原理是什么?
    第38讲: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阻塞队列?
    原子类
    第39讲:原子类是如何利用 CAS 保证线程安全的?
    第40讲:AtomicInteger 在高并发下性能不好,如何解决?为什么?
    第41讲:原子类和 volatile 有什么异同?
    第42讲:AtomicInteger 和 synchronized 的异同点?
    第43讲:Java 8 中 Adder 和 Accumulator 有什么区别?
    ThreadLocal
    第44讲:ThreadLocal 适合用在哪些实际生产的场景中?
    第45讲:ThreadLocal 是用来解决共享资源的多线程访问的问题吗?
    第46讲:多个 ThreadLocal 在 Thread 中的 threadlocals 里是怎么存储的?
    第47讲:内存泄漏——为何每次用完 ThreadLocal 都要调用 remove()?
    Future 掌控未来
    第48讲:Callable 和 Runnable 的不同?
    第49讲:Future 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第50讲:使用 Future 有哪些注意点?Future 产生新的线程了吗?
    第51讲:如何利用 CompletableFuture 实现“旅游平台”问题?
    线程协作
    第52讲:信号量能被 FixedThreadPool 替代吗?
    第53讲:CountDownLatch 是如何安排线程执行顺序的?
    第54讲:CyclicBarrier 和 CountdownLatch 有什么异同?
    第55讲:Condition、object.wait() 和 notify() 的关系?
    Java 内存模型
    第56讲:讲一讲什么是 Java 内存模型?
    第57讲:什么是指令重排序?为什么要重排序?
    第58讲:Java 中的原子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59讲:什么是“内存可见性”问题?
    第60讲:主内存和工作内存的关系?
    第61讲:什么是 happens-before 规则?
    第62讲:volatile 的作用是什么?与 synchronized 有什么异同?
    第63讲:单例模式的双重检查锁模式为什么必须加 volatile?
    CAS 原理
    第64讲:你知道什么是 CAS 吗?
    第65讲:CAS 和乐观锁的关系,什么时候会用到 CAS?
    第66讲:CAS 有什么缺点?
    死锁问题
    第67讲:如何写一个必然死锁的例子?
    第68讲:发生死锁必须满足哪 4 个条件?
    第69讲:如何用命令行和代码定位死锁?
    第70讲:有哪些解决死锁问题的策略?
    第71讲:讲一讲经典的哲学家就餐问题
    final 关键字和“不变性”
    第72讲:final 的三种用法是什么?
    第73讲:为什么加了 final 却依然无法拥有“不变性”?
    第74讲:为什么 String 被设计为是不可变的?
    AQS 框架
    第75讲:为什么需要 AQS?AQS 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什么?
    第76讲:AQS 的内部原理是什么样的?
    第77讲:AQS 在 CountDownLatch 等类中的应用原理是什么?
    总结

开篇

开篇词: 由点及面,搭建你的 Java 并发知识网
工作期间,因为业务需要,我所开发和负责的场景大多数都是大流量和高并发的,其中有很多是对 Java 并发知识的实际应用。
从一开始面对线程池导致的 OOM 问题的不知所措,到后来可以深入剖析 JUC 源码,并精准定位、复现、修复线上的并发问题,再到现在可以应对千万级流量的业务场景,并预判和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线程安全隐患,这期间,我走过一些弯路,踩过一些坑,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并发经验。

为什么并发编程这么重要呢

随着接触和负责的系统越来越复杂,我逐渐发现,无论是对于优秀的系统设计,还是对于程序员的成长提高、职业发展,并发编程都是必须要跨过去的“坎”,而一旦你跨过了这道“坎”,便会豁然开朗,原来一切都如此简单,职业发展也会更上一层楼。

  • 并发已经逐渐成为基本技能
    流量稍大的系统,随着数据和用户量的不断增加,并发量轻松过万,如果不使用并发编程,那么性能很快就会成为瓶颈。而随着近年来服务器 CPU 性能和核心数的不断提高,又给并发编程带来了广阔的施展拳脚的空间。可谓是有需求,同时又有资源保障,兼具天时地利。

  • 并发几乎是 Java 面试必考的内容
    而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好公司对程序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岗位描述中,并发几乎是逃不掉的关键词,我们举几个来自拉勾网的 JD 实例。

如何学好并发编程

在此邀请你做一个小测试,看看目录里的问题,你能否回答全面?相信你看到问题后大部分会感觉很熟悉,但要组织答案却又模棱两可,不敢太确定,那么接下来就带你了解如何学好 Java 高并发并攻克这些难题。

  • Java 编程是众多框架的原理和基础
    无论是 Spring、tomcat 中对线程池的应用、数据库中的乐观锁思想,还是 Log4j2 对阻塞队列的应用等,无不体现着并发编程的思想,并发编程应用广泛,各大框架都和并发编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并发编程就像是地基,掌握好以后,可以做到一通百通
    不过,要想学好并发编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有没有以下的感受?
  • 并发的知识太多、太杂了:常见的并发工具类数不尽数:例如,线程池、各种 Lock、synchronized 关键字、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ArrayBlockingQueue、ThreadLocal、原子类、CountDownLatch、Semaphore,等等,而它们的原理又包括 CAS、AQS、Java 内存模型等等。
  • 如果学到并发底层原理,就不只涉及 Java 语言,更涉及 JVM、JMM、操作系统、内存、CPU 指令等,令人一头雾水。
  • 不容易找到清晰易懂的学习资料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总是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较少有资料能够把 Java 并发编程讲得非常清楚,例如我们学习一个工具类,希望了解它的诞生背景、使用场景,用法、注意点,最后理解原理,以及它和其他工具类的联系,这一系列的内容其实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学习了本门课,你会有以下收获

  • 你可以建立完整的 Java 并发知识网
    通过这门课程,你可以系统地学习 Java 并发编程知识,而不再是碎片化获取,建立起知识脉络后,每一个工具类在我们心中就不再高高在上,而仅仅是我们并发知识体系中的一块块“拼图”,相信你对并发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个层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后,今后即便是遇到新推出的并发工具类,也可以迅速定位到它应处的位置,并且结合已有的知识,很快就能把它掌握。

  • 你可以掌握常用的并发工具类:
    课程中包含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大多数并发工具类所对应的并发知识,包括线程池、synchronized、Lock 锁,悲观锁和乐观锁、可重入锁、公平锁和非公平锁、读写锁、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ThreadLocal、6 种原子类、CAS 原理、线程协作的 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Semaphore、AQS 框架、Java 内存模型、happens-before 原则、volatile 关键字、线程创建和停止的正确方法、线程的 6 种状态、如何解决死锁等问题。从用法到原理,再到面试常见问题,一次性掌握透彻。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3132992 查看本文章
  • 面试中获取 Offer 的利器
    本课程的各小节,都是从高频常考的面试问题出发,首先给出对应的参考解答,然后引申出背后所关联的知识。不但能够让你回答好面试官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在面试问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升华,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我还会和你分享面试经验和技巧,如何把面试官往我们的思路上“引导”,最终帮助你拿到心仪的Offer,向更高阶的岗位迈进。

可以说并发编程是成为 Java 高级、资深工程师的必经之路。现在几乎所有的程序都或多或少的需要用到并发和多线程,如果你平时只能接触到 CRUD 的项目,想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或者是长期一线,只是不断地把业务逻辑“翻译”成代码;想要跳槽加薪,面试却屡屡碰壁,那么学习并发将会帮助你突破“瓶颈”,进阶到下一个层级。希望这个专栏可以让 Java 并发编程这个非常难啃的老大难问题,变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一点就通”,希望可以让你体会到“哦,原来如此简单!”的感觉,体会到久违的学习的快乐

第01讲:为何说只有 1 种实现线程的方法?

开篇面试题:为什么说本质上只有一种实现线程的方式?实现 Runnable 接口究竟比继承 Thread 类实现线程好在哪里?
实现线程是并发编程中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我们必须要先实现多线程,才可以继续后续的一系列操作。所以本课时就先从并发编程的基础如何实现线程开始讲起,希望你能够夯实基础,虽然实现线程看似简单、基础,但实际上却暗藏玄机。首先,我们来看下为什么说本质上实现线程只有一种方式?

实现线程的方式到底有几种?大部分人会说有 2 种、3 种或是 4 种,很少有人会说有 1 种。我们接下来看看它们具体指什么?2 种实现方式的描述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大家熟知的,我们就先来看看 2 种线程实现方式的源码。

实现 Runnable 接口

public class Runnable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用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线程');
    }
}

第 1 种方式是通过实现 Runnable 接口实现多线程,如代码所示,首先通过 RunnableThread 类实现 Runnable 接口,然后重写 run() 方法,之后只需要把这个实现了 run() 方法的实例传到 Thread 类中就可以实现多线程。

继承 Thread 类

public class Extends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用Thread类实现线程');
    }
}

第 2 种方式是继承 Thread 类,如代码所示,与第 1 种方式不同的是它没有实现接口,而是继承 Thread 类,并重写 run() 方法。相信上面这两种方式你一定非常熟悉,并且经常在工作中使用它们。

线程池创建线程

还有第 3 种或第 4 种方式呢?我们先来看看第 3 种方式:通过线程池创建线程。线程池确实实现了多线程,比如我们给线程池的线程数量设置成 10,那么就会有 10 个子线程来为我们工作,接下来,我们深入解析线程池中的源码,来看看线程池是怎么实现线程的?

static class DefaultThreadFactory implements ThreadFactory {
    
    
 
    DefaultThreadFactory() {
    
    
        SecurityManager s = 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group = (s != null) ? s.getThreadGroup() :
            Thread.currentThread().getThreadGroup();
        namePrefix = "pool-" +
            poolNumber.getAndIncrement() +
            "-thread-";
    }
 
    public Thread newThread(Runnable r) {
    
    
        Thread t = new Thread(group, r,
                    namePrefix + threadNumber.getAndIncrement(),
0);

        if (t.isDaemon())
            t.setDaemon(false);
        if (t.getPriority() != Thread.NORM_PRIORITY)
            t.setPriority(Thread.NORM_PRIORITY);
        return t;
    }
}

对于线程池而言,本质上是通过线程工厂创建线程的,默认采用 DefaultThreadFactory ,它会给线程池创建的线程设置一些默认值,比如:线程的名字、是否是守护线程,以及线程的优先级等。但是无论怎么设置这些属性,最终它还是通过 new Thread() 创建线程的 ,只不过这里的构造函数传入的参数要多一些,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线程池创建线程并没有脱离最开始的那两种基本的创建方式,因为本质上还是通过 new Thread() 实现的。

在面试中,如果你只是知道这种方式可以创建线程但不了解其背后的实现原理,就会在面试的过程中举步维艰,想更好的表现自己却给自己挖了“坑”。

所以我们在回答线程实现的问题时,描述完前两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引申说“我还知道线程池和Callable 也是可以创建线程的,但是它们本质上也是通过前两种基本方式实现的线程创建。”这样的回答会成为面试中的加分项。然后面试官大概率会追问线程池的构成及原理,这部分内容会在后面的课时中详细分析。

有返回值的 Callable 创建线程

class CallableTask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new Random().nextInt();
    }
}

//创建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提交任务,并用 Future提交返回结果
Future<Integer> future = service.submit(new CallableTask());

第 4 种线程创建方式是通过有返回值的 Callable 创建线程,Runnable 创建线程是无返回值的,而 Callable 和与之相关的 Future、FutureTask,它们可以把线程执行的结果作为返回值返回,如代码所示,实现了 Callable 接口,并且给它的泛型设置成 Integer,然后它会返回一个随机数。

但是,无论是 Callable 还是 FutureTask,它们首先和 Runnable 一样,都是一个任务,是需要被执行的,而不是说它们本身就是线程。它们可以放到线程池中执行,如代码所示, submit() 方法把任务放到线程池中,并由线程池创建线程,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是靠线程来执行的,而子线程的创建方式仍脱离不了最开始讲的两种基本方式,也就是实现 Runnable 接口和继承 Thread 类。

其他创建方式

定时器 Timer

class TimerThread extends Thread {
    
    
//具体实现
}

定时器也可以实现线程,如果新建一个 Timer,令其每隔 10 秒或设置两个小时之后,执行一些任务,那么这时它确实也创建了线程并执行了任务,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定时器的源码会发现,本质上它还是会有一个继承自 Thread 类的 TimerThread,所以定时器创建线程最后又绕回到最开始说的两种方式。

其他方法

/**
 *描述:匿名内部类创建线程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start();

或许你还会说,我还知道一些其他方式,比如匿名内部类或 lambda 表达式方式,实际上,匿名内部类或 lambda 表达式创建线程,它们仅仅是在语法层面上实现了线程,并不能把它归结于实现多线程的方式,如匿名内部类实现线程的代码所示,它仅仅是用一个匿名内部类把需要传入的 Runnable 给实例出来。

new Thread(()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start();
}

再来看下 lambda 表达式方式。如代码所示,最终它们依然符合最开始所说的那两种实现线程的方式。

实现线程只有一种方式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聚焦为什么说创建线程只有一种方式,先认为有两种创建线程的方式,而其他的创建方式,比如线程池或是定时器,它们仅仅是在 new Thread() 外做了一层封装,如果我们把这些都叫作一种新的方式,那么创建线程的方式便会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比如 JDK 更新了,它可能会多出几个类,会把 new Thread() 重新封装,表面上看又会是一种新的实现线程的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打开封装后,会发现它们最终都是基于 Runnable 接口或继承 Thread 类实现的。

接下来,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为什么说这两种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呢?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首先,启动线程需要调用 start() 方法,而 start() 方法最终还会调用 run() 方法,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方式中 run() 方法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可以看出 run() 方法的代码非常短小精悍,第 1 行代码 if (target != null) ,判断 target 是否等于 null,如果不等于 null,就执行第 2 行代码 target.run(),而 target 实际上就是一个 Runnable,即使用 Runnable 接口实现线程时传给Thread类的对象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种方式,也就是继承 Thread 方式,实际上,继承 Thread 类之后,会把上述的 run() 方法重写,重写后 run() 方法里直接就是所需要执行的任务,但它最终还是需要调用 thread.start() 方法来启动线程,而 start() 方法最终也会调用这个已经被重写的 run() 方法来执行它的任务,这时我们就可以彻底明白了,事实上创建线程只有一种方式,就是构造一个 Thread 类,这是创建线程的唯一方式。

我们上面已经了解了两种创建线程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实现线程运行内容的不同,那么运行内容来自于哪里呢?

运行内容主要来自于两个地方,要么来自于 target,要么来自于重写的 run() 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拓展,可以这样描述:本质上,实现线程只有一种方式,而要想实现线程执行的内容,却有两种方式,也就是可以通过 实现 Runnable 接口的方式,或是** 继承 Thread 类重写 run() 方法的方式**,把我们想要执行的代码传入,让线程去执行,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还想有更多实现线程的方式,比如线程池和 Timer 定时器,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封装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 Runnable 接口比继承 Thread 类实现线程要好

下面我们来对刚才说的两种实现线程内容的方式进行对比,也就是为什么说实现 Runnable 接口比继承 Thread 类实现线程要好?好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从代码的架构考虑,实际上,Runnable 里只有一个 run() 方法,它定义了需要执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 Runnable 与 Thread 类的解耦,Thread 类负责线程启动和属性设置等内容,权责分明

第二点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高性能,使用继承 Thread 类方式,每次执行一次任务,都需要新建一个独立的线程,执行完任务后线程走到生命周期的尽头被销毁,如果还想执行这个任务,就必须再新建一个继承了 Thread 类的类,(情况糟糕的是)如果此时执行的内容比较少,比如只是在 run() 方法里简单打印一行文字,那么它所带来的开销并不大,相比于整个线程从开始创建到执行完毕被销毁,这一系列的操作比 run() 方法打印文字本身带来的开销要大得多,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如果我们使用实现 Runnable 接口的方式,就可以把任务直接传入线程池使用一些固定的线程来完成任务,不需要每次新建销毁线程,大大降低了性能开销

第三点好处在于 Java 语言不支持双继承,如果我们的类一旦继承了 Thread 类,那么它后续就没有办法再继承其他的类,这样一来,如果未来这个类需要继承其他类实现一些功能上的拓展,它就没有办法做到了,相当于限制了代码未来的可拓展性。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优先选择通过实现 Runnable 接口的方式来创建线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了 通过 Runnable 接口和继承 Thread 类等几种方式创建线程,又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说本质上只有一种实现线程的方式,以及实现 Runnable 接口究竟比继承 Thread 类实现线程好在哪里?学习完本课时相信你一定对创建线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02讲:如何正确停止线程?为什么 volatile 标记位的停止方法是错误的?

在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正确停止一个线程?以及为什么用 volatile 标记位的停止方法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来复习如何启动一个线程,想要启动线程需要调用 Thread 类的 start() 方法,并在 run() 方法中定义需要执行的任务。启动一个线程非常简单,但如果想要正确停止它就没那么容易了。

原理介绍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手动停止一个线程,而是允许线程运行到结束,然后让它自然停止。但是依然会有许多特殊的情况需要我们提前停止线程,比如:用户突然关闭程序,或程序运行出错重启等。

在这种情况下,即将停止的线程在很多业务场景下仍然很有价值。尤其是我们想写一个健壮性很好,能够安全应对各种场景的程序时,正确停止线程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Java 并没有提供简单易用,能够直接安全停止线程的能力。

为什么不强制停止?而是通知、协作

对于 Java 而言,最正确的停止线程的方式是使用 interrupt。但 interrupt 仅仅起到通知被停止线程的作用。而对于被停止的线程而言,它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既可以选择立即停止,也可以选择一段时间后停止,也可以选择压根不停止。那么为什么 Java 不提供强制停止线程的能力呢?

事实上,Java 希望程序间能够相互通知、相互协作地管理线程,因为如果不了解对方正在做的工作,贸然强制停止线程就可能会造成一些安全的问题,为了避免造成问题就需要给对方一定的时间来整理收尾工作。比如:线程正在写入一个文件,这时收到终止信号,它就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判断,是选择立即停止,还是将整个文件写入成功后停止,而如果选择立即停止就可能造成数据不完整,不管是中断命令发起者,还是接收者都不希望数据出现问题。

如何用 interrupt 停止线程

复制代码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more work to do) {
    
    
    do more work
}

明白 Java 停止线程的设计原则之后,我们看看如何用代码实现停止线程的逻辑。我们一旦调用某个线程的 interrupt() 之后,这个线程的中断标记位就会被设置成 true。每个线程都有这样的标记位,当线程执行时,应该定期检查这个标记位,如果标记位被设置成 true,就说明有程序想终止该线程。回到源码,可以看到在 while 循环体判断语句中,首先通过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 判断线程是否被中断,随后检查是否还有工作要做。&& 逻辑表示只有当两个判断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去执行下面的工作

我们再看看具体例子。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Stop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count = 0;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count < 1000)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 coun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StopThread());
        thread.start();
        Thread.sleep(5);
        thread.interrupt();
    }
}

在 StopThread 类的 run() 方法中,首先判断线程是否被中断,然后判断 count 值是否小于 1000。这个线程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打印 0~999 的数字,每打印一个数字 count 值加 1,可以看到,线程会在每次循环开始之前,检查是否被中断了。接下来在 main 函数中会启动该线程,然后休眠 5 毫秒后立刻中断线程,该线程会检测到中断信号,于是在还没打印完1000个数的时候就会停下来,这种就属于通过 interrupt 正确停止线程的情况。

sleep 期间能否感受到中断

复制代码

Runnable runnable = () -> {
    
    
    int num = 0;
    try {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num <= 1000) {
    
    
            System.out.println(num);
            num++;
            Thread.sleep(1000000);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那么我们考虑一种特殊情况,改写上面的代码,如果线程在执行任务期间有休眠需求,也就是每打印一个数字,就进入一次 sleep ,而此时将 Thread.sleep() 的休眠时间设置为 1000 秒钟。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StopDuringSlee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Runnable runnable = () -> {
    
    
            int num = 0;
            try {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num <= 1000) {
    
    
                    System.out.println(num);
                    num++;
                    Thread.sleep(1000000);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able);
        thread.start();
        Thread.sleep(5);
        thread.interrupt();
    }
}

主线程休眠 5 毫秒后,通知子线程中断,此时子线程仍在执行 sleep 语句,处于休眠中。那么就需要考虑一点,在休眠中的线程是否能够感受到中断通知呢?是否需要等到休眠结束后才能中断线程呢?如果是这样,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因为响应中断太不及时了。正因为如此,Java 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如果 sleep、wait 等可以让线程进入阻塞的方法使线程休眠了,而处于休眠中的线程被中断,那么线程是可以感受到中断信号的,并且会抛出一个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同时清除中断信号,将中断标记位设置成 false。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长时间休眠中线程感受不到中断了,因为即便线程还在休眠,仍然能够响应中断通知,并抛出异常。

两种最佳处理方式

在实际开发中肯定是团队协作的,不同的人负责编写不同的方法,然后相互调用来实现整个业务的逻辑。那么如果我们负责编写的方法需要被别人调用,同时我们的方法内调用了 sleep 或者 wait 等能响应中断的方法时,仅仅 catch 住异常是不够的。

复制代码

void subTas() {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在这里不处理该异常是非常不好的
    }
}

我们可以在方法中使用 try/catch 或在方法签名中声明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方法签名抛异常,run() 强制 try/catch
我们先来看下 try/catch 的处理逻辑。如上面的代码所示,catch 语句块里代码是空的,它并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假设线程执行到这个方法,并且正在 sleep,此时有线程发送 interrupt 通知试图中断线程,就会立即抛出异常,并清除中断信号。抛出的异常被 catch 语句块捕捉。

但是,捕捉到异常的 catch 没有进行任何处理逻辑,相当于把中断信号给隐藏了,这样做是非常不合理的,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呢?首先,可以选择在方法签名中抛出异常

复制代码

void subTask2()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sleep(1000);
}

正如代码所示,要求每一个方法的调用方有义务去处理异常。调用方要不使用 try/catch 并在 catch 中正确处理异常,要不将异常声明到方法签名中。如果每层逻辑都遵守规范,便可以将中断信号层层传递到顶层,最终让 run() 方法可以捕获到异常。而对于 run() 方法而言,它本身没有抛出 checkedException 的能力,只能通过 try/catch 来处理异常。层层传递异常的逻辑保障了异常不会被遗漏,而对 run() 方法而言,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逻辑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再次中断

复制代码

private void reInterrupt() {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e.printStackTrace();
    }
}

除了刚才推荐的将异常声明到方法签名中的方式外,还可以在 catch 语句中再次中断线程。如代码所示,需要在 catch 语句块中调用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函数。因为如果线程在休眠期间被中断,那么会自动清除中断信号。如果这时手动添加中断信号,中断信号依然可以被捕捉到。这样后续执行的方法依然可以检测到这里发生过中断,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理,整个线程可以正常退出。

我们需要注意,我们在实际开发中不能盲目吞掉中断,如果不在方法签名中声明,也不在 catch 语句块中再次恢复中断,而是在 catch 中不作处理,我们称这种行为是“屏蔽了中断请求”。如果我们盲目地屏蔽了中断请求,会导致中断信号被完全忽略,最终导致线程无法正确停止。

为什么用 volatile 标记位的停止方法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本课时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 volatile 标记位的停止方法是错误的?

错误的停止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几种停止线程的错误方法。比如 stop(),suspend() 和 resume(),这些方法已经被 Java 直接标记为 @Deprecated。如果再调用这些方法,IDE 会友好地提示,我们不应该再使用它们了。但为什么它们不能使用了呢?是因为 stop() 会直接把线程停止,这样就没有给线程足够的时间来处理想要在停止前保存数据的逻辑,任务戛然而止,会导致出现数据完整性等问题。

而对于 suspend() 和 resume() 而言,它们的问题在于如果线程调用 suspend(),它并不会释放锁,就开始进入休眠,但此时有可能仍持有锁,这样就容易导致死锁问题,因为这把锁在线程被 resume() 之前,是不会被释放的。

假设线程 A 调用了 suspend() 方法让线程 B 挂起,线程 B 进入休眠,而线程 B 又刚好持有一把锁,此时假设线程 A 想访问线程 B 持有的锁,但由于线程 B 并没有释放锁就进入休眠了,所以对于线程 A 而言,此时拿不到锁,也会陷入阻塞,那么线程 A 和线程 B 就都无法继续向下执行。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风险,所以 suspend() 和 resume() 组合使用的方法也被废弃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用 volatile 标记位的停止方法也是错误的?

volatile 修饰标记位适用的场景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VolatileCanStop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canceled = fals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num = 0;
        try {
    
    
            while (!canceled && num <= 1000000) {
    
    
                if (num % 10 == 0) {
    
    
                    System.out.println(num + "是10的倍数。");
                }
                num++;
                Thread.sleep(1);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VolatileCanStop r = new VolatileCanStop();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
        thread.start();
        Thread.sleep(3000);
        r.canceled = true;
    }
}

什么场景下 volatile 修饰标记位可以让线程正常停止呢?如代码所示,声明了一个叫作 VolatileStopThread 的类, 它实现了 Runnable 接口,然后在 run() 中进行 while 循环,在循环体中又进行了两层判断,首先判断 canceled 变量的值,canceled 变量是一个被 volatile 修饰的初始值为 false 的布尔值,当该值变为 true 时,while 跳出循环,while 的第二个判断条件是 num 值小于1000000(一百万),在while 循环体里,只要是 10 的倍数就打印出来,然后 num++。

接下来,首先启动线程,然后经过 3 秒钟的时间,把用 volatile 修饰的布尔值的标记位设置成 true,这样,正在运行的线程就会在下一次 while 循环中判断出 canceled 的值已经变成 true 了,这样就不再满足 while 的判断条件,跳出整个 while 循环,线程就停止了,这种情况是演示 volatile 修饰的标记位可以正常工作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说某个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它应该不仅仅是在一种情况下适用,而在其他情况下也应该是适用的。

volatile 修饰标记位不适用的场景

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案例来演示为什么说 volatile 标记位的停止方法是不完美的。

复制代码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latile boolean canceled = false;
    BlockingQueue storage;
    public Producer(BlockingQueue storage) {
    
    
        this.storage = storag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num = 0;
        try {
    
    
            while (num <= 100000 && !canceled) {
    
    
                if (num % 50 == 0) {
    
    
                    storage.put(num);
                    System.out.println(num + "是50的倍数,被放到仓库中了。");
                }
                num++;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生产者结束运行");
        }
    }
}

首先,声明了一个生产者 Producer,通过 volatile 标记的初始值为 false 的布尔值 canceled 来停止线程。而在 run() 方法中,while 的判断语句是 num 是否小于 100000 及 canceled 是否被标记。while 循环体中判断 num 如果是 50 的倍数就放到 storage 仓库中,storage 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通信的存储器,当 num 大于 100000 或被通知停止时,会跳出 while 循环并执行 finally 语句块,告诉大家“生产者结束运行”。

复制代码

class Consumer {
    
    
    BlockingQueue storage;
    public Consumer(BlockingQueue storage) {
    
    
        this.storage = storage;
    }
    public boolean needMoreNums() {
    
    
        if (Math.random() > 0.97)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而对于消费者 Consumer,它与生产者共用同一个仓库 storage,并且在方法内通过 needMoreNums() 方法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更多的数字,刚才生产者生产了一些 50 的倍数供消费者使用,消费者是否继续使用数字的判断条件是产生一个随机数并与 0.97 进行比较,大于 0.97 就不再继续使用数字。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rrayBlockingQueue storag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8);

        Producer producer = new Producer(storage);
        Thread producerThread = new Thread(producer);
        producerThread.start();
        Thread.sleep(500);

        Consumer consumer = new Consumer(storage);
        while (consumer.needMoreNums()) {
    
    
            System.out.println(consumer.storage.take() + "被消费了");
            Thread.sleep(100);
        }
        System.out.println("消费者不需要更多数据了。");

        //一旦消费不需要更多数据了,我们应该让生产者也停下来,但是实际情况却停不下来
        producer.canceled = true;
        System.out.println(producer.canceled);
    }
}

下面来看下 main 函数,首先创建了生产者/消费者共用的仓库 BlockingQueue storage,仓库容量是 8,并且建立生产者并将生产者放入线程后启动线程,启动后进行 500 毫秒的休眠,休眠时间保障生产者有足够的时间把仓库塞满,而仓库达到容量后就不会再继续往里塞,这时生产者会阻塞,500 毫秒后消费者也被创建出来,并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更多的数字,然后每次消费后休眠 100 毫秒,这样的业务逻辑是有可能出现在实际生产中的。

当消费者不再需要数据,就会将 canceled 的标记位设置为 true,理论上此时生产者会跳出 while 循环,并打印输出“生产者运行结束”。

然而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尽管已经把 canceled 设置成 true,但生产者仍然没有停止,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在执行 storage.put(num) 时发生阻塞,在它被叫醒之前是没有办法进入下一次循环判断 canceled 的值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 volatile 是没有办法让生产者停下来的,相反如果用 interrupt 语句来中断,即使生产者处于阻塞状态,仍然能够感受到中断信号,并做响应处理。

总结

好了,本课时的内容就全部讲完了,我们来总结下学到了什么,首先学习了如何正确停止线程,其次是掌握了为什么说 volatile 修饰标记位停止方法是错误的。

如果我们在面试中被问到“你知不知道如何正确停止线程”这样的问题,我想你一定可以完美地回答了,首先,从原理上讲应该用 interrupt 来请求中断,而不是强制停止,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数据错乱,也可以让线程有时间结束收尾工作。

如果我们是子方法的编写者,遇到了 interruptedException,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可以把异常声明在方法中,以便顶层方法可以感知捕获到异常,或者也可以在 catch 中再次声明中断,这样下次循环也可以感知中断,所以要想正确停止线程就要求我们停止方,被停止方,子方法的编写者相互配合,大家都按照一定的规范来编写代码,就可以正确地停止线程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有哪些方法是不够好的,比如说已经被舍弃的 stop()、suspend() 和 resume(),它们由于有很大的安全风险比如死锁风险而被舍弃,而 volatile 这种方法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线程被长时间阻塞的情况,就无法及时感受中断,所以 volatile 是不够全面的停止线程的方法。

第03讲:线程是如何在 6 种状态之间转换的?

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线程是如何在 6 种状态之间转换的。

线程的 6 种状态

就像生物从出生到长大、最终死亡的过程一样,线程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 Java 中线程的生命周期中一共有 6 种状态。

  • New(新创建)
  • Runnable(可运行)
  • Blocked(被阻塞)
  • Waiting(等待)
  • Timed Waiting(计时等待)
  • Terminated(被终止)
    如果想要确定线程当前的状态,可以通过 getState() 方法,并且线程在任何时刻只可能处于 1 种状态

New 新创建

下面我们逐个介绍线程的 6 种状态,如图所示,首先来看下左上角的 New 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ew 表示线程被创建但尚未启动的状态:当我们用 new Thread() 新建一个线程时,如果线程没有开始运行 start() 方法,所以也没有开始执行 run() 方法里面的代码,那么此时它的状态就是 New。而一旦线程调用了 start(),它的状态就会从 New 变成 Runnable,也就是状态转换图中中间的这个大方框里的内容。

Runnable 可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 中的 Runable 状态对应操作系统线程状态中的两种状态,分别是 RunningReady,也就是说,Java 中处于 Runnable 状态的线程有可能正在执行,也有可能没有正在执行,正在等待被分配 CPU 资源。

所以,如果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是 Runnable 状态,当它运行到任务的一半时,执行该线程的 CPU 被调度去做其他事情,导致该线程暂时不运行,它的状态依然不变,还是 Runnable,因为它有可能随时被调度回来继续执行任务。

阻塞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 Runnable 下面的三个方框,它们统称为阻塞状态,在 Java 中阻塞状态通常不仅仅是 Blocked,实际上它包括三种状态,分别是 Blocked(被阻塞)、Waiting(等待)、Timed Waiting(计时等待),这三 种状态统称为阻塞状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种状态具体是什么含义。

Blocked 被阻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来看最简单的 Blocked,从箭头的流转方向可以看出,从 Runnable 状态进入 Blocked 状态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进入 synchronized 保护的代码没有抢到 monitor 锁,无论是进入 synchronized 代码块,还是 synchronized 方法,都是一样。

我们再往右看,当处于 Blocked 的线程抢到 monitor 锁,就会从 Blocked 状态回到Runnable 状态

Waiting 等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看看 Waiting 状态,线程进入 Waiting 状态有三种可能性。

  • 没有设置 Timeout 参数的 Object.wait() 方法。
  • 没有设置 Timeout 参数的 Thread.join() 方法。
  • LockSupport.park() 方法。

刚才强调过,Blocked 仅仅针对 synchronized monitor 锁,可是在 Java 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锁,比如重入锁ReentrantLock,如果线程在获取这种锁时没有抢到该锁就会进入 Waiting 状态,因为本质上它执行了 LockSupport.park() 方法,所以会进入 Waiting 状态。同样,Object.wait() 和 Thread.join() 也会让线程进入 Waiting 状态

Blocked 与 Waiting 的区别是 Blocked 在等待其他线程释放 monitor 锁,而 Waiting 则是在等待某个条件,比如 join 的线程执行完毕,或者是 notify()/notifyAll()

Timed Waiting 限期等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Waiting 上面是 Timed Waiting 状态,这两个状态是非常相似的,区别仅在于有没有时间限制,Timed Waiting 会等待超时,由系统自动唤醒,或者在超时前被唤醒信号唤醒

以下情况会让线程进入 Timed Waiting 状态。

  • 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Thread.sleep(long millis) 方法;
  • 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Object.wait(long timeout) 方法;
  • 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Thread.join(long millis) 方法;
  • 设置了时间参数的 LockSupport.parkNanos(long nanos) 方法和 LockSupport.parkUntil(long deadline) 方法。
    讲完如何进入这三种状态,我们再来看下如何从这三种状态流转到下一个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想要从 Blocked 状态进入 Runnable 状态,要求线程获取 monitor 锁,而从 Waiting 状态流转到其他状态则比较特殊,因为首先 Waiting 是不限时的,也就是说无论过了多长时间它都不会主动恢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只有当执行了 LockSupport.unpark(),或者 join 的线程运行结束,或被中断时才可以进入 Runnable 状态。

如果其他线程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来唤醒它,它会直接进入 Blocked 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唤醒 Waiting 线程的线程如果调用 notify() 或 notifyAll(),要求必须首先持有该 monitor 锁,所以处于 Waiting 状态的线程被唤醒时拿不到该锁,就会进入 Blocked 状态,直到执行了 notify()/notifyAll() 的唤醒它的线程执行完毕并释放 monitor 锁,才可能轮到它去抢夺这把锁,如果它能抢到,就会从 Blocked 状态回到 Runnable 状态

同样在 Timed Waiting 中执行 notify() 和 notifyAll() 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们会先进入 Blocked 状态,然后抢夺锁成功后,再回到 Runnable 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对于 Timed Waiting 而言,如果它超时时间到了且能直接获取到锁/join的线程运行结束/被中断/调用了LockSupport.unpark()这四种情况,会直接恢复到 Runnable 状态,而无需经历 Blocked 状态

Terminated 终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来看看最后一种状态,Terminated 终止状态,要想进入这个状态有两种可能。

  • run() 方法执行完毕,线程正常退出。
  • 出现一个没有捕获的异常,终止了 run() 方法,最终导致意外终止

注意点

最后我们再看线程转换的两个注意点。

  • 线程的状态是需要按照箭头方向来走的,比如线程从 New 状态是不可以直接进入 Blocked 状态的,它需要先经历 Runnable 状态
  • 线程生命周期不可逆:一旦进入 Runnable 状态就不能回到 New 状态;一旦被终止就不可能再有任何状态的变化。所以一个线程只能有一次 New 和 Terminated 状态,只有处于中间状态才可以相互转换。

下一课时我将讲解“wait()/notify()/notifyAll() 的使用注意事项”。

第04讲: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我们主要从三个问题入手:

  • 为什么 wait 方法必须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同步代码中使用?
  • 为什么 wait/notify/notifyAll 被定义在 Object 类中,而 sleep 定义在 Thread 类中?
  • wait/notify 和 sleep 方法的异同?

为什么 wait 必须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同步代码中使用?

我们先来看看 wait 方法的源码注释是怎么写的。

“wait method should always be used in a loop:

 synchronized (obj) {
    
    
     while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obj.wait();
     ... // Perform action appropriate to condition
}

This method should only be called by a thread that is the owner of this object’s monitor.”

英文部分的意思是说,在使用 wait 方法时,必须把 wait 方法写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 while 代码块中,并始终判断执行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就往下继续执行,如果不满足就执行 wait 方法,而在执行 wait 方法之前,必须先持有对象的 monitor 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synchronized 锁。那么设计成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逆向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要求 wait 方法放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同步代码中使用,而是可以随意调用,那么就有可能写出这样的代码。

class BlockingQueue {
    
    
    Queue<String> buffer = new LinkedList<String>();
    public void give(String data) {
    
    
        buffer.add(data);
        notify();  // Since someone may be waiting in take
    }
    public String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 (buffer.isEmpty()) {
    
    
            wait();
        }
        return buffer.remove();
    }
}

在代码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方法,give 方法负责往 buffer 中添加数据,添加完之后执行 notify 方法来唤醒之前等待的线程,而 take 方法负责检查整个 buffer 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就进入等待,如果不为空就取出一个数据,这是典型的生产者消费者的思想。

但是这段代码并没有受 synchronized 保护,于是便有可能发生以下场景:

  • 首先,消费者线程调用 take 方法并判断 buffer.isEmpty 方法是否返回 true,若为 true 代表buffer是空的,则线程希望进入等待,但是在线程调用 wait 方法之前,就被调度器暂停了,所以此时还没来得及执行 wait 方法。
  • 此时生产者开始运行,执行了整个 give 方法,它往 buffer 中添加了数据,并执行了 notify 方法,但 notify 并没有任何效果,因为消费者线程的 wait 方法没来得及执行,所以没有线程在等待被唤醒。
  • 此时,刚才被调度器暂停的消费者线程回来继续执行 wait 方法并进入了等待。

虽然刚才消费者判断了 buffer.isEmpty 条件,但真正执行 wait 方法时,之前的 buffer.isEmpty 的结果已经过期了,不再符合最新的场景了,因为这里的“判断-执行”不是一个原子操作,它在中间被打断了,是线程不安全的。

假设这时没有更多的生产者进行生产,消费者便有可能陷入无穷无尽的等待,因为它错过了刚才 give 方法内的 notify 的唤醒。

我们看到正是因为 wait 方法所在的 take 方法没有被 synchronized 保护,所以它的 while 判断和 wait 方法无法构成原子操作,那么此时整个程序就很容易出错

我们把代码改写成源码注释所要求的被 synchronized 保护的同步代码块的形式,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give(String data) {
    
    
   synchronized (this) {
    
    
      buffer.add(data);
      notify();
  }
}
 
public String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this) {
    
    
    while (buffer.isEmpty()) {
    
    
         wait();
       }
     return buffer.remove();
  }
}

这样就可以确保 notify 方法永远不会在 buffer.isEmpty 和 wait 方法之间被调用,提升了程序的安全性。

另外,wait 方法会释放 monitor 锁,这也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进入到 synchronized 内持有这把锁。

这里还存在一个“虚假唤醒”(spurious wakeup)的问题,线程可能在既没有被notify/notifyAll,也没有被中断或者超时的情况下被唤醒,这种唤醒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虽然在实际生产中,虚假唤醒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程序依然需要保证在发生虚假唤醒的时候的正确性,所以就需要采用while循环的结构。

复制代码

while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obj.wait();

这样即便被虚假唤醒了,也会再次检查while里面的条件,如果不满足条件,就会继续wait,也就消除了虚假唤醒的风险。

为什么 wait/notify/notifyAll 被定义在 Object 类中,而 sleep 定义在 Thread 类中?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被定义在 Object 类中?而 sleep 方法定义在 Thread 类中?主要有两点原因:

  • 因为 Java 中每个对象都有一把称之为 monitor 监视器的锁,由于每个对象都可以上锁,这就要求在对象头中有一个用来保存锁信息的位置。这个锁是对象级别的,而非线程级别的,wait/notify/notifyAll 也都是锁级别的操作,它们的锁属于对象,所以把它们定义在 Object 类中是最合适,因为 Object 类是所有对象的父类。
  • 因为如果把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定义在 Thread 类中,会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一个线程可能持有多把锁,以便实现相互配合的复杂逻辑,假设此时 wait 方法定义在 Thread 类中,如何实现让一个线程持有多把锁呢?又如何明确线程等待的是哪把锁呢?既然我们是让当前线程去等待某个对象的锁,自然应该通过操作对象来实现,而不是操作线程。

wait/notify 和 sleep 方法的异同?

第三个问题是对比 wait/notify 和 sleep 方法的异同,主要对比 wait 和 sleep 方法,我们先说相同点:

  • 它们都可以让线程阻塞。
  • 它们都可以响应 interrupt 中断:在等待的过程中如果收到中断信号,都可以进行响应,并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

但是它们也有很多的不同点:

  • wait 方法必须在 synchronized 保护的代码中使用,而 sleep 方法并没有这个要求。
    在同步代码中执行 sleep 方法时,并不会释放 monitor 锁,但执行 wait 方法时会主动释放 monitor 锁
  • sleep 方法中会要求必须定义一个时间,时间到期后会主动恢复,而对于没有参数的 wait 方法而言,意味着永久等待,直到被中断或被唤醒才能恢复,它并不会主动恢复。
  • wait/notify 是 Object 类的方法,而 sleep 是 Thread 类的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 wait/notify 与 sleep 的异同点。

下一课时我将讲解“有哪几种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方法?”

第05讲:有哪几种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方法?

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如何用 wait/notify/Condition/BlockingQueue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程序设计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设计模式,被广泛运用在解耦、消息队列等场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把生产商品的一方称为生产者,把消费商品的一方称为消费者,有时生产者的生产速度特别快,但消费者的消费速度跟不上,俗称“产能过剩”,又或是多个生产者对应多个消费者时,大家可能会手忙脚乱。如何才能让大家更好地配合呢?这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就需要一个中介来进行调度,于是便诞生了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使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通常需要在两者之间增加一个阻塞队列作为媒介,有了媒介之后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缓冲,平衡了两者的能力,整体的设计如图所示,最上面是阻塞队列,右侧的 1 是生产者线程,生产者在生产数据后将数据存放在阻塞队列中,左侧的 2 是消费者线程,消费者获取阻塞队列中的数据。而中间的 3 和 4 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之间互相通信的过程,因为无论阻塞队列是满还是空都可能会产生阻塞,阻塞之后就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去唤醒被阻塞的线程。

那么什么时候阻塞线程需要被唤醒呢?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消费者看到阻塞队列为空时,开始进入等待,这时生产者一旦往队列中放入数据,就会通知所有的消费者,唤醒阻塞的消费者线程。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生产者发现队列已经满了,也会被阻塞,而一旦消费者获取数据之后就相当于队列空了一个位置,这时消费者就会通知所有正在阻塞的生产者进行生产,这便是对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简单介绍。

如何用 BlockingQueue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我们接下来看如何用 wait/notify/Condition/BlockingQueue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先从最简单的 BlockingQueue 开始讲起: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lockingQueue<Object> 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10);
 Runnable producer = () -> {
    
    
    while (true) {
    
    
          queue.put(new Object());
  }
   };
 
new Thread(producer).start();
new Thread(producer).start();
 
Runnable consumer = () -> {
    
    
      while (true) {
    
    
           queue.take();
}
   };
new Thread(consumer).start();
new Thread(consumer).start();
}

如代码所示,首先,创建了一个 ArrayBlockingQueue 类型的 BlockingQueue,命名为 queue 并将它的容量设置为 10;其次,创建一个简单的生产者,while(true) 循环体中的queue.put() 负责往队列添加数据;然后,创建两个生产者线程并启动;同样消费者也非常简单,while(true) 循环体中的 queue.take() 负责消费数据,同时创建两个消费者线程并启动。为了代码简洁并突出设计思想,代码里省略了 try/catch 检测,我们不纠结一些语法细节。以上便是利用 BlockingQueue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代码。虽然代码非常简单,但实际上 ArrayBlockingQueue 已经在背后完成了很多工作,比如队列满了就去阻塞生产者线程,队列有空就去唤醒生产者线程等。

如何用 Condition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BlockingQueue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看似简单,背后却暗藏玄机,我们在掌握这种方法的基础上仍需要掌握更复杂的实现方法。我们接下来看如何在掌握了 BlockingQueue 的基础上利用 Condition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它们背后的实现原理非常相似,相当于我们自己实现一个简易版的 BlockingQueue: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MyBlockingQueueForCondition {
    
    
 
   private Queue queue;
   private int max = 16;
   private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Condition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private 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public MyBlockingQueueForCondition(int size) {
    
    
       this.max = size;
       queue = new LinkedList();
   }
 
   public void put(Object o)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while (queue.size() == max) {
    
    
               notFull.await();
           }
           queue.add(o);
           notEmpty.signalAl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Object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while (queue.size() == 0) {
    
    
               notEmpty.await();
           }
           Object item = queue.remove();
           notFull.signalAll();
           return item;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如代码所示,首先,定义了一个队列变量 queue 并设置最大容量为 16;其次,定义了一个 ReentrantLock 类型的 Lock 锁,并在 Lock 锁的基础上创建两个 Condition,一个是 notEmpty,另一个是 notFull,分别代表队列没有空和没有满的条件;最后,声明了 put 和 take 这两个核心方法。

因为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通常是面对多线程的场景,需要一定的同步措施保障线程安全,所以在 put 方法中先将 Lock 锁上,然后,在 while 的条件里检测 queue 是不是已经满了,如果已经满了,则调用 notFull 的 await() 阻塞生产者线程并释放 Lock,如果没有满,则往队列放入数据并利用 notEmpty.signalAll() 通知正在等待的所有消费者并唤醒它们。最后在 finally 中利用 lock.unlock() 方法解锁,把 unlock 方法放在 finally 中是一个基本原则,否则可能会产生无法释放锁的情况。

下面再来看 take 方法,take 方法实际上是与 put 方法相互对应的,同样是通过 while 检查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消费者开始等待,如果不为空则从队列中获取数据并通知生产者队列有空余位置,最后在 finally 中解锁。

这里需要注意,我们在 take() 方法中使用 while( queue.size() == 0 ) 检查队列状态,而不能用 if( queue.size() == 0 )。为什么呢?大家思考这样一种情况,因为生产者消费者往往是多线程的,我们假设有两个消费者,第一个消费者线程获取数据时,发现队列为空,便进入等待状态;因为第一个线程在等待时会释放 Lock 锁,所以第二个消费者可以进入并执行 if( queue.size() == 0 ),也发现队列为空,于是第二个线程也进入等待;而此时,如果生产者生产了一个数据,便会唤醒两个消费者线程,而两个线程中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拿到锁,并执行 queue.remove 操作,另外一个线程因为没有拿到锁而卡在被唤醒的地方,而第一个线程执行完操作后会在 finally 中通过 unlock 解锁,而此时第二个线程便可以拿到被第一个线程释放的锁,继续执行操作,也会去调用 queue.remove 操作,然而这个时候队列已经为空了,所以会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这不符合我们的逻辑。而如果用 while 做检查,当第一个消费者被唤醒得到锁并移除数据之后,第二个线程在执行 remove 前仍会进行 while 检查,发现此时依然满足 queue.size() == 0 的条件,就会继续执行 await 方法,避免了获取的数据为 null 或抛出异常的情况。

如何用 wait/notify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使用 wait/notify 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方法,实际上实现原理和Condition 是非常类似的,它们是兄弟关系:

复制代码

class MyBlockingQueue {
    
    
 
   private int maxSize;
   private LinkedList<Object> storage;
 
   public MyBlockingQueue(int size) {
    
    
       this.maxSize = size;
       storage = new LinkedList<>();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 (storage.size() == maxSize) {
    
    
           wait();
       }
       storage.add(new Object());
       notifyAll();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hile (storage.size() == 0) {
    
    
           wait();
       }
       System.out.println(storage.remove());
       notifyAll();
   }
}

如代码所示,最主要的部分仍是 take 与 put 方法,我们先来看 put 方法,put 方法被 synchronized 保护,while 检查队列是否为满,如果不满就往里放入数据并通过 notifyAll() 唤醒其他线程。同样,take 方法也被 synchronized 修饰,while 检查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就获取数据并唤醒其他线程。使用这个 MyBlockingQueue 实现的生产者消费者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
* 描述:     wait形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
public class WaitSty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BlockingQueue myBlockingQueue = new MyBlockingQueue(10);
       Producer producer = new Producer(myBlockingQueue);
       Consumer consumer = new Consumer(myBlockingQueue);
       new Thread(producer).start();
       new Thread(consumer).start();
   }
}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MyBlockingQueue storage;
 
   public Producer(MyBlockingQueue storage) {
    
    
       this.storage = storag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try {
    
    
               storage.pu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class Consum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MyBlockingQueue storage;
 
   public Consumer(MyBlockingQueue storage) {
    
    
       this.storage = storag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try {
    
    
               storage.tak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以上就是三种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讲解,其中,第一种 BlockingQueue 模式实现比较简单,但其背后的实现原理在第二种、第三种实现方法中得以体现,第二种、第三种实现方法本质上是我们自己实现了 BlockingQueue 的一些核心逻辑,供生产者与消费者使用。

好了,本课时的内容就全部讲完了,下一课时我将讲解“一共有哪 3 类线程安全问题”记得按时来听课啊,下一课时见。

第06讲:一共有哪 3 类线程安全问题?

本课时我们学习 3 类线程安全问题。

什么是线程安全

要想弄清楚有哪 3 类线程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线程安全,线程安全经常在工作中被提到,比如:你的对象不是线程安全的,你的线程发生了安全错误,虽然线程安全经常被提到,但我们可能对线程安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Java Concurrency In Practice》的作者 Brian Goetz 对线程安全是这样理解的,当多个线程访问一个对象时,如果不用考虑这些线程在运行时环境下的调度和交替执行问题,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同步,而调用这个对象的行为都可以获得正确的结果,那这个对象便是线程安全的。

事实上,Brian Goetz 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某个对象是线程安全的,那么对于使用者而言,在使用时就不需要考虑方法间的协调问题,比如不需要考虑不能同时写入或读写不能并行的问题,也不需要考虑任何额外的同步问题,比如不需要额外自己加 synchronized 锁,那么它才是线程安全的,可以看出对线程安全的定义还是非常苛刻的。

而我们在实际开发中经常会遇到线程不安全的情况,那么一共有哪 3 种典型的线程安全问题呢?

  • 运行结果错误;
  • 发布和初始化导致线程安全问题;
  • 活跃性问题。

运行结果错误

首先,来看多线程同时操作一个变量导致的运行结果错误。

public class WrongResult {
    
    
 
   volatile static int 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j = 0; j < 10000; j++) {
    
    
                   i++;
               }
           }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r);
       thread1.start();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r);
       thread2.start();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System.out.println(i);
    }
}

如代码所示,首先定义了一个 int 类型的静态变量 i,然后启动两个线程,分别对变量 i 进行 10000 次 i++ 操作。理论上得到的结果应该是 20000,但实际结果却远小于理论结果,比如可能是12996,也可能是13323,每次的结果都还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在多线程下,CPU 的调度是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分配的,每个线程都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时间片。但如果线程拥有的时间片耗尽,它将会被暂停执行并让出 CPU 资源给其他线程,这样就有可能发生线程安全问题。比如 i++ 操作,表面上看只是一行代码,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原子操作,它的执行步骤主要分为三步,而且在每步操作之间都有可能被打断。

第一个步骤是读取;
第二个步骤是增加;
第三个步骤是保存。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如何发生的线程不安全问题。

我们根据箭头指向依次看,线程 1 首先拿到 i=1 的结果,然后进行 i+1 操作,但此时 i+1 的结果并没有保存下来,线程 1 就被切换走了,于是 CPU 开始执行线程 2,它所做的事情和线程 1 是一样的 i++ 操作,但此时我们想一下,它拿到的 i 是多少?实际上和线程 1 拿到的 i 的结果一样都是 1,为什么呢?因为线程 1 虽然对 i 进行了 +1 操作,但结果没有保存,所以线程 2 看不到修改后的结果。

然后假设等线程 2 对 i 进行 +1 操作后,又切换到线程 1,让线程 1 完成未完成的操作,即将 i+1 的结果 2 保存下来,然后又切换到线程 2 完成 i=2 的保存操作,虽然两个线程都执行了对 i 进行 +1 的操作,但结果却最终保存了 i=2 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期望的 i=3,这样就发生了线程安全问题,导致了数据结果错误,这也是最典型的线程安全问题。

发布和初始化导致线程安全问题
第二种是对象发布和初始化时导致的线程安全问题,我们创建对象并进行发布和初始化供其他类或对象使用是常见的操作,但如果我们操作的时间或地点不对,就可能导致线程安全问题。如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WrongInit {
    
    
 
    private Map<Integer, String> students;
 
    public WrongInit()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tudents = new HashMap<>();
                students.put(1, "王小美");
                students.put(2, "钱二宝");
                students.put(3, "周三");
                students.put(4, "赵四");
            }
        }).start();
     }
 
    public Map<Integer, String> getStudents() {
    
    
        return studen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WrongInit multiThreadsError6 = new WrongInit();
        System.out.println(multiThreadsError6.getStudents().get(1));
 
    }
}

在类中,定义一个类型为 Map 的成员变量 students,Integer 是学号,String 是姓名。然后在构造函数中启动一个新线程,并在线程中为 students 赋值。

学号:1,姓名:王小美;
学号:2,姓名:钱二宝;
学号:3,姓名:周三;
学号:4,姓名:赵四。
只有当线程运行完 run() 方法中的全部赋值操作后,4 名同学的全部信息才算是初始化完毕,可是我们看在主函数 mian() 中,初始化 WrongInit 类之后并没有进行任何休息就直接打印 1 号同学的信息,试想这个时候程序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际上会发生空指针异常。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at lesson6.WrongInit.main(WrongInit.java:32)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 students 这个成员变量是在构造函数中新建的线程中进行的初始化和赋值操作,而线程的启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的 main 函数并没有进行等待就直接获取数据,导致 getStudents 获取的结果为 null,这就是在错误的时间或地点发布或初始化造成的线程安全问题。

活跃性问题

第三种线程安全问题统称为活跃性问题,最典型的有三种,分别为死锁、活锁和饥饿

什么是活跃性问题呢,活跃性问题就是程序始终得不到运行的最终结果,相比于前面两种线程安全问题带来的数据错误或报错,活跃性问题带来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比如发生死锁会导致程序完全卡死,无法向下运行。

死锁
最常见的活跃性问题是死锁,死锁是指两个线程之间相互等待对方资源,但同时又互不相让,都想自己先执行,如代码所示。

public class MayDeadLock {
    
    
 
    Object o1 = new Object();
    Object o2 = new Object();
 
    public void thread1()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o1) {
    
    
            Thread.sleep(500);
            synchronized (o2)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成功拿到两把锁");
           }
        }
    }
 
    public void thread2()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o2) {
    
    
            Thread.sleep(500);
            synchronized (o1)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成功拿到两把锁");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yDeadLock mayDeadLock = new MayDeadLock();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mayDeadLock.thread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mayDeadLock.thread2();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
}

首先,代码中创建了两个 Object 作为 synchronized 锁的对象,线程 1 先获取 o1 锁,sleep(500) 之后,获取 o2 锁;线程 2 与线程 1 执行顺序相反,先获取 o2 锁,sleep(500) 之后,获取 o1 锁。 假设两个线程几乎同时进入休息,休息完后,线程 1 想获取 o2 锁,线程 2 想获取 o1 锁,这时便发生了死锁,两个线程不主动调和,也不主动退出,就这样死死地等待对方先释放资源,导致程序得不到任何结果也不能停止运行。

活锁
第二种活跃性问题是活锁,活锁与死锁非常相似,也是程序一直等不到结果,但对比于死锁,活锁是活的,什么意思呢?因为正在运行的线程并没有阻塞,它始终在运行中,却一直得不到结果。

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消息队列,队列里放着各种各样需要被处理的消息,而某个消息由于自身被写错了导致不能被正确处理,执行时会报错,可是队列的重试机制会重新把它放在队列头进行优先重试处理,但这个消息本身无论被执行多少次,都无法被正确处理,每次报错后又会被放到队列头进行重试,周而复始,最终导致线程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但程序始终得不到结果,便发生了活锁问题。

饥饿

第三个典型的活跃性问题是饥饿,饥饿是指线程需要某些资源时始终得不到,尤其是CPU 资源,就会导致线程一直不能运行而产生的问题。在 Java 中有线程优先级的概念,Java 中优先级分为 1 到 10,1 最低,10 最高。如果我们把某个线程的优先级设置为 1,这是最低的优先级,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线程就有可能始终分配不到 CPU 资源,而导致长时间无法运行。或者是某个线程始终持有某个文件的锁,而其他线程想要修改文件就必须先获取锁,这样想要修改文件的线程就会陷入饥饿,长时间不能运行。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全部讲完了,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线程安全问题主要有 3 种,i++ 等情况导致的运行结果错误,通常是因为并发读写导致的,第二种是对象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被发布或初始化,而第三种线程安全问题就是活跃性问题,包括死锁、活锁和饥饿。

下一课时我将讲解“哪些场景需要额外注意线程安全问题?”记得按时来听课啊,下一课时见。

第07讲:哪些场景需要额外注意线程安全问题?

在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哪些场景需要额外注意线程安全问题,在这里总结了四种场景。

访问共享变量或资源

第一种场景是访问共享变量或共享资源的时候,典型的场景有访问共享对象的属性,访问 static 静态变量,访问共享的缓存,等等。因为这些信息不仅会被一个线程访问到,还有可能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那么就有可能在并发读写的情况下发生线程安全问题。比如我们上一课时讲过的多线程同时 i++ 的例子:

/**
 * 描述:     共享的变量或资源带来的线程安全问题
 */
public class ThreadNotSafe1 {
    
    

    static int 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j = 0; j < 10000; j++) {
    
    
                    i++;
                }
            }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r);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r);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1.join();
        thread2.join();
        System.out.println(i);
    }
}

如代码所示,两个线程同时对 i 进行 i++ 操作,最后的输出可能是 15875 等小于20000的数,而不是我们期待的20000,这便是非常典型的共享变量带来的线程安全问题。

依赖时序的操作

第二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场景是依赖时序的操作,如果我们操作的正确性是依赖时序的,而在多线程的情况下又不能保障执行的顺序和我们预想的一致,这个时候就会发生线程安全问题,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if (map.containsKey(key)) {
    
    
    map.remove(obj)
}

代码中首先检查 map 中有没有 key 对应的元素,如果有则继续执行 remove 操作。此时,这个组合操作就是危险的,因为它是先检查后操作,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被打断。如果此时有两个线程同时进入 if() 语句,然后它们都检查到存在 key 对应的元素,于是都希望执行下面的 remove 操作,随后一个线程率先把 obj 给删除了,而另外一个线程它刚已经检查过存在 key 对应的元素,if 条件成立,所以它也会继续执行删除 obj 的操作,但实际上,集合中的 obj 已经被前面的线程删除了,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导致线程安全问题。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先检查 x=1,如果 x=1 就修改 x 的值,代码如下所示:

if (x == 1) {
    
    
    x = 7 * x;
}

这样类似的场景都是同样的道理,“检查与执行”并非原子性操作,在中间可能被打断,而检查之后的结果也可能在执行时已经过期、无效,换句话说,获得正确结果取决于幸运的时序。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它进行加锁等保护措施来保障操作的原子性。

不同数据之间存在绑定关系

第三种需要我们注意的线程安全场景是不同数据之间存在相互绑定关系的情况。有时候,我们的不同数据之间是成组出现的,存在着相互对应或绑定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 IP 和端口号。有时候我们更换了 IP,往往需要同时更换端口号,如果没有把这两个操作绑定在一起,就有可能出现单独更换了 IP 或端口号的情况,而此时信息如果已经对外发布,信息获取方就有可能获取一个错误的 IP 与端口绑定情况,这时就发生了线程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同样需要保障操作的原子性。

对方没有声明自己是线程安全的

第四种值得注意的场景是在我们使用其他类时,如果对方没有声明自己是线程安全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对其他类进行多线程的并发操作,就有可能会发生线程安全问题。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定义了 ArrayList,它本身并不是线程安全的,如果此时多个线程同时对 ArrayList 进行并发读/写,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线程安全问题,造成数据出错,而这个责任并不在 ArrayList,因为它本身并不是并发安全的,正如源码注释所写的:

Note that this implementation is not synchronized. If multiple threads
access an ArrayList instance concurrently,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threads modifies the list structurally, it must be synchronized
externally.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 ArrayList 用在了多线程的场景,需要在外部手动用 synchronized 等方式保证并发安全。

所以 ArrayList 默认不适合并发读写,是我们错误地使用了它,导致了线程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在使用其他类时如果会涉及并发场景,那么一定要首先确认清楚,对方是否支持并发操作,以上就是四种需要我们额外注意线程安全问题的场景,分别是访问共享变量或资源,依赖时序的操作,不同数据之间存在绑定关系,以及对方没有声明自己是线程安全的。

第08讲:为什么多线程会带来性能问题?

在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为什么多线程会带来性能问题?

什么是性能问题

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多线程带来的线程安全问题,但对于多线程而言,它不仅可能会带来线程安全问题,还有可能会带来性能问题,也许你会奇怪,我们使用多线程的最大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性能吗?让多个线程同时工作,加快程序运行速度,为什么反而会带来性能问题呢?这是因为单线程程序是独立工作的,不需要与其他线程进行交互,但多线程之间则需要调度以及合作,调度与合作就会带来性能开销从而产生性能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究竟什么是性能问题?其实性能问题有许多的表现形式,比如服务器的响应慢、吞吐量低、内存占用过多就属于性能问题。我们设计优秀的系统架构、购置更多的 CDN 服务器、购买更大的带宽等都是为了提高性能,提高用户体验,虽然运行速度慢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通常只需要我们多等几秒就可以,但这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有研究表明,页面每多响应 1 秒,就会流失至少 7% 的用户,而超过 8 秒无法返回结果的话,几乎所有用户都不会选择继续等待。我们引入多线程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想提高程序性能,所以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引入了多线程反而程序运行得更慢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多线程带来的性能问题。

为什么多线程会带来性能问题

那么什么情况下多线程编程会带来性能问题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线程调度,另一个方面是线程协作。

调度开销

上下文切换

首先,我们看一下线程调度,在实际开发中,线程数往往是大于 CPU 核心数的,比如 CPU 核心数可能是 8 核、16 核,等等,但线程数可能达到成百上千个。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就会按照一定的调度算法,给每个线程分配时间片,让每个线程都有机会得到运行。而在进行调度时就会引起上下文切换,上下文切换会挂起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并保存当前的状态,然后寻找下一处即将恢复执行的代码,唤醒下一个线程,以此类推,反复执行。但上下文切换带来的开销是比较大的,假设我们的任务内容非常短,比如只进行简单的计算,那么就有可能发生我们上下文切换带来的性能开销比执行线程本身内容带来的开销还要大的情况。

缓存失效

不仅上下文切换会带来性能问题,缓存失效也有可能带来性能问题。由于程序有很大概率会再次访问刚才访问过的数据,所以为了加速整个程序的运行,会使用缓存,这样我们在使用相同数据时就可以很快地获取数据。可一旦进行了线程调度,切换到其他线程,CPU就会去执行不同的代码,原有的缓存就很可能失效了,需要重新缓存新的数据,这也会造成一定的开销,所以线程调度器为了避免频繁地发生上下文切换,通常会给被调度到的线程设置最小的执行时间,也就是只有执行完这段时间之后,才可能进行下一次的调度,由此减少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密集的上下文切换呢?如果程序频繁地竞争锁,或者由于 IO 读写等原因导致频繁阻塞,那么这个程序就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切换,这也就导致了更大的开销,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协作开销

除了线程调度之外,线程协作同样也有可能带来性能问题。因为线程之间如果有共享数据,为了避免数据错乱,为了保证线程安全,就有可能禁止编译器和 CPU 对其进行重排序等优化,也可能出于同步的目的,反复把线程工作内存的数据 flush 到主存中,然后再从主内存 refresh 到其他线程的工作内存中,等等。这些问题在单线程中并不存在,但在多线程中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就不得不采取上述方法,因为线程安全的优先级要比性能优先级更高,这也间接降低了我们的性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091011/article/details/11531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