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式的电视产业(1)

2008年夏天,我向民乐音乐家、杜西莫琴演奏家,同时又是有线电视推广运动的先驱拉尔夫·李·史密斯发问,有线电视是否实现了他曾经的期许。他迟疑了一下,斟酌着说,这项技术确实“促进了社会解放”。停顿片刻,他接着说:“我想,那些有钱人可能真是想到了我前面。”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有线电视产业,确实是开放而具有破坏能力的,不过并不完全是拉尔夫·李·史密斯设想中的样子。有线电视产业确实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传媒现状,不过史密斯等人描述的那种完美社会的前景却没有实现,人们看到的是一种将触角史无前例地伸向美国社会每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中的媒体。
20世纪70年代,在尼克松政府不可或缺的协助之下,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为有线电视从政府管制的牢笼之中解脱出来提供了助力。然而,文化界的理想主义者和政府官员们的共同理想——即由政府全面管理有线电视产业,却没能实现。
即将影响有线电视产业未来的那些人,同史密斯或者弗雷德·弗兰德利并不是一类人。就在史密斯、斯隆基金会和联邦通信委员会为有线电视产业作着各自的规划时,一个叫特德·特纳的生意人买下了亚特兰大的一家还在播送着黑白电视的小型超高频电视台WJRJ。当特纳动手经营自己的这第一家电视台的时候,征服电视业的雄心壮志已经开始在他胸中酝酿成形,而这个伟大的计划的核心就是有线电视。特纳带着先知般的热忱这样宣布:“电视业在过去的25年里已经每况愈下,趁现在还为时未晚,我要让它迷途知返。”
特德·特纳是个不需要介绍的人物,然而公众对他的认识大多局限在那些夸张不实的传言上,认为他是一个建立CNN(the Cable News Network,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有着双重性格的怪人,其实他不朽的声名更应归功于他为电视产业引入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并因而开放了这个产业的功绩。尽管特纳其人荣誉众多,似乎无须再添,不过他作为一位产业革新者的身份,确实没有得到足够的赞誉。他为有线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巨大飞跃,这种1926年发明的媒体终于因此而进入了向创业者和实验者全面开放的新时代。在他的掌控之下,有线电视的电缆不再是个别几家广播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传输通道,而是国家电视网络的运作平台。他看到有线电视不仅仅是广播电视的附庸,于是他成了有线电视网络的主要开拓者。
就特纳个人来说,他毫无疑问是属于熊彼特所描述的那种罕见的人,与西奥多·韦尔和阿道夫·朱克同类。尽管与这两人相比,不管是在公共活动还是在私生活方面,他都更为丰富;还有一点与二人不同,他喜怒无常,情绪极不稳定。“你只能活一次,”他曾经这么说道,“何不活得精彩?”而与这类人相同的是,他看起来也没办法作任何小规模的设想,这使得他不断地去追逐那些庞然大物和公众焦点。2000年时,他是全美拥有土地最多的私人地产主,并畜养了45 000头野牛,这是当时世界上数量最大的野牛群。他娶了著名的电影明星兼健身教练简·方达(Jane Fonda),两度在帆船界最重大赛事美洲杯帆船赛中问鼎。
传记作家们自然不会放过特纳这个好题材。目前已有4本著作问世,加上特纳本人的自传《叫我特德》(Call Me Ted),每一本都展示给公众一系列看起来不知疲倦的疯狂行为:大胆的商业策略、猎艳战绩和事事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传记作家将特纳的这些行为更多地归功于——或者说归罪于特纳的父亲,他父亲常常喝得烂醉,用衣架暴打年幼时的特德,有时甚至怪异地迫使特德用同样的方式来打自己作为惩罚。

猜你喜欢

转载自muyable.iteye.com/blog/21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