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下的战略盲点和反思

EL下的战略盲点和反思

一直以来想就这个话题写点思考,但不知道从何下笔和写起。直到今天看到一个文章,触发了写出来的冲动,引用如下“奥斯卡奖中,有一个和中国有关的奖项,就是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描写曹德旺在美国建厂经历的《美国工厂》,这个奖项另一个看点在于,本片也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与夫人米歇尔转行影视圈后,与Netflix合作的首发处女作影片,想一想美国曾经的第一夫人,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中国企业家拍片,也确实是一大新鲜事。”。

EL以来,我们基本沉浸在战略去A和外交攻关,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围绕地缘政治的讨论,进而明确了“丢掉幻想”的共识,对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之歹毒看的更清楚,我们大家也更加团队和努力,“宁可向前一步死,不可退后半步亡”的豪迈下更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当然,也提出来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但似乎在“战时“看不到这些动作的落地,更多的是依靠企业社会责任,对外参加一些Tech4ALL,讲故事和做一些”企业社会责任“之类的事情,隐约觉得不够和有盲点,结合我们近期在生态方面的工作希望引起反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在产品、生态上如果不能真正构建一个“商业友好”的平台,就无法真正构筑起生态,也就无法真正有效的构建起“友好的商业环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声讨美国的霸权和对内认为就是认为我们太“领先”了这样一个闭环上,这中间缺乏一个对我们做产品,做生意,做业务和做平台的思路上的一个战略反思。是否这个世界上只要是领先了,就一定受到打击的?无法穷举,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子。

本文核心希望表达的观点是:我们冲动,干劲有余,战略反思不够,除去应激反应和攻关应对,甚至做一些战略预埋和储备,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反思,为什么一定是打击大企业,仅仅归因到一个原因,就是“5G太领先”这个原因会出现“归因谬误”,让我们出现战略盲区,从而在未来的路越走越窄。在今天我们把搭建平台,构建生态依然看成仅仅与商业有关,而没有放到作为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角度和反思我们碰到如此大的“挑战”的角度,我们的行为就还是不是全员的改变。

甚至,我们为什么构建生态类业务,做平台和企业数字化这么困难,也和这个有关,一定是我们做事的方式出了问题,如果不能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发布、销售层面深入细致的改变,就一定会让周边的生态链、商业环境,进而延伸到国家都陆续用一种“担心”、“恐惧”甚至“威胁”来看待我们,我们自己又很“无辜”,觉得是代人受过。总之我们与这个世界对话依然没有“共同语言”,无论是在当下可信,安全话题上,还是在技术、产业和生态乃至营商环境上,都是各说各话,情况永远没有好转和缓解。

所以,在做好当下的同时,未来改变,应该静下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也有哪些做的不够的地方,或需要改变的地方,而这个不仅仅是把产竞争力做到不可替代这么简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xdboy77/article/details/11268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