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数据结构的一点小总结

最近在看一些电子商务的东东,感觉有点收获。总之以前混乱的思绪被理清了很多。总之把想到的一些东西写出来。等以后实践之后,再把它变得更完善,也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其实做电子商务,首先应该确定的是B2C的还是C2C的。其实这个我倒是没有特别的想,数据结构也基本是混杂了两种方式的通用特征。如果选定了某种,就肯定会对其进行调整。下面说一点我的大概思路吧。



首先,是商户和品牌表,他们之前一个多对多的对应关系。比如一个代理商,会贩卖IBM的笔记本。
其次,品牌会有若干个系列,每个系列会有若干种产品。其实系列也是一个产品的属性,但是系列比较特殊,他是所有产品的一个抽象概念,就好像品牌一样,就把它单独放了出来。这里的产品的概念并不是售卖的商品。只是一个商品的基本属性。我认为,只有附上商业价值的产品才能叫做商品。所以一定要讲商品和产品的概念分清。这里举例,就是ibm会有T系列或者X系列。一个系列里又会有T500和T400这样的产品。
再次,就是类目表。描述一个产品的聚合信息。这里ibmT500的类目就是笔记本。


再往上就是类目组了。笔记本就属于电脑整机这个类目组。但是类目组除了包含笔记本,还会包含PC或者服务器等类目。类目还有属性表和属性值表。这里主要是为了用户在筛选产品时候用的。这些属性是类目的相关属性,比如这个笔记本初始的系统有什么,cpu是哪个平台的。这些都是创建产品的时候,需要在对应的属性值表中选取的。反过来,用户会根据这个属性值来筛选感兴趣的产品。


有了产品,我们就要为产品设置相关的属性。这里产品的属性和属性值表相比类目的属性和属性值表是不一样的。类目的属性和属性值表就好像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这里产品的属性值表就好像是回答的选项。可能是多选。并且可以在默认的类目属性外,建立特殊的属性。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产品的属性表里,有属性类型字段。这个字段有3个枚举类型(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
关键属性,就是准确定义一个产品的属性。
销售属性,就是之前我说过的,为产品附上商品价值的属性。譬如一个笔记本,会按照不同的颜色标价,当然不同的配置也是不同的价格,涉及到价格区分的属性,就都称为销售属性。
非关键属性。就是一些对产品描述更丰富的属性,可以自定义。

这里借鉴了淘宝的模式。对于一个产品我们可能会生成出不同的商品。比如同样配置的笔记本,高分屏的笔记本就要比普通屏幕的笔记本高出1000元。这时我们就要为这个笔记本的产品,生成出两样商品。
在商品表中的信息串字段,我们会通过“属性:属性值;属性:属性值”这样的描述字符串,来告诉用户,什么的配置的产品卖什么样的价钱。这样我们就可以为产品定义丰富的商品属性。
商品表还可以设置多买多便宜的类型。一个产品作为商品,单卖是2元。如果再生成一个最低5个一组的商品,每个单价就可以减为1.5元。丰富了销售模式。
套餐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若干个产品捆绑起来销售。商品的库存字段除了可以标示给用户还有多少商品可以买,同样,应用到套餐中,也会用到。比如你买一个笔记本加笔记本包和鼠标的套餐。如果鼠标这个商品缺货了,这个套餐自然也就不能销售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fanqi82.iteye.com/blog/124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