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python(十二)——继承

目录

1.继承机制

2.父类重写

(1)super()函数

(2)__slots__

(3)type()函数

(4) MetaClass元类

3.多态


1.继承机制

继承机制经常用于创建和现有类功能类似的新类,又或是新类只需要在现有类基础上添加一些成员(属性和方法),但又不想直接将现有类代码复制给新类。也就是说,通过使用继承这种机制,可以轻松实现类的重复使用。

让 From 类继承 Shape 类,这样当 From 类对象调用 draw() 方法时,Python 解释器会先去 From 中找以 draw 为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它还会自动去 Shape 类中找。如此,我们只需在 From 类中添加计算面积的方法即可,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Shape:
    def draw(self,content):
        print("画",content)
class Form(Shape):
    def area(self):
        #....
        print("此图形的面积为...")

上面代码中,class From(Shape) 就表示 From 继承 Shape。Python 中,实现继承的类称为子类,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也可称为基类、超类)。因此在上面这个样例中,From 是子类,Shape 是父类。
子类继承父类时,只需在定义子类时,将父类(可以是多个)放在子类之后的圆括号里即可。语法格式如下: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2792423 查看本文章

class 类名(父类1, 父类2, ...):
       #类定义部分

注意,如果该类没有显式指定继承自哪个类,则默认继承 object 类(object 类是 Python 中所有类的父类,即要么是直接父类,要么是间接父类)。另外,Python 的继承是多继承机制(和 C++ 一样),即一个子类可以同时拥有多个直接父类。有读者可能还听说过“派生”这个词汇,它和继承是一个意思,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已。换句话话,继承是相对子类来说的,即子类继承自父类;而派生是相对于父类来说的,即父类派生出子类。事实上,大部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都只支持单继承,即子类有且只能有一个父类。而 Python 却支持多继承(C++也支持多继承)。和单继承相比,多继承容易让代码逻辑复杂、思路混乱,一直备受争议,中小型项目中较少使用,后来的 JavaC#PHP 等干脆取消了多继承。

使用多继承经常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多个父类中包含同名的类方法。对于这种情况,Python 的处置措施是:根据子类继承多个父类时这些父类的前后次序决定,即排在前面父类中的类方法会覆盖排在后面父类中的同名类方法。

2.父类重写

子类继承了父类,那么子类就拥有了父类所有的类属性和类方法。通常情况下,子类会在此基础上,扩展一些新的类属性和类方法。,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子类从父类继承得来的类方法中,大部分是适合子类使用的,但有个别的类方法,并不能直接照搬父类的,如果不对这部分类方法进行修改,子类对象无法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在子类中重复父类的方法。

重写,有时又称覆盖,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对类中已有方法的内部实现进行修改。事实上,如果我们在子类中重写了从父类继承来的类方法,那么当在类的外部通过子类对象调用该方法时,Python 总是会执行子类中重写的方法。Python 中的类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空间,而类方法其实就是出于该空间中的一个函数。而如果想要全局空间中,调用类空间中的函数,只需要在调用该函数是备注类名即可。

# coding=gbk
class child: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behavior(self):
       print("小孩在玩!")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behavior(self):
        print("这人在吃饭!")

class student1(child,person):
    pass

class student2(child,person):
   def behavior(self):
       print("这人在学习!")

LiMing = student1()
LiMing.behavior()
LiMing = student2()
LiMing.behavior()

输出为:

(1)super()函数

在子类中的构造方法中,调用父类构造方法的方式有 2 种,分别是:

  1. 类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空间,在类的外部调用其中的实例方法,可以向调用普通函数那样,只不过需要额外备注类名(此方式又称为未绑定方法);
  2. 使用 super() 函数。但如果涉及多继承,该函数只能调用第一个直接父类的构造方法。

在 Python 3.x 中,super() 函数有一种更简单的语法格式,推荐大家使用这种格式:

super().__init__(self,...)

(2)__slots__

动态给类或者实例对象添加属性或方法,是非常灵活的。但与此同时,如果胡乱地使用,也会给程序带来一定的隐患,即程序中已经定义好的类,如果不做任何限制,是可以做动态的修改的。庆幸的是,Python 提供了 __slots__ 属性,通过它可以避免用户频繁的给实例对象动态地添加属性或方法。

注意,__slots__ 只能限制为实例对象动态添加属性和方法,而无法限制动态地为类添加属性和方法。对于动态添加的方法,__slots__ 限制的是其方法名,并不限制参数的个数。

(3)type()函数

type() 函数属于 Python 内置函数,通常用来查看某个变量的具体类型。其实,type() 函数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用法,即创建一个自定义类型(也就是创建一个类)。

type() 函数的语法格式有 2 种,分别如下:

type(obj) ;type(name, bases, dict)

以上这 2 种语法格式,各参数的含义及功能分别是:

  • 第一种语法格式用来查看某个变量(类对象)的具体类型,obj 表示某个变量或者类对象。
  • 第二种语法格式用来创建类,其中 name 表示类的名称;bases 表示一个元组,其中存储的是该类的父类;dict 表示一个字典,用于表示类内定义的属性或者方法。

注意,Python 元组语法规定,当 (object,) 元组中只有一个元素时,最后的逗号(,)不能省略。,如何判断 dict 字典中添加的是方法还是属性?很简单,如果该键值对中,值为普通变量(如 "C语言中文网"),则表示为类添加了一个类属性;反之,如果值为外部定义的函数,则表示为类添加了一个实例方法。

(4) MetaClass元类

MetaClass元类,本质也是一个类,但和普通类的用法不同,它可以对类内部的定义(包括类属性和类方法)进行动态的修改。可以这么说,使用元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在创建类时,能够动态地改变类中定义的属性或者方法。如果在创建类时,想用 MetaClass 元类动态地修改内部的属性或者方法,则类的创建过程将变得复杂:先创建 MetaClass 元类,然后用元类去创建类,最后使用该类的实例化对象实现功能。

如果想把一个类设计成 MetaClass 元类,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必须显式继承自 type 类;
  2. 类中需要定义并实现 __new__() 方法,该方法一定要返回该类的一个实例对象,因为在使用元类创建类时,该 __new__() 方法会自动被执行,用来修改新建的类。

在创建类时,通过在标注父类的同时指定元类(格式为metaclass=元类名),则当 Python 解释器在创建这该类时,FirstMetaClass 元类中的 __new__ 方法就会被调用,从而实现动态修改类属性或者类方法的目的。

3.多态

Python 是弱类型语言,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使用变量时,无需为其指定具体的数据类型。这会导致一种情况,即同一变量可能会被先后赋值不同的类对象。

类的多态特性,还要满足以下 2 个前提条件:

  1. 继承:多态一定是发生在子类和父类之间;
  2. 重写:子类重写了父类的方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789421/article/details/11362593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