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双主模式

mysql-双主模式

  • 适用场景
    很多企业刚开始都是使用MySQL主从模式,一主多从、读写分离等。但是单主如果发生单点故障,从库切换成主库还需要作改动。因此,如果是双主或者多主,就会增加MySQL入口,提升了主库的可用性。因此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库架构可以由主从模式演变为双主模式。双主模式是指两台服务器互为主从,任何一台服务器数据变更,都会通过复制应用到另外一方的数据库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使用双主双写还是双主单写?
    建议大家使用双主单写,因为双主双写存在以下问题:
  • ID冲突
    在A主库写入,当A数据未同步到B主库时,对B主库写入,如果采用自动递增容易发生ID主键的冲突。
    可以采用MySQL自身的自动增长步长来解决,例如A的主键为1,3,5,7…,B的主键为2,4,6,8… ,但是对数据库运维、扩展都不友好。
  • 更新丢失
    同一条记录在两个主库中进行更新,会发生前面覆盖后面的更新丢失。

高可用架构如下图所示,其中一个Master提供线上服务,另一个Master作为备胎供高可用切换,
Master下游挂载Slave承担读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业务发展,架构会从主从模式演变为双主模式,建议用双主单写,再引入高可用组件,例如
Keepalived和MMM等工具,实现主库故障自动切换

MMM架构

MMM(Master-Master Replication Manager for MySQL)是一套用来管理和监控双主复制,支持双主故障切换 的第三方软件。MMM 使用Perl语言开发,虽然是双主架构,但是业务上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节点进行写入操作。下图是基于MMM实现的双主高可用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MM故障处理机制
    MMM 包含writer和reader两类角色,分别对应写节点和读节点。
    当 writer节点出现故障,程序会自动移除该节点上的VIP
    写操作切换到 Master2,并将Master2设置为writer
    将所有Slave节点会指向Master2
    除了管理双主节点,MMM 也会管理 Slave 节点,在出现宕机、复制延迟或复制错误,MMM 会移
    除该节点的 VIP,直到节点恢复正常。
  • MMM监控机制
    MMM 包含monitor和agent两类程序,功能如下:
    monitor:监控集群内数据库的状态,在出现异常时发布切换命令,一般和数据库分开部
    署。
    agent:运行在每个 MySQL 服务器上的代理进程,monitor 命令的执行者,完成监控的探针
    工作和具体服务设置,例如设置 VIP(虚拟IP)、指向新同步节点。

MHA架构

MHA(Master High Availability)是一套比较成熟的 MySQL 高可用方案,也是一款优秀的故障切换和主从提升的高可用软件。在MySQL故障切换过程中,MHA能做到在30秒之内自动完成数据库的故障切换操作,并且在进行故障切换的过程中,MHA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可用。MHA还支持在线快速将Master切换到其他主机,通常只需0.5-2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HA由两部分组成:MHA Manager(管理节点)和MHA Node(数据节点)。

MHA Manager可以单独部署在一台独立的机器上管理多个master-slave集群,也可以部署在一台slave节点上。负责检测master是否宕机、控制故障转移、检查MySQL复制状况等。

MHA Node运行在每台MySQL服务器上,不管是Master角色,还是Slave角色,都称为Node,是被监控管理的对象节点,负责保存和复制master的二进制日志、识别差异的中继日志事件并将其差异的事件应用于其他的slave、清除中继日志

MHA Manager会定时探测集群中的master节点,当master出现故障时,它可以自动将最新数据的slave提升为新的master,然后将所有其他的slave重新指向新的master,整个故障转移过程对应用程序完全透明

MHA故障处理机制:

把宕机master的binlog保存下来
根据binlog位置点找到最新的slave
用最新slave的relay log修复其它slave
将保存下来的binlog在最新的slave上恢复
将最新的slave提升为master
将其它slave重新指向新提升的master,并开启主从复

MHA优点:

自动故障转移快
主库崩溃不存在数据一致性问题
性能优秀,支持半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一个Manager监控节点可以监控多个集群

主备切换

主备切换是指将备库变为主库,主库变为备库,有可靠性优先和可用性优先两种策略

主备延迟问题

主备延迟是由主从数据同步延迟导致的,与数据同步有关的时间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主库 A 执行完成一个事务,写入 binlog,我们把这个时刻记为 T1;
之后将binlog传给备库 B,我们把备库 B 接收完 binlog 的时刻记为 T2;
备库 B 执行完成这个binlog复制,我们把这个时刻记为 T3。

所谓主备延迟,就是同一个事务,在备库执行完成的时间和主库执行完成的时间之间的差值,也就是 T3-T1。
在备库上执行show slave status命令,它可以返回结果信息,seconds_behind_master表示当前备库延迟了多少秒。
同步延迟主要原因如下

  • 备库机器性能问题
    机器性能差,甚至一台机器充当多个主库的备库。
  • 分工问题
    备库提供了读操作,或者执行一些后台分析处理的操作,消耗大量的CPU资源。
  • 大事务操作
    大事务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导致主备复制时间长。比如一些大量数据的delete或大表DDL操作都可能会引发大事务
可靠性优先

主备切换过程一般由专门的HA高可用组件完成,但是切换过程中会存在短时间不可用,因为在切换过程中某一时刻主库A和从库B都处于只读状态。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主库由A切换到B,切换的具体流程如下:
    判断从库B的Seconds_Behind_Master值,当小于某个值才继续下一步
    把主库A改为只读状态(readonly=true)
    等待从库B的Seconds_Behind_Master值降为 0
    把从库B改为可读写状态(readonly=false)
    把业务请求切换至从库B

  • 可用性优先
    不等主从同步完成, 直接把业务请求切换至从库B ,并且让 从库B可读写 ,这样几乎不存在不可用时间,但可能会数据不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如上图所示,在A切换到B过程中,执行两个INSERT操作,过程如下:

主库A执行完 INSERT c=4 ,得到 (4,4) ,然后开始执行 主从切换
主从之间有5S的同步延迟,从库B会先执行 INSERT c=5 ,得到 (4,5)
从库B执行主库A传过来的binlog日志 INSERT c=4 ,得到 (5,4)
主库A执行从库B传过来的binlog日志 INSERT c=5 ,得到 (5,5)
此时主库A和从库B会有 两行 不一致的数据

  • 通过上面介绍了解到,主备切换采用可用性优先策略,由于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优先选择可靠性优先策略。在满足数据可靠性的前提下,MySQL的可用性依赖于同步延时的大小,同步延时越小,可用性就越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o0491/article/details/1085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