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OSI、TCP/IP、五层模型

1 OSI参考模型

1.1 背景

1.1.1 为什么要分层?


在发送一个文件之前,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

  • 将数据通信的道路激活
  • 告诉网络怎么识别主机
  • 查明接受文件的电脑是否开机、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 查明接受文件的电脑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准备就绪

因为这种工作会使我们的传输过于复杂,于是出现了这种分层的结构。将一个大问题分成了几个小问题,解决和维护起来相对容易。


1.1.2 分层是按什么区分的?


  • 每个层次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我只做我这一层该干的事情
  • 每个层次之间界面清晰,相对交流较少(也是保证相对独立)
  • 结构之间分隔开,每一层都使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整个分层应该能促进工作的进行

1.1.3 分层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

  • 首先从5-DATA到第4层中,经历了SDU(DATA) + PCI(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 PDU(下一层的SDU、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 第4层到第三层中,也是经历了上述部分,依次类推

重点是协议:对于协议,就是网络中对等实体数据交换的规则

  1. 规定传输的格式
  2. 规定完成的功能
  3. 规定时操作的顺序

1.1.4 OSI怎么来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OSI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OSI的数据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在数据链路层,头和尾都需要添加

2 .TCP/IP参考模型

2.1 背景

OSI7层结构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没有用于实际,而TCP/IP参考模型是直接应用于实际,被人们所认知。

2.2 TCP/IP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参考模型:

  • 原来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统一成了应用层(HTTP/FTP/DNS)
  • 原来的传输层成了传输层(TCP/UDP)
  • 原来的网络层成了网络层(IP)
  • 原来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变成了网络接口型(Ethernet/ATM/Frame Relay)

3. OSI和TCP/IP协议的区别

面向连接:建立连接、发起请求、数据完成之后释放连接
无连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五层协议

  • 为了学习计算机网络,采取折中的方法,综合学习OSI和TCP/IP的优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 五层参考模型数据封装与解封装(数据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915439/article/details/10811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