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从 0 到 1 学习(1) —— Apache Spark 介绍

1. 初始Spark

1.1 什么是Spark

Apache Spark 是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而设计的快速通用的计算引擎。Spark是 UC Berkeley AMP lab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MP实验室) 所开源的类似 Hadoop MapReduce 的通用计算框架。Spark 拥有Hadoop MapReduce 所具有的优点;单不同于MapReduce 的是 Job的中间结果可以保存在内存中,而不需要读写DHFS。因此Spark能更好的适用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需要迭代的MapReduce的算法。

1.2 Spark与MapReduce的区别

  1. 都是分布式计算框架
  2. Spark基于内存,MR基于HDFS
  3. Spark处理数据能力一般是MR的十倍以上
  4. Spark基于DAG有向无环图来切分任务的执行先后顺序

1.3 Spark 运行模式

  • Local

    多用于本地测试,如在eclipse、idea中编写程序测试等。

  • Standalone

    Standalone 是Spark自带的一个资源调度框架,它支持完全分布式。

  • Yarn

    Hadoop生态圈里的资源调度框架,Spark也可以基于Yarn来计算。

  • Mesos

    资源调度框架

要基于Yarn 来进行资源调度,必须实现ApplicationMaster接口。Spark实现了这个接口,就可以基于Yarn。

2. SparkCore

2.1 RDD

2.1.1 概念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eset) ,弹性分布式数据集。

2.1.2 RDD的五大特性

  • RDD是由一系列的partition组成的。
  • 函数是作用在每个partition上的。
  • RDD之间有一系列的依赖关系。
  • 分区器是作用在K,V 格式的RDD上。
  • RDD 提供一系列最佳的计算位置。

2.1.3 RDD 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往下看:

  1. textFile 方法底层封装的是读取MR读取文件的方式,读取文件之前先split,默认split大小是一个block大小。

  2. RDD 实际上不存储数据,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暂时理解为存储数据。

  3. 什么是K,V格式的RDD?

    如果RDD里面存储的数据都是二元组对象,那么这个RDD我们就叫做K,V格式的RDD。

  4. 哪里体现RDD的弹性/容错?

    patition数量、RDD大小没有限制体系了RDD的弹性。

    RDD之间依赖关系,可以基于上一个RDD重新计算出RDD。

  5. 哪里体现RDD的分布式?

    RDD由partition组成,partition是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的。

  6. RDD提供计算最佳位置,体现了数据本地化。体系了大数据中"计算移动数据不移动"的理念。

2.2 Spark 任务执行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图中的四个机器节点,Driver和Worker是启动在节点上的进程,运行在JVM中。

  1. Driver与集群节点之间频繁通信。
  2. Driver负责任务(task)的分发和回收结果,任务的调度。如果task的计算结果非常大就不用回收了,会造成OOM。
  3. Worker是Standalone资源调度框架里面资源管理的从节点。也是JVM进程。
  4. Master是Standalone资源调度框架里面的资源管理的主节点。也是JVM进程。

2.3 Spark代码流程

  1. 创建SparkConf对象

    可以设置 appName

    可以设置运行模式以及资源需求

  2. 创建SparkContext对象。

  3. 基于Spark的上下文创建RDD,对RDD进行处理。

  4. 应用程序中要有Action类算子来触发Transformation类算子执行。

  5. 关闭Spark上下文对象SparkContext。

2.4 Transformations 转换算子

2.4.1 概念

Transformations 类算子是一类算子(函数),叫做转换算子。如:map、flatMap、reduceByKey等。Transformations 算子延迟执行,也叫懒加载执行。

2.4.2 Transformation 类算子

Transformations算子 作用
map(func) 返回一个新的分布式数据集,其中每个元素都是由源RDD中的一个元素经过func函数转换得到的
filter(func) 返回一个新的数据集,其中包含的元素来自源RDD中元素经过func函数过滤后的结果(func函数返回true的结果)
flatMap(func) 类似于map,但每个元素可以映射到0到n个输出元素(func函数必须返回的是一个序列(Seq) 而不是单个元素)
mapPartitions(func) 类似于map,但是它是基于RDD的每个partition(或者数据block)独立运行,所以如果RDD包含元素类型为T,则func函数必须是Iterator => Iterator的映射函数
mapPartitionsWithIndex(func) 类似于mapPartitions,只是func多了一个整型的分区索引,因此RDD包含元素类型为T,则func函数必须是Iterator => Iterator的映射函数
mapWith(func1,func2) mapWith是map的另一个变种,map只需要一个输入函数,而mapWith有两个输入函数。第一个函数把RDD的partion index (index从0开始)作为输入,输出为新类型A;第二个函数f把二元组(T,A)作为输入(其中T为原RDD中的元素,A为第一个函数的输出),输出类型为U
reduceByKey(func,[numTasks]) 如果源RDD包含元素类型为(K,V)对,则该算子也返回包含(K,V)对的RDD,只不过每个key对应的Value是经过func函数聚合后的结果,而func函数本身是一个(V,V) => V 的映射函数。另外,和groupByKey类型。可以通过可选参数numTasks指定reduce任务个数
aggregateByKey(zeroValue,seqOp,combOp,[numTasks]) 如果源RDD包含(K,V)对,则返回的新RDD包含(K,V)对,其中每个Key对应的Value都是由combOp函数和一个 “0” 值zeroValue聚合得到。运行聚合后Value类型和输入Value类型不同,避免了不必要的开销。和groupByKey类似。可以通过可选参数numTasks指定reducer任务的个数
sortByKey([ascending],[numTasks]) 如果源RDD包含元素(K,V)对,其中K可以排序,则返回新的RDD包含(K,V)对,并按照K进行排序(由ascending参数决定是升序还是降序)
sortBy(func,[ascending],[numTasks]) 类似于sortByKey,只不过sortByKey只能够按照Key去排序,sortBy更加灵活,既可以按照key,也可以按照value排序
randomSplit(Array[Double],Long) 该函数根据weights权重,将一个RDD切分成多个RDD。该权重参数为一个Double数组,第二个参数为random的种子,基本可以忽略
glom() 该函数是将RDD中每一个分区中类型为T的元素转换成Array[T],这样每一个分区就只有一个数组元素。
zip(otherDataSet) 用于将两个RDD组合成K,V形式的RDD,这里默认两个RDD的partition数量以及元素数量都相同,否则会抛出异常。
partitionBy(Partitioner) 该函数根据partitioner函数生成新的ShuffleRDD,将原RDD重新分区。
join(otherDataset,[numTasks]) 相当于mysql的INNER JOIN,当join左右两边的数据集都存在时才返回。join后的分区数与父RDD分区数多的那一个相同
leftOuterJoin(otherDataset) 相当于mysql的LEFT JOIN,leftOuterJoin返回数据集左边的全部数据和数据集左边与右边有交集的数据,不存在的数据以None填充
rightOuterJoin(otherDataset) 相当于mysql的RIGHT JOIN,rightOuterJoin返回数据集右边的全部数据和数据集右边与左边有交集的数据,不存在的数据以None填充
fullOuterJoin(otherDataset) 返回左右数据集的全部数据,左右有一边不存在的数据以None填充
union 合并两个数据集。两个数据集的类型要一致。返回新的RDD的分区数是合并RDD分区数的总和。
intersection 取两个数据集的交集,返回新的RDD与父RDD分区多的一致
subtract 取两个数据集的差集,结果RDD的分区数与subtract前面的RDD的分区数一致
distinct 去重,相当于(map+reduceByKey+map)
cogroup 当调用类型(K,V)和(K,W)的数据时,返回一个数据集(K,(Iterable,Iterable)),子RDD的分区与父RDD多的一致。

2.5 Action 行动算子

2.5.1 概念

Action 类算子也是一类算子(函数),叫做行动算子,如foreach。collect,count等。Transformations 类算子是延迟执行,Action类算子是触发执行。一个APP 应用程序中有几个Action 类算子执行,就有几个job运行。

2.5.2 Action算子

Action 算子 作用
reduce(func) 将RDD中元素按func函数进行聚合,func函数是一个(T,T) ==> T 的映射函数,其中T为源RDD的元素类型,并且func需要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以便支持并行计算
collect() 将数据集集中,所有元素以数组形式返回驱动器(driver)程序。通常用于在RDD进行了filter或其他过滤后,将足够小的数据子集返回到驱动器内存中,否则会OOM。
count() 返回数据集中元素个数
first() 返回数据中首个元素(类似于take(1))
take(n) 返回数据集中前n个元素
takeSample(withReplacement,num,[seed]) 返回数据集的随机采样子集,最多包含num个元素,withReplacement表示是否使用回置采样,最后一个参数为可选参数seed,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
takeOrderd(n,[ordering]) 按元素排序(可以通过ordering自定义排序规则)后,返回前n个元素
foreach(func) 循环遍历数据集中的每个元素,运行相应的逻辑
foreachParition(func) foreachParition和foreach类似,只不过是对每个分区使用函数,性能比foreach要高,推荐使用。

2.6 控制算子

2.6.1 概念

控制算子有三种:cache、persist、checkpoint。以上算子都是可以将RDD持久化,持久化单位是partition。cache和persist都是懒执行的,必须有一个action 类算子触发执行。checkpoint算子不仅能将RDD持久化到磁盘,还能切断RDD之间的依赖关系。

2.6.2 控制算子介绍

  1. cache

    默认将RDD的数据持久化到内存中。cache是懒执行。

    cache() = persist(StorageLevel.MEMORY_ONLY());
    
  2. persist

    可以指定持久化的级别。最常用的是StorageLevel.MEMORY_ONLY()StorageLevel.MEMORY_AND_DISK()。"_2"表示有副本。

    持久化级别如下:

    def useDisk : scala.Boolean = {
          
           /* compiled code */ }
    def useMemory : scala.Boolean = {
          
           /* compiled code */ }
    def useOffHeap : scala.Boolean = {
          
           /* compiled code */ }
    def deserialized : scala.Boolean = {
          
           /* compiled code */ }
    def replication : scala.Int = {
          
           /* compiled code */ }
    
    持久化级别 作用
    NONE 不做持久化
    DISK_ONLY 只持久化到磁盘
    DISK_ONLY_2 只持久化到磁盘,并且有2个副本
    MEMORY_ONLY 只持久化到内存
    MEMORY_ONLY_2 只持久化到内存,并且有2个副本
    MEMORY_ONLY_SER 只持久化到内存,并且序列化
    MEMORY_ONLY_SER_2 只持久化到内存,存储2个副本,并且序列化
    MEMORY_AND_DISK 持久化到内存和磁盘,内存不够时存储到磁盘
    MEMORY_AND_DISK_2 持久化到内存和磁盘,内存不够时存储到磁盘,并且有2个副本
    MEMORY_AND_DISK_SER 持久化到内存和磁盘,内存不够时存储到磁盘,并且序列化
    MEMORY_AND_DISK_SER_2 持久化到内存和磁盘,内存不够时存储到磁盘,并且有2个副本,并且序列化
    OFF_HEAP 持久化到堆外内存

    cache 和persist 的注意事项:

    1. cache 和 persist 都是懒执行,必须有一个action类算子触发执行。
    2. cache 和 persist 算子的返回值可赋值给一个变量,在其他job 中直接使用这个变量就是使用持久化的数据了。持久化的单位是partition。
    3. cache 和 persist 算子后不能立即紧跟 action 算子。
    4. cache 和 persist 算子持久化的数据当 APP 执行完成之后会被清除。

    错误: rdd.cache().count() 返回的部署持久化的RDD,而是一个数值。

  3. checkpoint

    checkpoint 将 RDD 持久化到磁盘,还可以切断 RDD 之间的依赖关系。checkpoint 目录数据当 APP 执行完之后不会被清除。

    checkpoint 的执行原理:

    1. 当 RDD 的job 执行完毕后,会从 finalRDD 从后往前回溯。
    2. 当回溯到某一个RDD 调用了checkpoint 方法,会对当前的RDD 做一个标记。
    3. Spark框架会自动启动一个新的job,重新计算这个RDD的数据。将数据持久化到HDFS上。

    优化:对RDD 执行checkpoint之前,最好对这个RDD先执行cache,这样新启动的job只需要将内存中的数据拷贝到HDFS上就可以了,省去了重新计算着一步。

    使用:

    SparkSession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
    				.appName("JavaLogQuery").master("local").getOrCreate();
    JavaSparkContext sc = new JavaSparkContext(spark.sparkContext());
    JavaRDD<String> dataSet = sc.parallelize(exampleApacheLogs);
    dataSet = dataSet.cache();
    sc.setCheckpointDir("/checkpoint/dir");
    dataSet.checkpoint();
    
  4. unpersist

    将持久化到内存和磁盘的数据删除。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wjf321/article/details/109047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