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编程要游戏化教学

编程与游戏精神结合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婴儿围栏”,另一种是“游乐场“。什么是婴儿围栏?什么是游乐场?格物斯坦小坦克来给大家做个解释。

“婴儿围栏”是一个限制性的环境,在真实的婴儿围栏中,孩子的行动空间有限,探索也十分有限。 “婴儿围栏”是一种隐喻,比喻孩子缺乏实验的自由,缺乏探索的自主权,缺乏开发创造性冒险的机会。“游乐场”则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空间去移动、探索、实验和协作。如果你在游乐场里观察孩子,一定会发现他们在玩着自己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创造性思考者。对于游乐场式的编程来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制作什么,以及如何制作。

游戏化的编程教学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游乐场”,给孩子提供许多学习、成长、探索、创造的机会,帮助青少儿掌握新技能和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总是把孩子带去“游乐场”;因为除了编程还有其他兴趣、技能可供选择开发,但徜徉在“游乐场”时,我们肯定希望这是一个能让孩子有所收获、适宜成长的领域,而游戏化教学正是给了孩子一个能够轻松快乐汲取知识的氛围。

游戏化教学符合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当我们面对小学二年级(7-8岁)的孩子时,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已经可以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逻辑了,比如指令、循环、分支、变量等等。这是因为一旦孩子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了一定发展,编程中很多概念就可以被很快理解了。

但反过来,你给一个幼儿园小朋友(3-5岁)讲这些东西,就需要花很长很长时间,因为大脑发育的关系,他们还没办法完全理解这些抽象概念。这就需要通过游戏化教学来实现了,比如使用各种图形化、可视化的元素,设置关卡任务及奖励等方式来进行激励,以玩为主,吸引孩子兴趣。

编程思维的核心,其实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较小的模块,而其中的一些模块应该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预先设计好这些模块之间的联系,逐个实现这些小模块之后,再把它们都整合到一起——这种能力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有帮助,也是让孩子学习编程最大的收获之一。第二是“调试”这个过程所体现的价值。

几乎没有人能一次把程序写对,写完之后一运行,总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调试”。调试对于孩子来讲其实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有时候调了半天还是不行,就很有挫败感。但这个过程恰恰能锻炼很多能力:比如怎样找到问题的源头、有哪些技巧和方法、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是放在任何领域都很有用的能力。

在编程“游乐场”里,能提供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试错。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去不断尝试、勇敢探索,更有利于通过编程学习如何应对挫折和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有挑战性的时刻选择轻易放弃。孩子可以学会制定、调试项目的策略,以及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从自己的辛勤工作中得到成就感。第三是提供“自我表达、与人共享”的媒介。

每个程序的背后是一个有着沟通目标、热情和渴望的人。编程,就像写作一样,是人类表达的媒介。通过这个表达的过程,孩子学会以新的方式思考、感受和沟通、更好地表达自己。在编程的“游乐场”,孩子们创建自己的项目来交流想法,表达自己。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参与解决问题和构想故事情节,习得测序技巧并培养算法思维。通过设计过程将早期想法实现,变成最终可与他人共享的成型产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stemG_maker/article/details/1085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