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从零开始

Python提供了非常完善的基础代码库,“batteries included”,不必从零编写。
还有大量第三方库。YouTube、Instagram,还有国内的豆瓣就是用python开发的。
网络应用,包括网站、后腰服务;日常需要的小工具,包括系统管理员需要的脚本任务。
缺点是运行速度慢,解释型语言;代码不能加密,必须把源码发布出去。

跨平台。
存在多种python解释器。
Python的解释器很多,但使用最广泛的还是CPython。
如果要和Java或.Net平台交互,最好的办法不是用Jython或IronPython,而是通过网络调用来交互,确保各程序之间的独立性。

Python交互模式

也可以执行python hello.py运行一个.py文件
Python交互式环境会把每一行Python代码的结果自动打印出来,
但是,直接运行Python代码却不会。

Python交互模式的代码是输入一行,执行一行;
而命令行模式下直接运行.py文件是一次性执行该文件内的所有代码。

Python交互模式主要是为了调试代码用的,
不是正式运行Python代码的环境。
2**10=1024

文本编辑器 sublime
Features:
1.go to anything
command+p
2.multiple selections
make ten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L to split the selection into lines
⌘+D to select the next occurrence of the selected word
3.powerful api and package ecosystem
4.split editing
5.goto definition
6.command palette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
None不能理解为0,因为0是有意义的,而None是一个特殊的空值。

这种变量本身类型不固定的语言称之为动态语言,与之对应的是静态语言。
静态语言在定义变量时必须指定变量类型,如果赋值的时候类型不匹配,就会报错。
例如Java是静态语言,赋值语句如下(// 表示注释):

int a = 123; // a是整数类型变量
a = “ABC”; // 错误:不能把字符串赋给整型变量

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只是一个习惯上的用法,
如果你一定要改变变量PI的值,也没人能拦住你。

在Python中,有两种除法,一种除法是/:
/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即使是两个整数恰好整除,结果也是浮点数:

还有一种除法是//,称为地板除,两个整数的除法仍然是整数:
因为//除法只取结果的整数部分,所以Python还提供一个余数运算,
可以得到两个整数相除的余数:10 % 3

注意:Python的整数没有大小限制,
而某些语言的整数根据其存储长度是有大小限制的,
例如Java对32位整数的范围限制在-2147483648-2147483647。

Python的浮点数也没有大小限制,
但是超出一定范围就直接表示为inf(无限大)。

一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255,
两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65535,
4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4294967295。

由于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
因此,最早只有127个字符被编码到计算机里,
也就是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符号,
这个编码表被称为ASCII编码
比如大写字母A的编码是65,小写字母z的编码是122。

但是要处理中文显然一个字节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字节,
而且还不能和ASCII编码冲突,
所以,中国制定了GB2312编码,用来把中文编进去。

Unicode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这样就不会再有乱码问题了。
Unicode标准也在不断发展,
但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
(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符,就需要4个字节)。
现代操作系统和大多数编程语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如果把ASCII编码的A用Unicode编码,只需要在前面补0就可以
因此,A的Unicode编码是00000000 01000001。

如果统一成Unicode编码,乱码问题从此消失了。
但是,如果你写的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
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
在存储和传输上就十分不划算。

本着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
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
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
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
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
如果你要传输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编码就能节省空间:

字符 ASCII Unicode UTF-8
A 01000001 00000000 01000001 01000001
中 x 01001110 00101101 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

从上面的表格还可以发现,UTF-8编码有一个额外的好处,
就是ASCII编码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UTF-8编码的一部分
所以,大量只支持ASCII编码的历史遗留软件可以在UTF-8编码下继续工作。

总结:
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
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

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
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
编辑完成后,
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浏览网页的时候,
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再传输到浏览器:

在最新的Python 3版本中,字符串是以Unicode编码的,
也就是说,Python的字符串支持多语言。
对于单个字符的编码,Python提供了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
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由于Python的字符串类型是str,
在内存中以Unicode表示,一个字符对应若干个字节。
如果要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到磁盘上,
就需要把str变为以字节为单位的bytes。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

纯英文的str可以用ASCII编码为bytes,内容是一样的,
含有中文的str可以用UTF-8编码为bytes。
含有中文的str无法用ASCII编码,
因为中文编码的范围超过了ASCII编码的范围,Python会报错。
在bytes中,无法显示为ASCII字符的字节,用\x##显示。

在操作字符串时,我们经常遇到str和bytes的互相转换。
为了避免乱码问题,应当始终坚持使用UTF-8编码对str和bytes进行转换。
由于Python源代码也是一个文本文件,
所以,当你的源代码中包含中文的时候,
在保存源代码时,就需要务必指定保存为UTF-8编码
当Python解释器读取源代码时,
为了让它按UTF-8编码读取,我们通常在文件开头写上这两行:
#!/usr/bin/env python3

-- coding: utf-8 --

%运算符就是用来格式化字符串的。
在字符串内部,%s表示用字符串替换,%d表示用整数替换,
有几个%?占位符,后面就跟几个变量或者值,顺序要对应好。
如果只有一个%?,括号可以省略。
%d 整数
%f 浮点数
%s 字符串
%x 十六进制整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108313/article/details/883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