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之道】第七章:上行链路物理层处理

传输信道处理:

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物理层处理,以及随后以基本的OFDM时频网格的形式到上行链路物理资源的映射;

处理步骤:

与下行链路类似,上行链路载波聚合情况下,不同组分载波对应带有独立物理层处理的单独传输信道:
对每个传输块末尾添加一个CRC;
编码分割,对于大于6144bit的传输块分割,并对每个码块添加CRC;
信道编码;
速率适配和物理层混合ARQ功能;
比特级加扰;
数据调制;
DFT预编码;
天线映射;

至物理资源的映射:

调度器分配一组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资源块对,用于承载UL-SCH传输信道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每个这样的资源块在时间上跨越14个OFDM符号(一个子帧);

14个符号中有2个用于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M-RS),还需保留一个符号用于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所以每个资源块中有11或12个OFDM符号可用于PUSCH传输;

DFT符号映射到OFDM网格,KxM个DFT预编码符号;K是子帧中可用OFDM符号数量(11或12),M是以子载波数表示的分配带宽;一个资源块对里有12个子载波,因此M=12XN,N是分配的资源块数量;

第10版中被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可以包括最多两个独立的频率簇;单一DFT预编码在频域上横跨分配的全部资源,两个簇;所有被分配的带宽以子载波数表示(M=M1+M2);

PUSCH跳频:

为了获得上行链路频域分布式传输,LTE上行链路也使用了VRB的概念;

上行链路方向,没有多簇传输时来自一个终端的传输总是占据一组连续的子载波;上行链路传输在子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时隙的传输有频率间隔,所以PUSCH上行链路分布式传输也叫上行跳频;

PUSCH定义两种跳频方式:
基于子带的跳频,根据小区专用的跳频/镜像模板;
基于调度许可中直接的跳频信息进行跳频。

上行链路跳频不支持多簇传输;

基于小区专用跳频/镜像模板的跳频:

为了支持基于小区专用跳频/镜像模板的跳频,在整个上行链路频带定义了一组具有特定大小的连续子频段;这些子带并没有覆盖整个上行链路频带,因为只有上行链路频带边缘的一些资源块用于PUCCH上层1/层2控制信令的传输。

跳频模式被映射到对应的PRB集合,用于传输的资源PRB是根据跳频模板通过一些子带上调度许可所提供的VRB进行偏移得到的;跳频模式可以为每个时隙提供不同偏移;

镜像模式是以时隙为基础控制是否将每个子带内的镜像应用于被分配的资源,镜像资源不用于第一个时隙而只用于第二个时隙;
跳频模板和镜像模板都依赖物理层小区标识,周期都为1帧;

基于直接跳频信息的跳帧:

另一种跳频/镜像方式:用于PUSCH的上行链路基于时隙的跳频也可以通过调度授权中的直接跳频信息来控制,调度许可包含:指示第一个时隙内上行链路传输所用资源的信息,与非跳频情况完全相同;用于第二个时隙内上行链路传输所用资源偏置的额外信息,相对于第一个时隙的资源。

当小区带宽小于50个资源块时,每跳总是跳频带宽的一半;
在带宽为50或者更大时,每个调度授权中有两个比特,组合中一个用来指示跳频根据小区专用/镜像模板,其他3个组合用于指示跳频带宽为+1/2,+1/4,-1/4;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两种参考信号类型: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M-RS,上行链路探寻参考信号SRS;

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M-RS:是基站用来对上行链路物理信道PUSCH和PUCCH做信道估计和相干解调的;

上行链路探寻参考信号SRS:是基站用于信道估计以支持上行链路信道相关调度和链路自适应;

解调参考信号:

上行链路DM-RS,用于UL-SCH映射到的PUSCH以及承载不同类型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的PUCCH进行相干解调所需的信道估计。

时频结构:

一个子帧中的特定OFDM符号可以排他性的用于DM-RS传输,参考信号与来自同一终端的其他上行链路传输(PUSCH和PUCCH)时分复用;

PUSCH传输情况下DM-RS在每个上行链路时隙的第四个符号内传输,每个子帧有两种参考信号传输,每个时隙一个;

上行链路DM-RS所跨越的频率范围等于所对应PUSCH和PUCCH传输所跨越的频率范围;

对于PUSCH传输,可以生成12Xn个子载波所对应带宽的参考信号,N代表对应资源块数量表示的PUSCH传输;

对于PUSCH传输,频域参考信号序列将带有M=12Xn的长度;PUCCH传输情况下,参考信号序列长度将总是等于12。

基本序列:

频域内小范围的功率波动,从而在参考信号所跨越的所有频率可以获得类似的信道估计质量;时域内的有限功率波动,导致传输信号具有低的立方度量;

Zadoff-Chu序列在频域和时域上都有恒定的功率;Zadof-Chu序列不能直接用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两个原因:
确定长度的可用Zadoff-Chu序列数倾向于质数,然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长度为12的倍数,不是一个质数;对于短序列长度的情况,对应窄的上行链路传输带宽,即使是基于质数长度Zadoff-Chu序列,这种可用的序列相对较少;

对于序列长度大于等于36的情况,对应传输带宽大于或等于3个资源块;
基本参考序列,LTE中称为基本序列,定义为长度Mzc的Zadoff-Chu序列的循环扩展,Mzc是小于或等于参考序列长度的最大质数;

对于序列长度为12和24的情况,传输带宽分别对应1或2个资源块;

对于每个序列长度至少存在30个可用序列;并非所有这些序列在实际中被用于基序列:
对于小于72的序列长度,对应参考序列带宽小于6个资源块,采用30个序列;
对于等于和大于72的序列长度,对应参考序列带宽为6个资源块或以上,采用60个序列;

相位旋转和正交覆盖编码:

在基础序列基础上,在频域应用不同的线性相位旋转来产生额外参考信号序列;

在频域上进行线性相位旋转相当于在时域上进行了循环移位;
不同基序列推导出的DM-RS,通常带有相对较低但非零的互相关性;
由同一基序列做不同相位旋转后得到的参考信号,理论上完全正交;
信道时间色散的主要部分将不会扩展超过前面提到的循环偏移长度;
保证同一基序列不同相位旋转的不同参考信号之间的接收机侧正交性条件是:参考信号的传输在时间上可以很好的对齐;

相位旋转的用途两个方面:
在上行链路多层传输时,提供来自同一终端的多个并行参考信号;
可以提供用于多个终端PUSCH传输的正交参考信号。

也可采用相位旋转提供相邻小区内终端之间的正交参考信号;

除采用不同的相位旋转之外,正交的参考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正交掩码OCC的方式实现,采用两种不同长度为2的OCC([+1 +1]和[+1 -1])用于一个子帧内两个PUSCH参考信号的传输,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子帧内获得DM-RS正交性,这里假设两个条件:
在整个子帧内信道持续不变;两个时隙的参考信号相同。

OCC使用:
上行链路空分复用时提供来自同一终端的多个参考信号;
可以提供一个小区内被调度在相同资源上的多个终端之间的正交参考信号;
在小区间严格同步和时间对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相邻小区内上行链路传输之间参考信号的正交性。

OCC可用于实现不同带宽PUSCH传输的参考信号正交性,不需要两个DM-RS应用相同基序列,甚至不需要相同带宽,只需要两个时隙的参考信号DM-RS0和DM-RS1之间带有相同的互相关性就足够。

基序列分配:

基序列对应范围为0-29的群索引和0或1的序列索引的唯一组合;基序列分配等同于分配对应的群索引和序列索引;
群索引等于小区标识对30取模,小区标识为0-503,
所以序列群0对应:小区标识0、30、60、……、480,
序列群1对应:小区标识1、31、61、……、481;
群跳频情况下,在群索引上添加小区专用群跳模板来实现一个小区群索引以时隙为单位的改变;群跳模板通过小区标识推到出来的,在一个小区内PUSCH和PUCCH使用一样的群跳模板;

相位旋转和OCC的分配:

相位旋转和OCC主要为了给空间复用情况下的多个层,以及一个小区内或者相邻严格同步小区间,被调度在相同资源上的不同终端,提供正交参考信号的可能性。
通过对不同终端提供不同的参数值,该终端将被分配不同的相移/OCC组合来实现正交参考信号,从而在一个小区内部或者不同小区之间提供增强的MU-MIMO性能。

探询参考信号(SRS):

上行链路传输的SRS使得基站可以在不同频率估计上行链路状况;
信道状态估计可以被基站调度器用来分配具有瞬时良好信道质量的资源块给特定终端的PUSCH传输;

从SRS获得的信道信息也可以被用于下行链路传输以利用信道互异性;
SRS也可用于无数据传输仍需要上行链路传输的其他情况;
SRS无需与任何物理信道一起传输;
两类SRS传输:周期性SRS传输;非周期性SRS传输;

周期性SRS传输:

来自一个终端的SRS传输以2ms-160ms一次的周期传输;
在频域内SRS传输要覆盖频域调度器关注的频率范围:通过传输一个足够宽的SRS;通过传输多个窄带的跳频SRS;
瞬时SRS带宽总是4个资源块的倍数;

如果一个终端在特定子帧内传输SRS,那么SRS传输可以很好的与来自该小区的其他终端的PUSCH传输重叠;为了避免来自不同终端的SRS与PUSCH传输之间的冲突,终端应避免SRS传输可能出现的OFDM符号内进行PUSCH传输;

不同的相位旋转可用于生成相互正交的不同SRS;
考虑传输带宽总是4个资源块的倍数,因此用于SRS的参考信号序列长度总是24的倍数;
允许不同终端同时传输SRS方法:单SRS只占用每隔1个子载波。
因此,来自两个终端的SRS传输可以通过为它们分配不同的频率移位或梳齿来进行频率复用;

定义SRS传输的特性的参数:
SRS传输的时域周期2-160ms及子帧偏置;
SRS传输带宽,单SRS传输覆盖的带宽;
跳频带宽,即SRS传输中跳频所占带宽;
频域位置,即SRS传输在频域的起点;
传输梳;
参考信号序列的相位旋转(循环移位);
梳齿的数量。

通过更高层RRC信令的方式对将要传输SRS的终端配置这些参数;

非周期性SRS传输:

是通过PDCCH传输的调度授权的部分内容来触发的一次性传输;
非周期性SRS传输和周期性SRS传输的频域结构相同;
传输也出现在一个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
用于非周期性SRS的频域参数是通过更高层信令配置的;

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

改善上行链路性能:
为了改善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可实现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通过允许上行链路物理数据信道PUSCH采用支持上行链路波束成形的天线预编码,以及可支持最多4层的空分复用;
通过允许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UCCH采用发送分集,提高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性能。

用于PUSCH的基于预编码器的多天线传输:

上行链路天线预编码支持采用最多4个天线端口,允许多达4层的空分复用;
对于初始传输,如果是单层传输就只有一个传输块,对多余一层的传输则有两个传输块;

混合ARQ重传时,一个传输块页可以在多个层上传输;
预编码DM-RS的存在允许基站在不需要知道发射端预编码信息的情况下解调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并恢复不同层的数据;LTE上行链路的预编码矩阵时网络选择的,终端也要遵循由网络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对于每个传输秩NL和天线端口NA的组合,定义了一个大小为NAxNL的预编码矩阵;

当使用天线预编码时还要为各天线端口保留良好立方度量特性;
为了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网络需要了解上行链路信道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通过对上行链路SRS测量得到;

上行链路多用户MIMO:

上行链路MU-MIMO意味着来自多个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使用相同的上行链路时频资源,并依靠基站的多个接收天线来区分两个或多个传输。
实际上MU-MIMO只是上行链路空分多址SDMA的另一个名称;
MU-MIMO本质上等同于把两个发射天线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终端,并发送来自每个终端的一个传输块;
上行链路MU-MIMO在不需要终端侧带有多根发射天线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和SU-MIMO类似的系统吞吐量增益,降低终端的复杂度。

PUCCH发射分集:

基于预编码的多层传输,仅用于PUSCH上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然而一个终端带有多个发射天线,为了利用所有功率资源,实现最大话分集增益;
支持PUCCH的发射分集被称为空间正交资源发射分集(SORTD);
SORTD基本原则:简单的采用不同天线上的不同资源(时间、频率、码字)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令。

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信令:

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包括:
用于接收到DL-SCH传输块的混合ARQ确认;
下行链路信道条件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用于辅助下行链路调度;
调度请求,指示终端用于UL-SCH传输的所需上行链路资源。

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传输支持两种不同方法:
L1/L2控制信令与UL-SCH不同时传输;
L1/L2控制信令与UL-SCH同时传输。

之所以区分这两种情况为了使用于上行链路功率放大器的立方度量指标最小化,以使覆盖最大化;

基本PUCCH结构:

当终端没有被分配用于上行链路UL-SCH传输的资源时,L1/L2控制信令在给PUCCH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分配的特定上行链路资源上传输;

PUCCH格式1,携带0、1、2个信息比特,用于混合ARQ确认和调度请求;
PUCCH格式2,携带最多11个控制信息比特,用于CSI报告;
PUCCH格式3,搭载了最多22位控制信息;
PUCCH格式4,可以通过使用多个资源块对来承载大量混合ARQ确认;
PUCCH格式5,能够承载PUCCH格式3和格式4之间的有效载荷。

PUCCH格式1:

用于混合ARQ确认和调度请求的传输,能承载最两个信息比特。
对于常规循环前缀,每个时隙有7个OFDM符号,这7个OFDM符号的每一个都传送一个长度位12的序列,这个序列由基序列相位旋转得到;符号中的3个被基站用作信道估计所需的参考信号,剩余4个用于BPSK/QPSK符号调制;BPSK/QPSK符号通过长度为4的正交掩码序列进行复用;

PUCCH格式2:

用于CSI报告,能够处理多达11个信息比特/帧;
与PUCCH格式1类似,使用一个子帧中相同资源块对的多个设备,通过一个长度为12的不同正交相位旋转进行分离;
编码和QPSK调制后,子帧中有10个QPSK符号待传输:前5个在第一时隙发送,后五个在第二时隙发送;
假定采用常规循环前缀,每个时隙7个OFDM符号,2个用于参考信号传输以实现eNodeB侧的相干解调,剩下的5个被传输的各自的OFDM符号与一个相位旋转的长度为12的基序列相乘,结果在相应的OFDM中发送;
一个CSI报告的资源消耗相当于3个混合ARQ确认(假定为常规循环前缀);
正交掩码序列不用于格式2。

PUCCH格式3:

支持在PUCCH上传输多达22个消息比特;
PUCCH格式3的基础是DFT预编码的OFDM,与UL-SCH使用相同的传输机制;
使用块编码,接着进行加扰来随机化小区间干扰,得到的48个比特应用QPSK调制分成两组,每时隙一组,一组有12个QPSK符号。
假定采用常规循环前缀,每个时隙有7个OFDM符号,2个用于参考信号传输,5个用于数据传输;
为提高复用容量,使用一个长度为5的正交序列,一个时隙内传输数据的5个OFDM符号中的每一个与该序列的元素相乘;对于PUCCH格式3,最多5个终端可以共享相同的资源块对;
与格式1和格式2相同,一个资源可以通过单一索引来表示,从中可以推导出正交序列和资源块的编号;
PUCCH格式3的格式与1和2有差异,资源块不能再格式3和格式1/2之间共享;

PUCCH格式4:

可以处理大量的混合ARQ确认;
很大程度上是建模带有一个覆盖多个资源块对的单一DFT预编码器的PUSCH处理之后的情况;
频域中的多个资源块,1,2,3,4,5,6或8,可用于PUCCH格式4来传输非常大的有效载荷;

PUCCH格式5:

适合有效处理荷载大于格式3但小于格式4的情况;
CRC附着、速率匹配、QPSK调制的信道编码与格式4相同;但资源块映射和扩频的使用不同;每个DFT扩频OFDM符号携带6个QPSK符号,DFT预编码前这6个QPSK进行块重复,第二个块乘以+1或-1,取决于与使用哪个正交序列;
共享同一资源块对的两个用户使用相互正交的参考信号序列;

用于PUCCH的资源块映射:

所有PUCCH格式所描述的信号再同一资源块对上传输,用哪个资源块对有PUCCH资源索引决定;

PUCCH传输的资源块对,位于分配给主组分载波的带宽边缘;

位于边缘的两个原因:
连同以前描述的跳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控制信号所经历的频率分集;
分配用于PUCCH的上行链路资源到该频谱的其他位置,会使上行链路的频谱碎片化,使其不能分配很宽的传输带宽给单一设备,并且仍然保持上行链路传输的低立方度量特性;

资源块映射:PUCCH格式2传输最接近带有PUCCH格式1上行链路小区带宽的边缘,PUCCH格式3,4,5的位置是可配置的并且可以位于如格式1和格式2之间;一个半静态参数作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用于控制PUCCH格式1的映射从哪个资源块对开始;

PUCCH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

PUCCH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原则上可以是混合ARQ确认、CSI和调度请求SR的任意组合;

混合ARQ确认:

用来确认收到一个(空间复用为两个)DL-SCH上的传输块;
PUCCH格式1用于没有载波聚合的情况,也可以支持最多两个下行链路载波的载波聚合,PUCCH格式3,4,5被用于超过4个确认比特的情况;

混合ARQ确认,只要再终端正确接收到PDCCH或EPDCCH上用于该终端的DL-SCH传输相关的控制信令时才会发送;

eNodeB的PUCCH格式1再接收到的PUCCH上实行三状态检测:ACK、NAK、DTX;

NAK情况下,附加的奇偶校验位重传对增量冗余有利;对于DTX终端最有可能错过系统比特的初始传输,比传输附加的奇偶校验位更好的选择是重发系统比特;

一个或两个混合ARQ确认比特传输采用PUCCH格式1;
对于PDCCH调度的下行链路传输,混合ARQ确认所用的资源索引是由一个用于为该终端调度下行链路传输的PDCCH上第一个CCE的函数给出的;
对于EPDCCH调度的传输,EPDCCH上第一个ECCE索引不能单独使用;

调度请求SR:

用于请求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资源;只在终端请求资源时发送,否则保持沉默;
LTE为PUCCH提供一种调度请求无争用机制,为小区内的每个设备都预留资源以便再其上传输上行链路资源请求;
调度请求采用PUCCH格式1;
无争用调度请求的资源时由PUCCH格式1资源索引来表示的,每n个子帧出现一次;

混合ARQ确认和调度请求:

确认和调度请求的同时发送动作时由调度请求资源上传输的混合ARQ确认来控制的;

信道选择,是一种同步调度请求传输缺席的情况下再PUCCH上传输高达4个确认的方式;

多达4个确认位被捆绑合并位2个比特,一个确认位代表了多个传输块的解码结果;一旦它们中的一个被错误接收则需要重发所有这些传输块;

信道状态信息:

CSI报告,为基站提供来自终端视角的下行链路无线通信特性的估计以辅助信道相关调度;

一个CSI报告包括一个子帧内传输的多个比特;

两种类型CSI:
周期性报告,再常规的时间点出现;
非周期性报告,由PDCCH(或EPDCCH)上的下行链路控制信令触发。
非周期性报告只在PUSCH上传输;周期性报告可以使用PUCCH格式2在PUCCH上传输;

混合ARQ确认和CSI:

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意味着在上行链路传输混合ARQ确认,由于数据是在下行链路传输,最新的CSI有利于优化下行链路传输;
控制确认与CSI报告的同时传输,取决于确认位的数量和高层的配置,有的配置丢弃CSI报告而只发送确认;

对于常规循环前缀,PUCCH格式2的每个时隙有两个用于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当同时发送混合ARQ确认和CSI报告时,每个时隙中第二个参考信号由确认进行调制;

对于扩展的循环前缀,每时隙只有一个参考符号;
若终端错过了(E)PDCCH分配,则只发送CSI报告;CSI报告不同时传输的情况下,eNodeB可采用DTX检测来区分错过分配还是下行链路数据解码失败;解决方法:配置终端在同时传输混合ARQ确认的情况下丢弃CSI报告;

调度请求和CSI:

基站会控制一个终端可以发送一个调度请求的时刻和它应当报告信道状况(CSI)的时刻;

调度请求和CSI同时传输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配置避免;
缺失CSI报告影响不大,而调度请求对上行链路传输则至关重要;

混合ARQ确认、CSI和调度请求:

为多个确认采用PUCCH格式3或更高格式的终端,支持同时传输所有三条信息;

PUSCH上的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信令:

如果终端在PUSCH上传输数据,即当前子帧具有一个有效的调度授权,那么控制信令与PUSCH上的数据进行复用(并非PDCCH);PUSCH上只传输混合ARQ确认和CSI报告;

HARQ确认对于下行链路的正确操作十分重要,
对于1bit、2bit确认的情况,采用稳健的QPSK调制,与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式无关;

对于更多比特数的情况,采用与数据部分相同的调制方式;

原则上eNodeB知道何时期望来自终端的混合ARQ确认,但存在概率,终端错过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调度分配,可能会造成UL-SCH解码失败,为避免错误,混合ARQ确认被打孔到编码的UL-SCH比特流中;

CSI报告包括:
信道质量指示CQI;
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秩指示RI。

对于上行链路空间复用而言,PUSCH上同时传输两个传输块时,CQI和PMI与使用最高调制方案MCS的传输块进行复用,之后对每层用之前所述的复用方案;确保在最好质量的层上传输CQI和PMI;

混合ARQ确认和秩指示器被复制在所有传输层,并且采用与前面描述的单层情况相同的方式与每一层中的编码数据进行复用;

PUSCH上CSI报告的基础是非周期性报告,基站通过在调度许可中设定CSI请求位来申请来自设备的报告;

CSI报告的信道编码由报告的大小决定;较小的报告,如周期性报告,将使用和PUCCH报告一样的编码;较大的报告,CQI/PMI使用咬尾卷积编码,RI针对单一组分载波使用块编码;

子帧内传输功率会保持恒定,为L1/L2控制信令分配资源元素总量;
控制信令的编码速率会根据对数据部分的数据调度决策而变化;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LTE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是一系列算法和工具,通过它可以控制用于不同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信号的发射功率,以确保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适当功率下被接收;

发射频率不能过高,会对同一小区或其他小区造成干扰;
对于PUSCH传输而言在功率控制和链路自适应(速率适配)之间存在亲密关系;

LTE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是开环机制和闭环机制结合的;

上线链路功率控制:一些基本规则:

原则上,每个物理信道分别独立控制功率;
基本策略是,首先确保任何L1/L2控制信令传输被分配可靠传输所需的功率;之后,剩余的可用功率分配给其他物理信道;

对于为一个终端配置的每个上行链路组分载波,存在一个相关联的且明确配置的最大单载波发射功率P,对于不同组分载波其值不同;

如果PUCCH在子帧上传输,在给与PUCCH并行传输的任何PUCCH分配功率之前首先要为PUCCH分配由相应功率控制算法确定的功率量;确保先为PUCCH上的L1/L2控制信令分配所需的功率量;

如果PUCCH不在子帧内传输但L1/L2控制信令复用在PUSCH上,则在给其他并行传输的PUSCH分配任何功率之前,首先要为承载L1/L2控制信号的PUSCH分配由相应功率控制算法确定的功率量;

PUCCH功率控制:

对于PUCCH,适当的接收功率只需达到期望所需的功率,PUCCH上传输的L1/L2控制信令解码的足够低误码率;

解码性能由接收到的信号干扰加噪比SINR来决定;
存在多种PUCCH格式来携带不同类型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混合ARQ确认、调度请求、CSI或者它们的组合);

所需的接收信噪比可能在不同PUCCH格式之间不同;
不同PUCCH格式通常反映不同SINR要求的发射功率;
功率控制命令字被包含在每个下行链路调度分配之中;上行链路传输PUCCH为了发送下行链路DL-SCH传输的混合ARQ确认响应;

功率控制命令字,也可以在一个为多个终端同时提供功率控制命令的特殊PDCCH上发送;

上行调度授权中携带的功率控制命令字包含2bit,对应4个不同更新步长:-1、0、+1、+3dB;
当PDCCH配置为使用DCI格式3,对应更新步长:-1、+1dB;

PUSCH功率控制:

PUSCH传输情况下,明确的功率控制命令字,控制上行链路调度许可;
这些功率控制命令字可用于如采用半持续调度方式的PUSCH传输;
部分路径损耗补偿的潜在好处是,对于考虑小区边界的终端,可以获得相对较低的发射功率,意味着对其他小区的干扰更小;

SRS功率控制:

SRS发射功率基本上追随PUSCH发射功率,对SRS传输的精确带宽予以弥补带有额外的功率偏置;

上行链路定时对齐:

LTE上行链路实现了上行链路的小区内正交性,小区内不同设备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不会引起彼此的干扰;来自同一子帧但不同频率资源内不同设备的发射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大致对齐;任何接收信号之间的定时失调应该落入循环前缀;

时间提前是一种在终端侧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起点与发送的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负向偏置;

远离基站的终端需要稍微提前启动它们的上行链路传输;
每个设备的定时提前量由网络根据各自上行链路传输的测量来确定;
基于上行链路测量,网络为每个终端确定其所需的定时校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563968/article/details/10894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