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交往三原则

不管做任何事情,要完成多么大的伟业,必须掌握一样重要的本领:人际关系的交流与合作。人称它为:人际关系学。什么叫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交往时,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双方透过互动的联结而影响对方的行为,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说,没有人际关系就没有成功。有些人一生很认真,也很辛苦,可以说做了不少努力,却成效不大。当有人在失败的时候常常听到一句话:“他做人不到位,或说人缘太差。”做人怎样到位?怎样做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人生的感悟,觉得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     理解万岁:

         在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总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的思维、行为做法。歌中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妈妈太能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妈妈也特别能宽容孩子的所作所为。如果在人际的交往过程中,双方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为对方着想,达到双赢的目标,事情还有办不好的吗?人生不过百岁,理解却是万岁。我们处处理解别人,人生不可能到活一万岁,但心灵也许能活到一万岁。

       最难做到是:当别人你不理解的时候,还能去理解别人。

       二、     欣赏效应:

       古人云:“人无完人”。就是说人人都有瑕疵,不要去求全责备别人,刻意、挑剔求全责备别人,往往会失去全部。在人际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摈弃别人的不足,欣赏别人的优点,取其长处来交往、合作。男、女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几乎都能做到欣赏对方的优点,忘却对方的缺点。如果总是在挑剔对方的缺点,对他(她)这不满意,那也不满意,关系是搞不好的,对象也是谈不成的。最好的办法是把对方的缺点当成是特点来接受。比如说,一个苹果上有疤,不那么好看。但告诉你,有疤的苹果比没疤的苹果甜,你就乐于接受了。欣赏对方的优点,既要达到目标,也要兼顾友谊。互相尊重、肯定、支持、关怀、关照,彼此多赞扬、鼓励;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处在一种睦、谐的环境下,彼此心情都是快乐、舒畅,人人口吐莲花,这样的交往与合作,肯定会成功。取长补短,则世上无不用之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用);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天下的人都得扔掉)。

          三、     沟通与交流:

          理解了对方,也欣赏了对方,难免产生一些误解,这时需要沟通与交流,将误解化除。

         沟通,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是睦的粘合剂,是消除误会的灭火器,是一门人际关系的艺术。

       沟通,首先要互相尊重,只有给予对方的尊重才有沟通。沟通时需要真诚,坦白讲出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期望。一定不要批评、责备、抱怨、攻击对方,千万不要说不该说的气话。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所谓‘祸从口出’,若口无遮拦、信口雌黄,常常会造成无可弥补的终生遗憾!

         情绪中不要沟通。情绪中的沟通,往往没有好话,既讲不明,也理不清。情绪中,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智,更不能在情绪中做出决定。争执是最糟糕的事,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承认我错了,说声对不起,是沟通的消毒剂、软化剂、解冻器。就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可以化解坚冰、可以打开死结、可以勾销新仇、可以遗忘旧恨。如果彼此愿意互相认错,就会化不可能成为可能,可以创造天堂与奇迹。

        记住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不好。不要计较别人对你怎么样,要计较是你对别人怎么样。扪心自问:自己心灵上有残缺吗?敢于亮出自己的弱点,仍然能获得人的尊重。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自我。

      我想: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单位与单位、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交往,都遵循了这三个原则,世界就会充满爱,世界就会太平许多。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是道家《庄子》书中的句子。庄子以智慧出众而知名,他说的话总比一般人的想法更为深刻些。问题是:如果朋友之间亲密交往,分享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彼此互相支持打气,没事就约了吃饭喝咖啡,那么这样就该被视为「小人」吗?

     相反地,有些点头之交的朋友,由于同学、同乡、同事、同行等机缘而认识,几年下来真是「淡如水」了,那么这样彼此反而可以升格为「君子」了吗?我想,这当然不会是庄子的意思。他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并不表示「凡是交往淡若水的人都是君子」;他说「小人之交甘若醴」,也不表示「凡是交往甘若醴的人都是小人」。

     换言之,关键的观念在于「不执着」。「淡若水」就是珍惜缘分但又不会强人所难。真正的友谊必须顺其自然,以共同的兴趣、类似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接近的生活圈为基础,并且贵在长期而稳定,抵达「流水不腐」的境地。水要活泼流动,才可充满盎然生机,所谓的「源远流长」则是水的最佳表现。为了做到交友而不执着,不妨参考英国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在《莉莉看世界》中,告诉他的孙女莉莉有关朋友的一段话。

     他说:「友谊的本质在于平等。」这是指平等的心态而言,譬如,「忘年之交」是指不考虑彼此年龄的差距而成为朋友。类似的情况还包括「忘记」身分、角色、地位、财富等差异。事实上,人与人之间何尝有过真正的平等?但是一切外在的距离都无法阻挡我们「平等交友」的强烈愿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艾伦说:「友谊是需要经营的,它不会天生就存在,要用心才能维持。朋友就好像果园,必须细心栽种、修剪、保护,但又不能让他成为自己私人专有的财产。」这里正好说出了「不执着」的方法,要使朋友双方保持独立而平等的关系,同时又显示高度的默契。他接着说出一句话,正好是我年轻时最常犯的错误。他说:「你会发现一生中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与人分享朋友。这么做,有时反而会失去他们。」

     我年幼无知时,最喜欢约请自己的朋友一起聚会。一眼望去,都是我在不同时空的有缘之人,当时曾觉得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后来我逐渐发现这些朋友彼此之间并不是我一厢情愿所想的那么投缘。随着年龄渐长,我也觉悟自己不但执着,还是无可救药地自我中心。因为,当我应邀参加好友主办的聚会时,也经常不理解,甚至不喜欢这位好友的某些朋友。然后,我才逐渐明白庄子谈起朋友时,会以「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这八字真言为最高境界。

     艾伦这位英国学者也懂得这个道理。他说:「令人惊讶的是,朋友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是沉默。友谊不仅与我们说了什么有关,我们没说的其实更重要。真正的友谊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透过『字里行间』反而能够传递更多情感。」这就是默契。许多时候,朋友之间发出「会心的微笑」,所肯定的是「这一生、这一刻,有你真好」。

    不过,这样的朋友已经接近「知己」的水平了。我们平日生活又如何可能处处皆知己呢?依我浅见,朋友由低而高,可以大致分为四等,就是:酒肉之交、利害之交、道义之交、生死之交。这四等并非彼此隔绝,而是在适当的机缘下也可以兼顾并存的。比较麻烦的是,有时你把别人当成生死之交,而他却只认定你是利害之交而已。这时也不必难过,除了机缘之外,还要自问是否心甘情愿。

    人很难做到「心甘情愿」,但是交友是由于平等互惠才可能发展成功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与何从计较呢?做不到「不执着」,就不可能「淡若水」。能交到这样的朋友,才会体认「天地悠悠,人间有情」的深刻韵味。

猜你喜欢

转载自oywl2008.iteye.com/blog/191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