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模型架构

分为6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

数据层

描述区块链技术的物理形式,
数据块、链式结构、时间戳、哈希函数、Merkle树、非对称加密

网络层

本质上是一个P2P网络
每个节点即接受信息,也产生信息,
节点通过维护一个共同的区块链来保持通信

每个节点都可以创造新的区块,然后广播通知其他节点,验证通后,新区块就可以被添加到主链上了

共识层

让高度分散的节点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高效的针对区块数据的有效性达成共识
常用的共识机制

  • 工作量证明
    Proof of Work
    通常只能从结果证明,
    比特币在区块的生成过程中使用了pow机制,一个符合要求的区块哈希值由N个前导0构成,零的个数取决于网络的难度值

  • 权益证明
    Proof of Stake
    节点记账权的获得难度于节点持有的权益成反比,

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共识达成的时间,不再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去挖矿了

  • 股权证明
    节点选举若干代理人,由代理人验证和记账,

买个股东按其持股比例拥有相应的影响力,51%股东投票的结果将是不可逆且有约束力的

投注共识

以太坊下一代的共识机制

是按区块达成的,
出块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所有事件而发送的过程,验证人收集交易,当轮到他们的出块时间时,他们就制造一个区块,并签名,然后发送到网络上,

激励层

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节点参与区块的安全验证工作

合约层

主要指各种脚本代码、算法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

应用层

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va_sparrow/article/details/10281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