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2年

 我的2012

 还记得去年的春节,老爸给我说:明年你要是还不结婚,过年就别回来了。没想到,今年结了婚,但是这春节还是没有回成。跟老婆两个人留在北京,第一次和老婆一起过年,也第一次没有和父母一起过年,回想起来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感触颇深。

首先,是生活方面。

零九年,给老婆说三年后结婚,我以为自己会攒下一笔钱,我以后可能会在老家买套房子,我以为会把高中、大学的同学都叫上,我以为自己会有一个相当热闹相当难忘的婚礼,我以为事情可能会比较简单。但是,打败我的不是无邪,而是天真。

带着仅有两三万的银行卡,回了老家一趟,房子自然是没着落。两三万,上班五六年了只有两三万的存款,生活还真是给我开了个国际玩笑,所以,我也给它开开玩笑,很自信的回老家去看房。然后,中午吃了两个相当正宗的驴肉火烧,下午又回到了北京。

买房彻底没戏,没想到租房的问题也随之到来了。租住三年多的房子,房东要收回了,这个时间点赶的还真是巧。之前还从来没有自己找过房,然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逃离北上广”这样的话题。刚毕业时可能几个同学住在一起,还感觉不出来。但马上结婚了,要自己一个人负担房租,压力立马就来了。不租不知道,一租吓一跳,房租犹如过山车一般的上涨,但就是看不到它像过山车一般的下跌。可能会跌,但是谁也等不到那时候才去解决住房问题。什么学区房,什么繁华地段,不知道他们都从哪儿来的自信,贴满了小广告,简直就像个垃圾场一样的筒子楼里的一居室竟然都要三千以上,简直是疯了。

勉强在原来住的地方找了个短租两个月的,生活还算稍微安顿了一点,但是,好像也就已经没有心思准备结婚了。拍婚纱照。去什么地方呢?拍什么样的呢?选哪家呢?挑来挑去,不了了之。婚纱照没拍,那就先买钻戒。买什么样的呢?买什么牌子的呢?去什么地方买呢?想来想去,不了了之。啥都没有那还办不办婚礼呢?自然而然,婚礼也不了了之了。从五一的时候还张罗着回老家买房结婚,到暑假的时候因为租房问题,已经迅速降级成了旅行结婚,成了裸婚一族,相当的裸,连尼玛内裤都没了。没房没婚纱照没钻戒没酒席没婚礼,十一假期回家领个结婚证,完事了。

从家里回来带上了高中时候的日记本,有一天晚上老婆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拿给我看,“零七年,那时候我们的孩子都已经出生了吧。”高中时候的零七年好像还是个很遥远的概念,没想到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才刚刚勉强结婚,真是尼玛搞笑啊。而且,让我现在想想什么时候能以买上房的标准来结婚,一七年我都觉得够呛。

可能也是因为时间太久的原因,再加上对自己的能力心知肚明,才没有对结婚要求那么高,但是每每想起来,跟别人提到的时候,心里都有一种愧疚。领结婚证的时候,民政局还为每对新人搞了个仪式,我们前面那对上去领证的时候,一说“我愿意”那女的就哭的稀里哗啦,把老婆笑的不行,我也觉得有点夸张,没想到轮到我们,一说“我愿意”,我们也不行了。每对情侣都有他们特殊的经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相同的祝福,唤起每对新人不同的记忆,但不同的记忆又都因为相同的事实而倍感激动,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十一回来后马上就要考试,短租的房子到期,固定的住所还是没有找到,每天下班后拿着书去上自习,老婆去亲戚家住,我在同学家住,没结婚时还能住一起,现在持证上岗了,反倒还要分居两地,搞的吃饭也没啥胃口,每天晚上不是老玉米就是一个煎饼果子,偏偏那个时候还考的是政治历史,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背诵着那些伟大理论,气的人真是牙根痒痒。

最后终于在光棍节那天找到了房子,从暑假开始,到通了暖气,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在北京租房,我算是尼玛领教了。基本上被它折腾的已经颠覆了之前的很多想法,不仅仅是从和常人一样办婚礼转变为旅行结婚这一方面,包括以后的生活方式。背负上巨大的压力在北京生活,做个二三十年的房奴为银行打工?如果没有那个能力,我绝对不会为了面子问题而让家人跟着一起受苦。如果可以,在老家sohu办公甚至是移民海外,我都觉得要强于生活在雾霾成灾的帝都。

再往后,房子找到之后这时间就感觉过的好快,在北京,有个稳定的住所看来就已经是件相当能让人满足、感到快乐的事情,而好日子,又总是时光匆匆。旅行也是拖了又拖,一不小心,就已经到了春节,因为也没在家办酒席,说出去旅游也没找好地方,年前双方父母因为体检的原因都来北京住了段时间,于是,干脆,过年就留北京了。不过以目前来看,两个人一起在北京过年,没有走亲访友那些仅仅是出于礼节方面的流程,也挺不错。

然后,是学习方面。

年初的时候计划列了不少,本来也应该能完成,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年后回来,组织几个同学开了开技术交流会,把自己对云计算、数据分析的一些理解给大家做了做分享,看着大家也挺感兴趣,想着正好借着这股劲头可以多搞搞这块的研究。结果,从其中了解到,同学考研成功,要去北邮上MBA了。

前年去参加同学婚礼时,老师作为过来人就问过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以后孩子上学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怎么说呢,好像还不是说如果我们考虑就能得到解决,所以,那还用考虑吗?但是现在,结婚,生子,已经都是眼跟前的事了,再不考虑,恐怕就来不及了。而现在,同学考上了研究生,也算是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而且,就算考不上,理论学习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成长也很有好处。所以,技术交流了几次之后,之前的计划全部放弃,开始准备考研。

之前对宽客有算了解,打算着可以研究研究这个,但因为考研的学历限制,于是,想当然的选了个金融管理开始自考本科了。不得不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相当的有道理。对教材不了解,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充分考虑,仅仅凭借兴趣就选了一个之前没有丝毫了解的专业,于是,我为此付出了代价。

要知道,在刚毕业的时候,应该是最佳的学习时间,大学的课程还能还稍微有点印象,如果还是自考工作相关专业的话,应该还有点优势。但是现在,已经毕业五年,都已经结婚生子的年纪,却偏偏想起来自考升本了,而且,还是选了个需要大量背诵的专业,从理科转成了文科。回想起来,我都有点佩服自己的缺心眼程度。

临近考试了,每天早上起老早背书,上学的时候一直都是理科,就算是高中没有分科时也没有像这样背过书,而现在,时间紧迫,不得不早睡早起,利用早上的时间来背书,看着那些小孩背着个书包,被父母骑自行车带着去上学,一边揉着眼睛,还没睡醒的样子,不知道我这么一个拿本书站楼下背书的样子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看见没有,上学的时候不好好学习,现在还是得补上,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虽然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考确实很辛苦,很累,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倒是觉得还挺有收获,再次回到教室,听老师讲讲历史,讲讲政治,再结合自己步入社会后的一些所见所感,就对这些东西有了一个不同于上学时候的全新的认识。当然,能听的进去的也就只有这些公共课了,而对于那些所谓金融管理中的财务相关的课程,什么借啊贷啊,想起来都头大,每每上这些课的时候,我都怀疑自己当时怎么就大脑短路报了个这个专业,怎么就看了本介绍宽客的书就想上金融了呢?财迷心窍,绝对的财迷心窍,想着以后应用Hadoop来改进金融衍生品的盈利模型吗?周末全去上课,节假日也不能休息,第一次没有在端午节回家吃老妈包的粽子,想起来就觉得冤枉。本身自己就在做开发,大学还学的数学专业,现在自考个计算机专业补补理论,不挺好的吗,而且也不用报班,真正的自学,时间可控,多好的一件事。

这个想法一出现,立马就不可收拾,因为每天背诵那些根本就没兴趣的东西实在是一种折磨。而且因为报了班,依赖心理导致周一到周五完全不看书,就只是周末去上课,然后快考试了再突击一下,说是学点感兴趣的东西,但慢慢还是奔着拿文凭的方向去了。后悔,但报班的钱已经交了,七月份的考试得考,还要等着看成绩如何,而这个时间段还不能立马就换专业,因为对交的那些钱还有点耿耿于怀。所以,熬吧,熬着成绩出来吧。

成绩出来了,天天早起背书,结果背出来了个59分,尼玛。。。

五千多块钱报个班,上了几个月就拜拜了,确实有点烧钱,但尼玛这个59分实在是有点打击人,商业伦理导论,摆活对了意思不就行了吗,非得按照书上那几点去凑答案,我无奈了,我奔溃了,我投降了,我感觉自己没有时间再把它背上一回了,所以,我放弃,我换专业,我换成计算机。

周末不去上课了,晚上也能自学了,时间悠哉悠哉,早这样的话不早出成果了吗?不过培训机构到还不错,还给我打了几次电话催去上课,然后还能办休学,确实不是那种骗钱的机构,尤其是里面的老师,每个都非常负责,走上社会了再回来听这些从大学里聘来的老师讲课,收益匪浅,不只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怪只怪自己,没有时间再来聆听他们的教诲了。

期间因为受《黑客与画家》的影响,了解到了lisp,而MapReduce正是函数式编程的应用,隐约感觉到这个东西正是我想要的,所以,SICP学习,同步开始了。这个也是在学金融的时候相当纠结的一件事,同时学两个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想想都纠结。

愈学习,愈发现这是个大矿藏,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挖掘,数学类的书又买了好几本,年前的计划基本上算是彻底打乱了,不过,如果能把现在这些完成,好像也是挺不错的样子。但一边上班一边自考,还要看SICP,这个时间安排上还真是有点,紧张的不行。

最后,是工作方面。

年前把Hadoop集群搭建了起来,也把基本的统计业务基于HadoopHBase重写了一遍,按说年后回来应该搞一些更大规模的应用了。但没想到的是,Hadoop的运维并不好搞,任务分配不均衡,个别Reduce执行时间过长,HDFS存储优化,Chukwa收集机制改写,HBase读写效率,Hive执行效率。稍微一点问题,就引发出了一堆的问题,而原因,就在于我们其实对系统还并不是非常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核心业务使用基于Hadoop的程序,一旦出现问题,能不能快速恢复、快速处理,就显得比什么性能更加重要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到虽然Hadoop很好,但是暂时还并不会应用,现在了解的多了,确实有道理。东西好,并不见得在什么场景下都适合,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然而现在的很多情况是,什么热门用什么,重要的是赶上潮流而不是解决问题。什么云查杀、云词库、云搜索,各种各样的云应用,不管沾不沾边,反正是要往云上靠,在这样的误区里越陷越深的话,估计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还好,针对统计业务,尤其是大量的临时的,用于分析性质的统计,基于Hadoop,使用Hive进行分析,相比于之前的C/C++每次都重新逐行读原始日志进行分析,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如果能更多的在Hadoop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那么我们应该能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成绩。但是在一个公司中,好多事情往往并不是由技术驱动,市场、商务、产品,能给公司带来盈利的部门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个应该是没有例外的。技术再领先,没有应用到点上,没有给公司带来利润,那么,你受到的重视程度可能就会远远低于你的预期。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如果团体选错了方向,那就只有停下脚步反思的时候,才是最大的进步。

很不幸,我们在其中走了一些弯路,当Hadoop集群日趋稳定,各个相关系统都有专人负责的时候,我们脱离了统计分析的方向,我们做了些本不属于我们的事情,虽然我们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很可惜,上面要的是结果,不是“看上去你们好像整天无所事事却又推这个催那个”。各个部门都是平级关系,稍微一点的催促,可能就会产生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说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他的主要事情是调和人际关系,推进项目进程,那么我想可能真的是出了点问题。

还好最终赶在年前我们进行了纠正,而一旦纠正过来,我们又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仅仅年前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之前计划了好久却没有去做的事情。到现在,我们不仅使用Chukwa收集已有的Nginx日志,我们也像GA那样埋点来收Web日志,还可以通过HTTPServer来收集客户端日志,还完成了针对全平台(WinMacIOSAndroid)客户端的日志收集库,再加上基于HiveHBaseMongodb的统计分析,以及基于KettleBI的数据展示,基于Mahout的推荐引擎,我们的团队在数据分析上已经建立了从头到尾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这一年还是积累了很多,而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下快速做出成绩。

回想这一年,综合生活、学习、工作三个方面,学习上因为太想当然,没有选好专业,耽误了不少时间;工作上因为方向问题,费力不讨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唯有生活上,虽然简单,却完成了三年前的目标--结婚。很多时候都太想完美,总是认为各种条件还不合适,总是认为只要有时间自己就还有可能做的更好。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上好像并不适合,一张结婚证书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凑够首付的钞票。如果说一个女人愿意在最青春美丽的时光托付终身,那么一个男人就必须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刻始终如一。

一二年收获了很多,更给一三年带来了希望,之前因为报班自考,技术交流只组织了几次,现在有时间了,跟大家沟通之后,大家都挺认可这种方式。如果能持之以恒,形成总结归纳,就好像在工作中的积累一样,我们把每次的交流分享形成文档,再逐渐构成一个主题、一个体系,并将其用之于更有需要的人,那样的话,才真是学有所用。所以,2013年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虽然每次计划都跟不上变化,但是相信这次有同学、同事的帮助,应该不会偏离的太远。

猜你喜欢

转载自savagegarden.iteye.com/blog/179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