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编程基础

膜拜各位大佬,整理他们的成郭如下

1.网络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系列协议的集合,是构成网络通信的核心骨架,它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传输

各层作用:

推荐一个个人感觉还不错的图,基础都包括啦:计算机网络编程基础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接下来说明一下TCP与UDP

2.TCP

面向连接,提供可靠的服务,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无重复、无丢失、无差错,面向字节流(把应用层传下来的报文看成字节流,把字节流组织成大小不等的数据块),只能是点对点,首部 20 字节,全双工

TCP报文首部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释: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各占两个字节,分别写入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序号 : 占4个字节;用于对字节流进行编号,例如序号为 301,表示第一个字节的编号为 301,如果携带的数据长度为 100 字节,那么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应为 401。
确认号 : 占4个字节;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例如 B 正确收到 A 发送来的一个报文段,序号为 501,携带的数据长度为 200 字节,因此 B 期望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 701,B 发送给 A 的确认报文段中确认号就为 701。
数据偏移 : 占4位;指的是数据部分距离报文段起始处的偏移量,实际上指的是首部的长度。
确认 ACK : 当 ACK=1 时确认号字段有效,否则无效。TCP 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 ACK 置 1。
同步 SYN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 SYN=1,ACK=0 时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对方同意建立连接,则响应报文中 SYN=1,ACK=1。
终止 FIN :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当 FIN=1 时,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
窗口 : 占2字节;窗口值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发送窗口的依据。之所以要有这个限制,是因为接收方的数据缓存空间是有限的。
检验和: 占2个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个部分。在计算检验和时,在TCP报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
套接字: TCP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或插口。端口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

在上述字段中,6位标志域的各个选项功能如下。

URG:紧急标志。紧急标志为"1"表明该位有效。

ACK:确认标志。表明确认编号栏有效。大多数情况下该标志位是置位的。TCP报头内的确认编号栏内包含的确认编号(w+1)为下一个预期的序列编号,同时提示远端系统已经成功接收所有数据。

PSH:推标志。该标志置位时,接收端不将该数据进行队列处理,而是尽可能快地将数据转由应用处理。在处理Telnet或rlogin等交互模式的连接时,该标志总是置位的。

RST:复位标志。用于复位相应的TCP连接。

SYN:同步标志。表明同步序列编号栏有效。该标志仅在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时有效。它提示TCP连接的服务端检查序列编号,该序列编号为TCP连接初始端(一般是客户端)的初始序列编号。在这里,可以把TCP序列编号看作是一个范围从0到4,294,967,295的32位计数器。通过TCP连接交换的数据中每一个字节都经过序列编号。在TCP报头中的序列编号栏包括了TCP分段中第一个字节的序列编号。

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具体过程如下:

  •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并将syn(标记位)设置为1,Squence Number(数据包序号)(seq)为x,接下来等待服务端确认,客户端进入SYN_SENT状态(请求连接);

  •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段,对 SYN 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 ack(确认号)为 x+1(即seq+1 ; 同时自己还要发送 SYN 请求信息,将 SYN 设置为1, seq为 y。服务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 SYN+ACK 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进入 SYN_RECV状态。

    SYN_RECV是指,服务端被动打开后,接收到了客户端的SYN并且发送了ACK时的状态。再进一步接收到客户端的ACK就进入ESTABLISHED状态。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SYN+ACK(确认符) 报文段;然后将 ACK 设置为 y+1,向服务端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后,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进入ESTABLISHED(连接成功)状态,完成TCP 的三次握手。

上面的解释可能有点不好理解,用《图解HTTP》中的一副插图 帮助大家。

img

当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 TCP 连接以后,当数据传送完毕,断开连接就需要进行TCP的四次挥手。其四次挥手如下所示:

  •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设置seq和 ACK ,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FIN(终结)报文段。此时,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1 状态,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送给服务端了。

  • 第二次挥手

    服务端收到了客户端发送的 FIN 报文段,向客户端回了一个 ACK 报文段。

  • 第三次挥手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FIN 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服务端进入 LAST_ACK 状态。

  •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送的 FIN 报文段后,向服务端发送 ACK 报文段,然后客户端进入 TIME_WAIT 状态。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ACK 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客户端等待 2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说明服务端已经正常关闭,这样客户端就可以关闭连接了。

最后再看一下完整的过程:

img

如果有大量的连接,每次在连接,关闭都要经历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这显然会造成性能低下。因此。Http 有一种叫做 长连接(keepalive connections) 的机制。它可以在传输数据后仍保持连接,当客户端需要再次获取数据时,直接使用刚刚空闲下来的连接而无需再次握手。

img

一些问题汇总:

1.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为产生错误。

具体解释: “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产生情况:

client 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节点长时间滞留,因此导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 service。如果没有三次握手,那么此时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就误认为是 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向 client 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而此时 client 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情况,因此并不会理会服务端的响应,而service将会一直等待client发送数据,因此就会导致这条连接线路白白浪费。

如果此时变成两次挥手行不行?

这个时候需要明白全双工与半双工,再进行回答。比如:

  • 第一次握手: A给B打电话说,你可以听到我说话吗?
  • 第二次握手: B收到了A的信息,然后对A说: 我可以听得到你说话啊,你能听得到我说话吗?
  • 第三次握手: A收到了B的信息,然后说可以的,我要给你发信息啦!

在三次握手之后,A和B都能确定这么一件事: 我说的话,你能听到; 你说的话,我也能听到。 这样,就可以开始正常通信了,如果是两次,那将无法确定。

2. 为什么要四次挥手?

TCP 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可靠,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 是全双工模式(同一时刻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这就意味着,当主机1发出 FIN 报文段时,只是表示主机1已结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主机1告诉主机2,它的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完毕;但是,这个时候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当主机2返回 ACK报文段时,这个时候就表示主机2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就会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之后彼此就会中断这次TCP连接。

3.为什么要等待 2MSL

MSL:报文段最大生存时间,它是任何报文段被丢弃前在网络内的最长时间

原因如下:

  • 保证TCP协议的全双工连接能够可靠关闭
  • 保证这次连接的重复数据从网络中消息

第一点: 如果主机1直接 关闭,由于IP协议的不可靠性或者其他网络原因,导致主机2没有收到主机1最后回复的 ACK。那么主机2就会在超时之后继续发送 FIN,此时由于主机1已经关闭,就找不到与重发的 FIN 对应的连接。所以,主机1 不是直接进入 关闭,而是TIME_WAIT 状态。当再次收到 FIN 的时候,能够保证对方收到 ACK ,最后正确关闭连接。

第二点:如果主机1直接 关闭,然后又再向主机 2 发起一个新连接,我们不能保证这个新连接与刚才关闭的连接端口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可能新连接和老连接的端口号是相同的。一般来说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还是有特殊情况出现;假设新连接和已经关闭的老连接端口号是一样的,如果前一次连接的某些数据仍然滞留在网络中( Lost Duplicate ),那些延迟数据在建立新连接之后才到达主机2,由于新连接和老连接的端口号是一样的,TCP 协议就认为哪个延迟的数据时属于新连接的,这样就和真正的新连接的数据包发生混淆了。所以TCP连接要在 TIME_WAIT 状态等待两倍 MSL ,保证本次连接的所有数据都从网络中消失。

3.UDP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非连接的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

UDP的首部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数据报有两个字段:数据字段和首部字段,数首部字段很简单,只有8个字节,由四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的长度都是两个字节。各字段意义如下:

  1. 源端口: 源端口号,在需要给对方回信时使用。不需要是可全用0.
  2. 目的端口号: 这在终点交付报文时必须使用。
  3. 长度: 用户数据报UDP的长度,最小为8(仅首部)。
  4. 校验和: 用于校验用户数据报在传输过程是否出错,出错则丢弃该报文。

区别与联系:

image-20191027212512703

面向报文

面向报文的传输方式是应用层交给UDP多长的报文,UDP发送多长的报文,即一次发送一个报文。因此,应用程序必须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

面向字节流

虽然应用程序和TCP的交互是一次一个数据块(大小不等),但TCP把应用程序看成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TCP有一个缓冲,当应该程序传送的数据块太长,TCP就可以把它划分短一些再传送。

参考:

1.https://blog.csdn.net/wusj3/article/details/103870783?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title-2&spm=1001.2101.3001.4242

2.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198965/article/details/90083126

3.https://www.cnblogs.com/fengff/p/10984251.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9752599/article/details/10952266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