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ATM的事情

      公司cmmi l3的大概的评估过程,从2008年底提出来,大概在2009年4月份左右开始正式着手准备,请了台湾一个老师给我们做cmmi全员培训,也请了本地咨询师给我们做指导,请了新加坡的评估师于2009年12月份进行预评估,2010年1月份做正式评估。

     我在公司实际的职位是部门经理(部门里面一共10多个人),在cmmi中的角色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开始同时担任三个角色:EPG成员、ATM成员和项目经理,中间还增加了一个角色CM的角色,大概11月份底评估师做了atm培训,明确要求atm不能担任其他的角色,我落的轻松只有ATM这个角色了。

      公司是一个子公司,母公司已经通过了cmmi4,很早我们就拿到了母公司的过程体系文件,公司还有自己的软件项目管理平台工具,在一些不太重要、时间比较充裕的项目中基本上还是在认真使用这个工具,但是公司真正的市场项目很血腥,时间非常紧迫,根本顾不上了。在09年4月份着手准备评估的时候,我们确定下来的做法就是,使用以前已经做过的三个项目作为试点项目,复杂的项目经过裁剪,由公司的测试部(一共5个人,工作经验基本为0的人)和咨询师一起补文档,实际的研发人员基本没有参与,EPG成员也基本没有参与(直接拿总部的体系文件,有一点修改。预评估的时候评估师对着体系文件问我们是过cmmi l3还是cmmi l4,我们只能口头告知l3,临近正式评估一个月我发现了发现了cmmi l4的字样)。直到临近预评估的时候,所有的人才参与进来熟悉补写的文档和过程体系文件。直到预评估结束可以说大家还基本上对文档、cmmi模型才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远远不够熟悉,预评估两天很快就弄完了,我不知道预评估是不是有通过一说,但公司出了新闻恭喜公司通过了cmmi l3的预评估。从预评估到正式评估大概还有1个月的时间,这时候我已经确定下来只担当ATM,大概后面半个月开始集中突击,实行ATM封闭找findings,联系访谈,我负责了三个pa:OPF、OPD和OT,期间咨询师告诉我的做法和评估师告诉我的做法很不一样,评估师的做法工作量要省很多,据咨询师的解释是评估师的差异很大,这个评估师的要求比较低。我完成所有sp、gp的findings后,也很快完成了需要问的问题,这些问题按照日程安排精确到了分钟,练习了几遍。我遵循一个理念,回答的内容是次要的,主要是能说满那几个小时。正式访谈的时候基本上按照我负责的pa基本上按照我准备的问题提问,评估师几乎没有问什么。

         此时已经是评估的第5天了,访谈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现在都在填piid和准备总结文档,按计划明天下午1点全部结束。到时候再来补写,总结里面一些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fhjxp.iteye.com/blog/56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