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天神神叨叨的

最近,闲下来的时候持续在看《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我前两天跟朋友开玩笑说:

科学不可达的地方,必出神棍。

可是这这两天看着看着吧~ 就看出老庄的味道来了。

不知道是这个世界上的智慧本就相通,还是我能强行:“道可道”,一切事物。

今天主要看了三个章节分别是:

《培养和谐的精神态度》

《洞察力是心灵的力量》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对应用三个主题来分享分别是:

  • 沟通大道的桥梁
  • 周行不怠的原因
  • 九万里的期待

因为屁话太多,一次性可能写不完,先把第一个写了吧。

后面的还写不写就看心情了。

OK,接下来开始今天的分享,以修行的角度看成功学。

通往大道的桥梁

在所有的比较流行的修行理论当中,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你要有一个彼岸,就跟工作里面的KPI差不多。

你没有彼岸的时候,修什么行? 工作都没KPI了,还有什么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不过,不同的修炼体系里面对这个彼岸的描述还不一样,我就大致地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我称之为入世流:

入世流,会有一个独立于个体的现实目标。入世流的目的就是不断修炼,需要不断去追求,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

典型的例子是:“孔门沂水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第二种,我称之为出世流:

出世流有一种大统一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自身已经融合于一个巨大的彼岸之中,而修行的目的是自见。




目的是破除我执,使得修炼者能看到这个彼岸的存在或者融为一体。

出世流最大的特点在于: 无内外,无荣辱,大合一。

两种流派里面: 前者靠求,后者靠悟。

前者耗费心力,后者依靠心智。

这也是一般来说,年少在求,年高在悟的原因。

年轻的时候心力旺盛,但是心智不健全,等到年纪大了经历了一些事情心智全一些之后,心力就跟不上了。

除了这两个以外有没有别的东西呢? 既然这么问,肯定是有的。

哈奈尔所提倡的就是: 用一种大和谐统一的思想来认知世界,然后去追寻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小目标。

这也是他的牛逼之处。

这里姑且把哈奈尔这种牛逼的认知方式称之为杂交流。

那么,这个杂交流的牛逼之处在什么地方呢?

哈奈尔的厉害在于他跳出去了之后,还能再跳回来。 (当然也有可能是根本没跳出去。)

我们看道家,所追寻的道也是大统一的。可是你看庄子他跳出去之后,就没再跳回来。

我们看禅宗,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迦牟尼以“空”的大统一的视角认知世界之后,他也没再跳出来。

至于他们两没跳出来,是沉溺于自己的认知世界和审美情趣中不想跳出来。

还是,进去之后跳不出来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今天主要讨论目标是哈奈尔的“杂交流”,以及他勾连现实与大统一认知的方式。

首先,哈奈尔认为世界潜藏着一种统一的力量或者规律。

在哈奈尔的描述中称之为: 宇宙精神或者是宇宙能量。这里我更愿意称之为“道”。

因为个体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个体也具有无限的宇宙能量。

那么个体就能应用这无限的宇宙能力。

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道在无所不在,而道在的地方必然遵循道的规律。

哈奈尔察觉到了这种巨大威力并且想将这种力量应用到个人世俗领域的成功上。

同时,他认为道的形迹在个体身上表现为潜意识,而个人通过意识和思维可以建设和影响潜意识,从而拥有无限的宇宙力量。

所以,每一个人能以潜意识为桥梁,建立个人世俗目的和无限宇宙力量的连接。


好,再来!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庄子“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逍遥游和哈奈尔“吸引力法则”的区别。

假设,有一天哈奈尔和庄子站在一起,他们同样看见了“道”。

然后,通过庄子所谓的“心斋”也好,通过哈奈尔所谓的“图像化”方式也好。

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能够去触达这个彼岸。

可是,当接近到这个彼岸的无尽力量之后。

哈奈尔认为财富、拥有一切、和谐才是每一个所要追逐的,才是幸福的必备要素。

可是,庄子接触到道之后认为:大鹏鸟扶摇而上九万里和燕雀翱翔蓬蒿之间只是小大之辩,没有什么区别。

在看见之后,哈奈尔有选择。

他要通过意识去建设潜意识,以期改变个人命运。

庄子尊重一切也无视一切,他认为潜意识应该被尊重,于是随之而行飘乎天地,物我两忘。

至于哪一种境界更高,这里就不做评判了。


北京,下雨了~

晚安, 端午安康呀!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查叔笔录。和我一起讨论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edhatforyou/article/details/10696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