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虚拟机栈(操作数栈)

虚拟机栈—操作数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概念

操作数栈:Operand Stack

  • 每一个独立的栈帧除了包含局部变量表以外,还包含一个后进先出的操作数栈,也可以称之为 表达式栈(Expression Stack);
  • 操作数栈,在方法执行过程中,根据字节码指令,往栈中写入数据或提取数据,即入栈(push)和 出栈(pop);
  • 某些字节码指令将值压入操作数栈,其余的字节码指令将操作数取出栈,使用它们后再把结果压入栈,比如:执行复制、交换、求和等操作;
  • 操作数栈,主要用于保存计算过程的中间结果,同时作为计算过程中变量临时的存储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操作数栈就是JVM执行引擎的一个工作区,当一个方法刚开始执行的时候,一个新的栈帧也会随之被创建出来,这时,该方法的操作数栈是空的;
  • 每一个操作数栈都会拥有一个明确的栈深度用于存储数值,其所需的最大深度在编译期就定义好了,保存在方法的Code属性中,为maxstack的值;
  • 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是任意的Java数据类型;
  • 在操作数栈中,32bit的类型占用一个栈单位深度,64bit的类型占用两个栈单位深度;
  • 操作数栈并非采用访问索引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访问的,而是只能通过标准的入栈和出栈操作来完成一次数据访问;
  • 如果被调用的方法带有返回值的话,其返回值将会被压入当前栈帧的操作数栈中,并更新PC寄存器中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该方法执行完成,回到之前方法的字节码指令);
  • 操作数栈中元素的数据类型必须与字节码指令的序列严格匹配,由编译器在编译器期间进行验证,同时在类加载过程中的类检验阶段的数据流分析阶段要再次验证。|

注:Java虚拟机的解释引擎是基于栈的执行引擎,其中的栈指的就是操作数栈。

代码解释

给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testAddOperation() {
    
    
    byte i = 15;
    int j = 8;
    int k = i + j;
}

编译成字节码指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yte、short、char、boolean 内部都是使用int型来进行保存的。

从上面的代码可知,通过bipush对操作数 15 和 8进行入栈操作,同时使用的是 iadd方法进行相加操作,其中 i 代表的就是 int,也就是int类型的加法操作。

执行流程如下所示:

  1. 首先执行第一条语句,PC寄存器指向的是0,也就是指令地址为0,然后使用bipush让操作数15入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执行完后,让PC +1,指向下一行代码,下一行代码就是将操作数栈的元素存储到局部变量表1的位置,可以看到局部变量表的已经增加了一个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局部变量表不是从0开始的呢?

  • 其实局部变量表也是从0开始的,但是因为0号位置存储的是this指针,所以说就直接省略了。
  1. 然后PC+1,指向的是下一行。让操作数8也入栈,同时执行store操作,存入局部变量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然后从局部变量表中,依次将数据放在操作数栈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然后将操作数栈中的两个元素执行相加操作,并存储在局部变量表3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最后PC寄存器的位置指向10,也就是return方法,则直接退出方法

栈顶缓存技术

  • 基于栈式架构的虚拟机所使用的零地址指令更加紧凑,但完成一项操作的时候必然需要使用更多的入栈和出栈指令,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将需要更多的指令分派(instructiondispatch)次数和内存读/写次数;
  • 由于操作数是存储在内存中的,因此频繁地执行内存读/写操作必然会影响执行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otSpot JVM的设计者们提出了栈顶缓存(Tos,Top-of-Stack Cashing)技术,将栈顶元素全部缓存在物理CPU的寄存器中,以此降低对内存的读/写次数,提升执行引擎的执行效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3626996/article/details/1138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