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岁的生活方式,决定30岁的打开方式》小令君

最近有几件事对我影响比较大

  • 有一位长辈病逝,在河南老家里待了四天之后,赶回上海。
  • 飞机穿越气流层时引发的颠簸,让我相信死亡不再遥远。
  • 一场由期待慢慢演变成焦虑的异地恋。

刚好换了一个新的Kindle,机缘巧合之下就看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很贴切,刚好适合今年23的我看。23的年纪,不上不下,容易骄傲浮躁,却多少有了些沉稳。小令君的笔墨特别具有参考意义,它让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生活和工作。也让我平静,忙碌之余,还能安静的在书中找到些许慰藉。

书评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子设备上做这样的读书笔记,这本书的有些章节看了不下于三遍,然后,复读的时候确实能看到一些第一次所遗漏的点,后来,慢慢从整本书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最后,我再也没有了读第一遍的激动,随之而来的是小令君讲的那几个点。

简单的概括就是,职场上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的工作,走出对工作的误区。

我今年23岁,很是喜欢这种从同龄人的角度来叙述那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尤其是第一章的内容,就在年前我还在那样做,那样思考着。对于我来说,第一章的内容特别值得阅读并记载。
所以我这篇读书笔记也就只做到第一章。

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做读书笔记,收获确实蛮多的,但总的感觉下来还是觉得这种方式有些繁琐。

后面还是会继续寻找高效且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

选段

chapter one 二十几岁,你要新陈代谢,更要野蛮成长

25岁以后被生活打过的32个耳光

原文:

努力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你在努力,没有做出成绩,也不要一脸骄傲地拿出去企图获得人们的认同。别人轻松做成的是你大费周章仍未做到的,那只能更证明你的无能罢了。

点评:
这点描述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产生了“不管结果怎么样,努力了就应该得到奖励。《自控力》里有一个章节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节:某人想要减肥,然后努力锻炼一晚上之后,觉得自己付出了,可能就是需要一个苹果或者一个鸡腿等等。这种想当然的奖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原文:
不企图改变任何人

不要企图改变任何人,无论思想还是行为,即使是亲近的人。尤其对于那些固执的活在自己幻想的小世界里的人,千万不要试图去说服或者推翻他们,那就等同于往茅坑里扔炸弹,会溅你一身的不舒适。

点评:
之所以摘抄这段话,是因为我在8月19号这天还在这样做。自以为看过几本经济方面的书,在股市里赚了一些钱,就对小闫同志指手画脚,说他应该看书,我不会给他说我自己的诀窍,我会把我知道的讲出来,现在想想真是不怎么舒适。

原文:
不再随意质疑他人的能力

如果有人能做到比你高的位置,那他一定起码有个方面比你强。而你反射般的质疑和揣测,其实也暴露了自己的龌龊。

点评:
在之前工作中,会情不自禁的这样做,肯呢个是性格使然,确实犹如“反射一般”。活着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一个人的改变从观念开始,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改掉这个缺点。

原文:
追求自由和细水长流并不冲突

25岁之前觉得,自由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25岁之后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追求自由和细水长流并不矛盾,你要相信缓慢、平和的力量,踏实,安静。

点评:
今年23,慢慢着眼于长远的规划,我相信缓慢、平和的力量。

原文:
你始终会迷茫,会低潮

谁也预知人生的每个低潮期有多长,但确知的是,在每个低潮期应该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不要有“抛下一切去.......”的念头。要多读书、节制饮食、陪伴家人、早点睡觉、尽力做好手头上还在做的事情,你会好的。一定会好的。

......

依然有爱、有梦想、有生活、尽力折腾,以梦为马,山高水长。

点评:
我觉得迷茫不是坏事,因为它具有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力量。确实如小令君所说,这个让人迷茫的低潮期有多长,无从得知。我是第一次想到低潮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大多数人还谈不上选择你想过的人生

原文:

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给我发私信留言,问我“小令啊,能不能推荐一些有用的书,免得我自己去选浪费时间。”“我应该去学英语还是变成来让自己求职的时候更有竞争力你。”
我往往不知道怎么去替他们做这个选择题。

我想说的是,你才20岁。这个年纪的你,为什么要害怕浪费时间,为什么要拒绝各种学习的可能,为什么要回避所谓的错误选择?

这个年纪的你,明明该去吸收,什么都吸收,吸进去,再吐出来,像海绵一样,才会有所谓的去其糟泊,取其精华。这么年轻怎么就有了如此浓重的机会主义。

......

只能一点点的更确定,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点评:
小令君后面的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 “如果说上一代人对人生最大的迷思是有个朝九晚五的铁饭碗才算过上好日子,那么这一代人的误区就是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会幸福。”我深受其害,一直迷茫,乃至对自己工作和未来都失去了兴趣。

任何失败都是人的无能

原文: 越脱离年轻气盛,越发现,每一个站在高处一段时间的人,一定都是有能力,或者有远见格局的。

原文: 越是高处,空气越是稀薄。绝非你我谁都可以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原文: 无能,不光是没能力,也包括有能力却没有远见。

总结: 标题说的有些绝对,简而言之就是,小令君通过自己研究生求职时的一些经历来证明一个自己的观点,继而引发的一系列的阐述。

摘抄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句话,我同意这种观点 “正视自己的能力和失败,客观的反思失败的原因。也正视别人的成功,发掘别人成功的原因。不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社会、人际、家庭等其他原因。”

没人必须给你理由

原文

没人必须给你理由。若有,那也是分外之责,值得感恩。
收起玻璃心。
不如用追问理由的时间,好好想想,下一次能不能了解更多,思考更深,做的更好。

总结

小令君以公司中年轻人容易“任性”,“委屈”为论据,以此来证明工作当中每个职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而身在基层比较年轻的我们,当自己亲力亲为的某件事被否认之后,倘若不解释这些事,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闷闷不乐,怀才不遇,抱怨,气馁等等。很明显有更为理智的做法——接受并耐得住寂寞,当然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混好职场再谈自己想要的人生

原文

职场菜鸟一厢情愿地以为,我做不好现在的工作,是因为它压根不是我喜欢做的,我无法投入。只要是我喜欢做的,我一定能做好。

……

很久以前网上就流传一套说法,什么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充满热爱,才能做好一件事情。扯淡!这种安慰弱者的话你也信。

什么是精英?真正的精英就是,无论交给他的话,是喜欢还是讨厌的,是分内还是分外的,都可以用最专业的职业素养和最客观的职场判断,去把活做的漂漂亮亮的。

总结

特别赞同上面的这段话,我也深受这种类似于“安慰弱者”的话语所毒害。它在某种程度人给人以逃避责任的借口,以至于不能以高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简而言之,还是要客观理性,拿出自己的态度去做事,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乃至人生。

你的成就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和格局

原文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是思考和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他并不需要事事全能。

点评

很赞成这句话,刚好最近有跟朋友讨论此类问题,他刚晋升管理岗位,不太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eYIcengshuo/p/1316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