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 HTTP 面试题

http 面试题

  • 前端工程师开发界面
  • 需要用后端的接口,提交/获取数据 —— http 协议
  • 要求事先掌握好 ajax

什么是 http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它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HTML文件,图片文件,查询结果等)
HTTP协议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洁、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系统。
它有几个特点:
1.简单快速: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
2.灵活:HTTP 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
3.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
4.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

http 常见的状态码有哪些

状态码:

1xx是信息类

如:

100:服务器仅接收到部分请求,但是一旦服务器并没有拒绝该请求,客户端应该继续发送其余的请求。

2xx是成功类

200: 请求成功 、
201:请求被创建完成,同时新的资源被创建。
202:供处理的请求已被接受,但是处理未完成。

3xx是重定向类

如:

300:多重选择,连接列表。
301:请求的页面已经转移至新的url、 这里注意301和302的区别 :301着重说明永久转移 已经永久的从A转移到B了 A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302是临时给转成B 而A的东西还在
302:所请求的页面已经临时转移至新的url。
303:所请求的的页面可在别的url下被找到。

4xx客户端错误类

如:

400:服务器未能理解请求、
401:登录失败、
402:此代码尚无法使用、
403:被请求的页面被禁止访问、
404:没有找到文件或者目录、
405:请求中指定的方法不被允许、
408:请求超时

5xx服务器错误类

如:

501:请求未完成,服务器不支持所请求的功能。
502:请求未完成,服务器从上游服务器收到一个无效的响应。
504:网关超时

http 常见的 header 有哪些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超文本传输协议,目前网页传输的的通用协议。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浏览器或其他客户端发出请求,服务器给与响应。就整个网络资源传输而言,包括message-header和message-body两部分。首先传递message-header,即httpheader消息 。http header 消息通常被分为4个部分:general header, request header, response header, entity header。但是这种分法就理解而言,感觉界限不太明确。根据维基百科对http header内容的组织形式,大体分为Request和Response两部分。

Requests部分

Header 解释 示例
Accept 指定客户端能够接收的内容类型 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
Accept-Charset 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码集。 Accept-Charset: iso-8859-5
Accept-Encoding 指定浏览器可以支持的web服务器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 Accept-Encoding: compress, gzip
Accept-Language 浏览器可接受的语言 Accept-Language: en,zh
Accept-Ranges 可以请求网页实体的一个或者多个子范围字段 Accept-Ranges: bytes
Authorization HTTP授权的授权证书 Authorization: Basic QWxhZGRpbjpvcGVuIHNlc2FtZQ==
Cache-Control 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 Cache-Control: no-cache
Connection 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 Connection: close
Cookie HTTP请求发送时,会把保存在该请求域名下的所有cookie值一起发送给web服务器。 Cookie: $Version=1; Skin=new;
Content-Length 请求的内容长度 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Type 请求的与实体对应的MIME信息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Date 请求发送的日期和时间 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Expect 请求的特定的服务器行为 Expect: 100-continue
From 发出请求的用户的Email From: [email protected]
Host 指定请求的服务器的域名和端口号 Host: www.zcmhi.com
If-Match 只有请求内容与实体相匹配才有效 If-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Modified-Since 如果请求的部分在指定时间之后被修改则请求成功,未被修改则返回304代码 If-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If-None-Match 如果内容未改变返回304代码,参数为服务器先前发送的Etag,与服务器回应的Etag比较判断是否改变 If-None-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Range 如果实体未改变,服务器发送客户端丢失的部分,否则发送整个实体。参数也为Etag If-Range: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Unmodified-Since 只在实体在指定时间之后未被修改才请求成功 If-Un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Max-Forwards 限制信息通过代理和网关传送的时间 Max-Forwards: 10
Pragma 用来包含实现特定的指令 Pragma: no-cache
Proxy-Authorization 连接到代理的授权证书 Proxy-Authorization: Basic QWxhZGRpbjpvcGVuIHNlc2FtZQ==
Range 只请求实体的一部分, 指定范围 Range: bytes=500-999
Referer 先前网页的地址,当前请求网页紧随其后,即来路 Referer: http://www.zcmhi.com/archives/71.html
TE 客户端愿意接受的传输编码,并通知服务器接受接受尾加头信息 TE: trailers,deflate;q=0.5
Upgrade 向服务器指定某种传输协议以便服务器进行转换(如果支持) Upgrade: HTTP/2.0, SHTTP/1.3, IRC/6.9, RTA/x11
User-Agent User-Agent的内容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 User-Agent: Mozilla/5.0 (Linux; X11)
Via 通知中间网关或代理服务器地址,通信协议 Via: 1.0 fred, 1.1 nowhere.com (Apache/1.1)
Warning 关于消息实体的警告信息 Warn: 199 Miscellaneous warning

Responses 部分

Header 解释 示例
Accept-Ranges 表明服务器是否支持指定范围请求及哪种类型的分段请求 Accept-Ranges: bytes
Age 从原始服务器到代理缓存形成的估算时间(以秒计,非负) Age: 12
Allow 对某网络资源的有效的请求行为,不允许则返回405 Allow: GET, HEAD
Cache-Control 告诉所有的缓存机制是否可以缓存及哪种类型 Cache-Control: no-cache
Content-Encoding web服务器支持的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anguage 响应体的语言 Content-Language: en,zh
Content-Length 响应体的长度 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Location 请求资源可替代的备用的另一地址 Content-Location: /index.htm
Content-MD5 返回资源的MD5校验值 Content-MD5: Q2hlY2sgSW50ZWdyaXR5IQ==
Content-Range 在整个返回体中本部分的字节位置 Content-Range: bytes 21010-47021/47022
Content-Type 返回内容的MIME类型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Date 原始服务器消息发出的时间 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ETag 请求变量的实体标签的当前值 ETag: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Expires 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 Expires: Thu, 01 Dec 2010 16:00:00 GMT
Last-Modified 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Last-Modified: Tue, 15 Nov 2010 12:45:26 GMT
Location 用来重定向接收方到非请求URL的位置来完成请求或标识新的资源 Location: http://www.zcmhi.com/archives/94.html
Pragma 包括实现特定的指令,它可应用到响应链上的任何接收方 Pragma: no-cache
Proxy-Authenticate 它指出认证方案和可应用到代理的该URL上的参数 Proxy-Authenticate: Basic
refresh 应用于重定向或一个新的资源被创造,在5秒之后重定向(由网景提出,被大部分浏览器支持) Refresh: 5; url=http://www.zcmhi.com/archives/94.html
Retry-After 如果实体暂时不可取,通知客户端在指定时间之后再次尝试 Retry-After: 120
Server web服务器软件名称 Server: Apache/1.3.27 (Unix) (Red-Hat/Linux)
Set-Cookie 设置Http Cookie Set-Cookie: UserID=JohnDoe; Max-Age=3600; Version=1
Transfer-Encoding 文件传输编码 Transfer-Encoding:chunked
Vary 告诉下游代理是使用缓存响应还是从原始服务器请求 Vary: *
Via 告知代理客户端响应是通过哪里发送的 Via: 1.0 fred, 1.1 nowhere.com (Apache/1.1)
Warning 警告实体可能存在的问题 Warning: 199 Miscellaneous warning
WWW-Authenticate 表明客户端请求实体应该使用的授权方案 WWW-Authenticate: Basic

HTTP Request的Header信息

1、HTTP请求方式

GET 向Web服务器请求一个文件
POST 向Web服务器发送数据让Web服务器进行处理
PUT 向Web服务器发送数据并存储在Web服务器内部
HEAD 检查一个对象是否存在
DELETE 从Web服务器上删除一个文件
CONNECT 对通道提供支持
TRACE 跟踪到服务器的路径
OPTIONS 查询Web服务器的性能

说明:

主要使用到“GET”和“POST”。

实例:

POST /test/tupian/cm HTTP/1.1

分成三部分:

(1)POST:HTTP请求方式
(2)/test/tupian/cm:请求Web服务器的目录地址(或者指令)
(3)HTTP/1.1: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及其版本

备注:

在Ajax中,对应method属性设置。

2、Host

说明:

请求的web服务器域名地址

实例:

例如web请求URL:http://zjm-forum-test10.zjm.baidu.com:8088/test/tupian/cm
Host就为zjm-forum-test10.zjm.baidu.com:8088

3、User-Agent
说明:

HTTP客户端运行的浏览器类型的详细信息。通过该头部信息,web服务器可以判断到当前HTTP请求的客户端浏览器类别

实例: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8.1.11) Gecko/20071127 Firefox/2.0.0.11

4、Accept

说明:

指定客户端能够接收的内容类型,内容类型中的先后次序表示客户端接收的先后次序。

实例:

例如:

Accept:text/xml,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xhtml+xml,text/html;q=0.9,text/plain;q=0.8,image/png,/;q=0.5

备注:

在Prototyp(1.5)的Ajax代码封装中,将Accept默认设置为“text/javascript, text/html, application/xml, text/xml, /”。这是因为Ajax默认获取服务器返回的Json数据模式。

在Ajax代码中,可以使用XMLHttpRequest 对象中setRequestHeader函数方法来动态设置这些Header信息。

5、Accept-Language

说明:

指定HTTP客户端浏览器用来展示返回信息所优先选择的语言。

实例:

Accept-Language: zh-cn,zh;q=0.5

这里默认为中文

6、Accept-Encoding

说明:

指定客户端浏览器可以支持的web服务器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表示允许服务器在将输出内容发送到客户端以前进行压缩,以节约带宽。而这里设置的就是客户端浏览器所能够支持的返回压缩格式。

实例: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备注:

其实在百度很多产品线中,apache在给客户端返回页面数据之前,将数据以gzip格式进行压缩。

另外有关deflate压缩介绍:
http://man.chinaunix.net/newsoft/ApacheMenual_CN_2.2new/mod/mod_deflate.html

7、Accept-Charset

说明:

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码集。

实例:

Accept-Charset: gb2312,utf-8;q=0.7,*;q=0.7

8、Content-Type

说明:

显示此HTTP请求提交的内容类型。一般只有post提交时才需要设置该属性。

实例: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有关Content-Type属性值可以如下两种编码类型:

(1)“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表单数据向服务器提交时所采用的编码类型,默认的缺省值就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然而,在向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文本、包含非ASCII字符的文本或二进制数据时这种编码方式效率很低。

(2)“multipart/form-data”: 在文件上载时,所使用的编码类型应当是“multipart/form-data”,它既可以发送文本数据,也支持二进制数据上载。

当提交为单单数据时,可以使用“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当提交的是文件时,就需要使用“multipart/form-data”编码类型。

在Content-Type属性当中还是指定提交内容的charset字符编码。一般不进行设置,它只是告诉web服务器post提交的数据采用的何种字符编码。

一般在开发过程,是由前端工程与后端UI工程师商量好使用什么字符编码格式来post提交的,然后后端ui工程师按照固定的字符编码来解析提交的数据。所以这里设置的charset没有多大作用。

9、Connection

说明:

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如果web服务器端看到这里的值为“Keep-Alive”,或者看到请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它就可以利用持久连接的优点,当页面包含多个元素时(例如Applet,图片),显著地减少下载所需要的时间。要实现这一点, web服务器需要在返回给客户端HTTP头信息中发送一个Content-Length(返回信息正文的长度)头,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先把内容写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 后在正式写出内容之前计算它的大小。

实例:

Connection: keep-alive

10、Keep-Alive

说明:

显示此HTTP连接的Keep-Alive时间。使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连接持续有效,当出现对服务器的后继请求时,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连接。

以前HTTP请求是一站式连接,从HTTP/1.1协议之后,就有了长连接,即在规定的Keep-Alive时间内,连接是不会断开的。

实例:

Keep-Alive: 300

11、cookie

说明:

HTTP请求发送时,会把保存在该请求域名下的所有cookie值一起发送给web服务器。

12、Referer

说明:

包含一个URL,用户从该URL代表的页面出发访问当前请求的页面

HTTP Response的Header信息
1、Content-Length

说明:

表示web服务器返回消息正文的长度

2、Content-Type:

说明:

返回数据的类型(例如text/html文本类型)和字符编码格式。

实例: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3、Date

说明:

显示当前的时间

什么是 Restful API

REST,即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缩写。直接翻译的意思是"表现层状态转化"。
它是一种互联网应用程序的API设计理念:URL定位资源,用HTTP动词
(GET,POST,DELETE,DETC)描述操作。

产生背景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端设备层出不穷(手机、平板、桌面电脑、其他专用设备…),因此,必须有一种统一的机制,方便不同的前端设备与后端进行通信,于是RESTful诞生了,它可以通过一套统一的接口为 Web,iOS和Android提供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RI

即统一资源标识符,服务器上每一种资源,比如文档、图像、视频片段、程序 都由一个通用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简称"URI")进行定位。

HTTP动词
常用的HTTP动词有下面五个
  •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RESTful架构

服务器上每一种资源,比如一个文件,一张图片,一部电影,都有对应的url地址,如果我们的客户端需要对服务器上的这个资源进行操作,就需要通过http协议执行相应的动作来操作它,比如进行获取,更新,删除。

简单来说就是url地址中只包含名词表示资源,使用http动词表示动作进行操作资源
举个例子:左边是错误的设计,而右边是正确的


GET /blog/getArticles --> GET /blog/Articles  获取所有文章
GET /blog/addArticles --> POST /blog/Articles  添加一篇文章
GET /blog/editArticles --> PUT /blog/Articles  修改一篇文章 
GET /rest/api/deleteArticles?id=1 --> DELETE /blog/Articles/1  删除一篇文章

描述一下 http 的缓存机制(重要)

一、前方

通过网络请求资源缓慢并且降低了客户端的用户体验,增添了服务端的负担。很多短期之内不会经常发生变化的资源文件没必要每次访问都向服务端进行数据请求,而缓存策略的使用就是为了改善客户端的呈现时间,降低服务端的负担。

二、缓存规则及解析

为方便理解,假设浏览器存在一个缓存数据库,用于存储缓存信息。在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数据时,此时缓存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缓存数据,需要请求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后,将数据存储至缓存数据库中,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是否需要重新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分类,将HTTP缓存规则分为两在类(强制缓存,对比缓存「也叫协商缓存」):

(1)已存在缓存数据时,仅基于强制缓存,请求数据的流程如下所示:
>
(2)已存在缓存数据时,仅基于协商缓存,请求数据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缓存规则的不同,强制缓存如果生效,不需要再和服务器发生交互,而协商缓存不管是否生效,都需要与服务端发生交互。

两类缓存规则可以同时存在,强制缓存优先级高于协商缓存,也就是说,当执行强制缓存的规则时,如果缓存生效,直接使用缓存,不再执行协商缓存规则。

三、缓存常用字段

强制缓存方案:

1、Cache-Control 作为请求头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Cache-Control:no-cache

使用 no-cache 指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从缓存中返回过期的资源。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中如果包含no-cache 指令,则表示客户端将不会接收缓存的资源,每次请求都是从服务器获取资源,返回304

1.2 Cache-Control: no-store

使用no-store指令表示请求的资源不会被缓存,下次任何其它请求获取该资源,还是会从服务器获取,返回200,即资源本身。

2、Cache-Control 作为响应头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Cache-Control:public

当指定使用 public 指令时,则明确表明其他用户也可以利用缓存

2.2 Cache-Control:private

当指定 private 指令后,响应只以特定的用户作为对象,这与 public 指令的行为相反,缓存服务器会对该特定用户提供资源缓存的服务,对于其他用户发送过来的请求,代码服务器则不会返回缓存。

2.3 Cache-Control:no-cache

每次客户端请求,必须先向服务器确认其有效性,如果资源没有更改,则返回 304,

2.4 Cache-Control :no-store

不对响应的资源进行缓存,即用户下次请求还是返回200,返回资源本身

2.5 Cache-Control:max-age=60800(单位:秒)

资源缓存在本地浏览器的时间,如果超过该时间,则重新向服务器获取

协商缓存方案:
1、请求头部字段 & 响应头部字段
1.1 请求头部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响应头部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If-None-Match 的优先级比 If-Modified-Since高,所以两者同时存在,遵从前者。

四、强缓存与协商缓存

缓存的优点:

1、减少了少必要的数据传输,节省带宽
2、减少服务器的负担,提升网站性能
3、加快了客户端加载网页的速度
4、用户体验友好

缓存的缺点:

1、资源如果有更改但是客户端不及时更新会造成用户获取信息滞后,如果老版本有BUG的话,情况会更坏,

所以为了避免设置缓存错误,掌握缓存的原理对于我们工作中去更加合理的配置缓存是非常重要的

强制缓存的总结:

1、cache-control:max-age=xxx,public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以缓存该资源

客户端在xxx秒的有效期内,如果有请求该资源的需求的话就直接读取缓存,statu code:200,如果用户做了刷新操作,就向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

2、cache-control:max-age=xxx,private

只让客户端可以缓存该资源,代理服务器不缓存

客户端在xxx秒内直接读取缓存,statu code:200

3、cache-control:max-age=xxx,immutable

客户端在xxx秒的有效期内,如果有请求该资源的需求的话就直接读取缓存,statu code = 200 即使用户做了刷新操作,也不会向服务器访问请求

4、cache-control:no-cache

路过设置强缓存,但是不妨碍设置协商缓存; 一般如果做了强缓存,只有在强缓存失效了才走协商缓存,设置了 no-cache 就不会走强缓存了,每次请求都会询问服务端

5、cache-control:no-store

不缓存,这个会让客户端、服务端都不缓存,也就是没有所谓的强缓存 、协商缓存了

如何设置协商缓存:

1、responseHeader 里面的设置 etag:‘xxxxxx’ ; last-modified: time

etag:每个文件只有一个,改动了就变了,表示文件的hash,每个文件唯一

last-modified:文件的修改时间,精确到秒

也就是说,每次请求返回来 responseHeader 中的etag和 last-modified ,在下次请求时在 requestHeader 把这两个带上,服务端把你带过来的标识进行对比,然后判断资源是否更改了,如果更改了直接返回新的资源,和更新对应的 responseHeader 的标识 etag / last-modified,如果资源没有变,那就不变etag / last-modified ,这时候对客户端来说每单位名称请求都要进行协商缓存 ,请求流程如下:

发请求 > 看资源是否过期 > 过期 > 请求服务器 > 服务器对比资源是否真的过期 > 没过期 > 返回304状态码 > 客户端用缓存 的老资源

协商缓存步骤总结:

1、请求资源时,把用户本地该资源的etag同时带到服务端,服务端和最新资源做对比
2、如果资源没改,返回304,浏览器读取本地缓存
3、如果资源有改,返回200 , 返回最新的资源

注:responseHeader中的 etag/last-modified 在客户端重新向服务端发起请求时,会在 requestHeader中换个Key名:

etag --> if-noni-matched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扩展:serviceWorker:浏览器背后的独立线程,一般可以用来实现缓存功能,使用serviceWorker必须用HTTPS,因为它涉及到请求拦截

五、总结

1、对于强制缓存,服务器通知浏览器一个缓存时间,下次请求直接用缓存,不在时间内,执行协商缓存策略
2、对于协商缓存,将缓存信息中的 Etag 和 Last-Modified 通过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校验 ,返回304状态,浏览器直接使用缓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协议和规范

  • 就是一个约定
  • 要求大家都跟着执行
  • 不要违反规范,例如 IE 浏览器

http methods

传统的 methods
  • get 获取服务器的数据
  • post 像服务器提交数据
  • 简单的网页功能,就这两个操作
现在的 methods
  • get 获取数据
  • post 新建数据
  • patch / put 更新数据
  • delete 删除数据
Restful API
  • 一种新的 API 设计方法(早已推广使用)
  • 传统 API 设计, 把每个 url 当做一个功能
  • Restful API 设计:把每个 url 当做一个唯一的资源
如何设计成一个资源

尽量不用 url 参数

  • 传统 API 设计: /api/list?pageIndex=2
  • Restful API 设计:/api/list/2
    用 method 表示操作类型
  • post 请求 /api/create-blog
  • post 请求 /api/update-b;og?id=100
  • post 请求 /api/get-blog?id=10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LIULIANBO/article/details/11521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