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怎么用架构师视角回答架构设计方案?

面试时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之前是如何设计这个系统(或子系统/模块/功能)的?请介绍你的思路”

很多研发者在听到类似的面试题时,往往忽略“系统设计思路”关键词,而是陷入某个技术点细节里,让面试官听得一头雾水。这样即使技术再好,面试官也很难给你打高分,更可能认为你的设计能力不足,没有全局思维

而要想答得更好,你要用架构师的视角回答,即从全局技术视角阐述设计的过程。接下来通过一个案例,讲解如何从全局技术视角介绍自己的技术方案

案例背景

在电商项目中,当用户发表一条商品评论,后台的逻辑是点评系统会调用一系列的远程 API 接口,如调用风控系统的接口、调用广告系统的接口、调用消息系统的接口……等几个甚至十几个系统的接口

在业务建设之初,考虑到快速开发与上线,商品评论发布是通过同步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远程调用各系统接口完成的。这种方式在系统少、逻辑简单的阶段很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但随着业务快速发展,通过 RPC 同步调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过多地依赖其他系统,导致评论发布的接口性能很低,可用性也容易受到其他系统影响。而且每当点评系统需求上线时,其他系统都需要跟着进行联调测试,导致需求迭代速度缓慢

在做系统架构升级改造时,如果你有互联网设计理念,会很容易想到问题在于系统间的耦合度太高。解决办法就是采用异步化解耦从而通过引入 MQ 消息管道,在架构上进行系统业务逻辑拆分,将原本强依赖的系统间的同步 RPC 调用变成异步消息触发,如下图中的架构所示

 

案例分析

对于上面的案例,假设你是应聘者,当被问道:“如何做这个点评系统的改造?”时会怎么回答?你会不会直截了当地说:“我引入了 MQ 消息队列,做了系统解耦,采用异步消息通知的方式来触发系统调用”呢?

在互联网系统设计方案如此透明的今天,随便在网上搜一下都会有大量类似的解决方案。以上回答不但不会让面试官满意,甚至有可能令人怀疑你的项目经历的真实性

作为研发工程师,正确的回答方式是要让面试官知道你解决问题的思维。相比一上来就说用了什么技术,阐述解决思维更能证明你的能力,因为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这是“术”,但解决技术问题的底层思维逻辑是一样的,这是“道”

面对此类问题,总结了如下几个层面的回答

  • 第一步谈复杂来源;
  • 第二步谈解决方案;
  • 第三步谈评估标准;
  • 最后说技术实现

 

复杂来源

之所以要先分析系统的复杂度,是因为只有正确分析后才能明确设计原则,进而设计架构方案,整体项目才不会找错方向

如果一个系统本来因业务逻辑复杂导致功能耦合严重,你却设计了一个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事务处理量)达到 10000/秒 的高性能架构,那么即使架构性能再优秀,也没有现实意义,因为技术设计没有解决主要问题的复杂度。这是很多研发工程师的通病,设计偏离了方向,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如何正确评估系统的复杂度呢?

互联网软件通常分为功能性的复杂度非功能性的复杂度

从功能性复杂度方面来看,你可以从案例中得知,产品业务发展快速、系统越来越多、协作效率越来越低。作为系统负责人,你敏锐地发现问题根源在架构上各业务子系统强耦合。于是你引入消息队列解耦各系统,这是系统业务领域带来的本质上的复杂度,也就是功能性的复杂度,解决的是系统效率的问题

此外,对于互联网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非功能性的复杂度,例如高性能、高可用和扩展性等的复杂度的设计

从非功能性复杂度方面来看,我们假设系统用户每天发送 100 万条点评,那么点评的消息管道一天会产生 100 万条消息,再假设平均一条消息有 10 个子系统读取,那么每秒的处理数据,即点评消息队列系统的 TPS 和 QPS(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询次数)就分别是 11(1000000/606024)和 115(10000000/60*60*24)

不过系统的读写不是完全平均的,设计的目标应该以峰值来计算,即取平均值的 4 倍。于是点评消息队列系统的 TPS 变成了 44,QPS 变成了 460,这个量级的数据意味着并不需要设计高性能架构方案

接着还要考虑业务规模发展。架构设计的目标应该满足未来业务增长,我们把未来业务增长的预估峰值设定为目前峰值的 4 倍,这样最终的性能要求分别是:TPS 为 176,QPS 是 1840。这样的读写指标还达不到系统压测的性能基线,所以可以确定的是点评系统的复杂度并不在高性能问题上

对于点评系统来说,还需要考虑高可用的问题。假设点评系统的消息队列挂掉,将导致用户评论发送失败,当然在用户体验层面,解决方式可以在页面端提示用户重新操作,但如果问题影响到了点评消息的读取,导致评论没有走风控策略,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高可用性是点评系统的设计复杂度之一,包括点评写入、点评存储,以及点评消息的读取,都需要保证高可用性

为了方便理解非功能性的复杂度,只分析了“高性能”和“高可用”这两点,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公司或者团队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复杂度分析。例如有的公司会考虑安全性,有的公司会考虑成本等

所以综合分析来看,点评系统改造的复杂度来源于两点

功能性复杂度:要解决业务发展带来的系统耦合、开发效率缓慢问题

非功能性复杂度:要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可扩展性

 

解决方案

在确定了系统面临的主要复杂度问题后,就有了明确的方案设计目标,这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架构方案设计了,谈谈点评系统消息管道的架构设计解决方案

  1. 采用开源的 MQ 消息管道。目前 MQ 消息管道有很多开源解决方案,比如 Kafka,RocketMQ、RabbitMQ 等。在实际项目中,你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成熟开源消息队列方案
  2. 采用开源的 Redis 实现消息队列。方案 1 虽然应用了开源 MQ 实现点评消息的通信,但是因为引入一个消息中间件就会带来运维成本,所以方案 2 可以基于轻量级的 Redis 实现,以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和实现复杂度
  3. 采用内存队列 + MySQL 来实现。方案 2 中虽然应用了较为轻量级的 Redis 来实现,但是还需要引入一个缓存系统,同样也会带来运维成本,所以方案 3 是直接基于 MySQL 实现,即基于内存队列的方式,异步持久化到数据库,然后通过定时任务读取 MySQL 中的消息并处理

一般情况,你至少要设计两到三套备选方案,考虑通过不同的技术方式来解决问题。方案设计不用过于详细,而是要确定技术的可行性和优缺点

评估标准

设计完三套解决方案之后,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一个。这就需要一套评估标准了

在互联网软件架构中,架构师常常会把一些通用的设计原则写到设计文档中,比如设计松耦合、系统可监控,这些原则似乎不常用,但好的架构师会通过设计原则来控制项目的技术风险。比如系统无单点,限制了系统技术方案不可出现单点服务的设计;再如系统可降级,限制了系统有具备降级的能力,进而约束了开发人员需要设计数据兜底的技术方案

这些看似不重要的设计原则,其实是评估架构解决方案的重要手段。做系统架构,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系统的全局性关注点,比如性能、可用性、IT 成本、投入资源、实现复杂度、安全性、后续扩展性等。这在不同场景的不同阶段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那么针对案例中的点评系统来说,要如何评估方案呢?这要从点评系统的复杂度来源进行评估

  • 点评系统功能性复杂度

点评系统的功能性复杂度问题,本质上是随着业务发展带来的系统开发效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试着站得更高一些,以负责人的视角,考虑现有研发团队的能力素质、IT 成本、资源投入周期等因素是否匹配上面三种架构解决方案

  • 点评系统非功能性复杂度

为了解决系统的高可用,可以参考几个设计原则

第一个是系统无单点原则。首先要保证系统各节点在部署的时候至少是冗余的,没有单点。很显然三种设计方案都支持无单点部署方式,都可以做到高可用

第二个是可水平扩展原则。对于水平扩展,MQ 和 Redis 都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内存队列 + MySQL 的方式则需要做分库分表的开发改造,并且还要根据业务提前考虑未来的容量预估

第三个是可降级原则。降级处理是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为了系统的可用性,选择有损的或者兜底的方式提供服务

常用手段主要有三种

  • 限流,即抛弃超出预估流量外的用户
  • 降级,即抛弃部分不重要的功能,让系统提供有损服务,如商品详情页不展示宝贝收藏的数量,以确保核心功能不受影响
  • 熔断,即抛弃对故障系统的调用。一般情况下熔断会伴随着降级处理,比如展示兜底数据

针对案例场景中三个解决方案的降级策略,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默认数据库是不可降级的,MQ 和 Redis 都可以通过降级到数据库的方式做容灾处理。所以案例中的三个解决方案,MQ 和 Redis 要考虑降级到 MySQL 或其他方式,这里就还需要根据情况投入降级的开发成本

对于这个案例来说,你在多个解决方案中做选择时,不要陷入某个纯粹技术点的优劣之争,那样很难有结果,越大的项目越明显。 通常来说,方案没有优劣之分,而是要看哪个更适合当下的问题,只要架构满足一定时期内的业务发展就可以

作为技术人,考虑问题的方式要比具体的选型结果更为重要

技术实现

在确定了具体的架构解决方案之后,需要进一步说明技术上的落地实现方式和深层原理,如果你最终选择基于 Redis 来实现消息队列,那么可以有几种实现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基于 Redis List 的 LPUSH 和 RPOP 的实现方式、基于 Redis 的订阅或发布模式,或者基于 Redis 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的实现方式,实现的方法有千百种,就需要你自行的考虑和选择

总结

  1. 在回答系统复杂度来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和业务发展阶段来阐述。业务场景表明了业务的独特性,发展阶段表明了业务的成熟度,因为同一业务场景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矛盾也是不同的
  2. 在回答解决方案的时候,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建立在明确复杂度来源基础之上的。所以在设计架构的时候才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点,次要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3. 在回答如何评估架构方案时,至少要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个角度出发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对于很难决策的方案,要从更高的视角(比如技术负责人、业务负责人的角度)进行考量
  4. 在技术实现的细节上,要尽量讲出技术的实现原理,不要浮于表面的框架组合

已经知道了如何用架构师的视角进行技术面试,那么你现在理解什么是架构师视角了吗?其实简单一句话,所谓的架构师视角就是全局的视角,这里的全局包括空间全局和时间全局,在空间全局上你要看到整个系统的领域边界,在时间全局上你要看到整个系统的发展周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incent_wen0766/article/details/1122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