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连接原理、网络模型

最近面试了一些大厂,都有问道通讯协议方面的东西,这里做一个系统总结

网络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对OSI模型的每一个部分做一个解释: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表示层
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会话层
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类似一个中间传口信的人)。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传输层
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我们通常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一层。端口号既是这里的“端”。
网络层
本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一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
网络层就相当于快递公司庞大的快递网络,全国不同的集散中心,比如说,从深圳发往北京的顺丰快递(陆运为例啊,空运好像直接就飞到北京了),首先要到顺丰的深圳集散中心,从深圳集散中心再送到武汉集散中心,从武汉集散中心再寄到北京顺义集散中心。这个每个集散中心,就相当于网络中的一个IP节点。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物理层: 类似宽带光纤等硬件信息

这里只重点关注前四层

TCP/IP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是面对连接的,需要双方都建立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真实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存在的漏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可以通过wireshark抓包工具进行抓包分析,抓包截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缓冲区发送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700030/article/details/10713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