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

舍与得

前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规划自己就像玩游戏一样。要么氪金,要么爆肝,还有就是又氪又肝。规划有三个部分,首先是目标,确定目标,才能确定方向;第二是方法,方法正确,才能事半功倍;最后就是反复做,一次不行就两次;

根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的五点:时间管理、重视成果、扬长避短、集中精力做少数重要的事情、有效决策。进行管理自身时间需要协调好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和成果的获得,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

目前我有些规划超出预期,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我自己的策划思想是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系统设计,实施、测试与交付。并且追求最小模型和快速迭代。类比玩《王者荣耀》,首先对局开始要分析自己在什么位置什么英雄,如何根据阵容确定出装和玩法,然后就是对战,首先出一个小六神装,前期提高战斗力,滚雪球发展,后期出六神装和辅助装备。分析与实施相辅相成,首先要有分析,然后就是实践,最后边实践还得边调整。

需求

贪收益。目前想的内容有

  • 十月中旬考行测与申论。
  • 十二月中旬考数学、英语、政治、数据结构
  • 期末四门经济课通过
  • 期末考试结束之后筹备前端技术栈,进行实习。

很显然我给自己安排了三条路,一是事业编,一是考研,一是就业;虽然说脚踏两只船,没有好下场,不过换个角度,这是保险起见,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其中有许多变数,我进行了如下安排。如行测和申论通过的话,我可能去广州的事业编,以后几年的主线在体制里;如果考上研究生通过的话,我以后两年是搞科研;如果我前两个都失败了,前面两个考试的准备也给我打好了基础,然后用剩下第二学位的时间就业。除了主业外,我的副业就是搜集信息写笔记,等待发芽。

取舍

上周接触到《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惊为天人,临时改变计划,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经济学。花了大量时间去梳理,幻想学其精华,然后结合我计算机的知识,实现商业分析,让我比懂技术的人更懂商业,比懂商业的人更懂技术。但是无疑这个影响了我前两个的准备。我其实挺想深入的。但是一旦深入便是舍本逐末,最后邯郸学步。

于是我只有扬长避短。重心继续是计算机专业。这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投入在于数学、英语、专业课中,经济与政治优先级降低。因为经济与政治可以短时间记忆,而数学、英语、专业课短时间很难见成效。(好无奈,贪婪与侥幸是人的本性)

最后的规划

没时间再给我瞎几把调整了,再调整就翻车了。

近期安排:准备行测与申论,提前处理经济学的作业和知识;

随后:投入数学、数据结构与英语中;

保佑不要翻车。

《管理学》的笔记好做(教材易懂,重点突出,有MOOC,遗憾老师讲完一节才发一节),按照书本知识结构、MOOC课程做笔记即可;进度还被MOOC限制,每次更新到最新期。不想拖拉影响心情。只有解决了的作业才是好作业。总共有十四部分。

《微观经济学》的笔记一般(有PPT),按照书本知识结构以及课件做笔记;稍逊色一筹。老师的安排是期中前要完成前十一章,之后用半学期讲最后一章——博弈论(老师是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博弈论);我打算近期完成前半学期的小笔记。总共11+部分。

《会计学》的笔记难做(教材不好,重点部分没做什么标注,不便找重点,老师不发PPT),按照课后思考题写重点,按照自测题查漏补缺。共九部分。

《金融学》的笔记一般(课后思考题和小结可以,遗憾老师不发PPT)。按照课后思考题写笔记。共十四部分。

经济学的初次笔记不求理解有多深刻,掌握程度达到了解概念和体系即可。写完各小结笔记后,最后全部梳理一遍。不急着一次性完成,能做多少做多少。

做全部笔记难度还是有的,毕竟这些课都是大课,准备用一学期来讲完。期末考试划重点,也需要用一学期去背重点,用两三天肯定是做不完的。但是这四门课的老师讲这些课,如果不好好听,总感觉损失很大。如果提前预习一遍,再上课听老师讲解,那么收获绝对比课前不做准备干听收获大。以后可能都没这样的机会。贪心就贪心一点。

更新地址:GitHub

更多内容请关注:CSDNGitHub掘金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875245/article/details/10872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