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全量上云的技术解析

腾讯的业务体量非常庞大,在2019年,腾讯已拥有超过了100万台服务器,其中,社交业务包括QQ和空间的体量有近20万台服务器,且分布在全国三地。

把QQ这头大象搬到云上并非易事。作为腾讯最庞大、最悠久、最复杂的业务之一,QQ各系统间存在强耦合。上云过程中需要确保对用户零影响,其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重重挑战,QQ是如何迎难而上的呢?本文即将从整体规划、方案执行、里程碑中的挑战等方面介绍其中的技术细节,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

一、整体规划

1.上云整体规划

QQ上云规划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包括业务评估、容量评估、业务架构、组织体系(比如运维职责的变化、研发流程的变化、资源预核算的变化、故障处理流程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QQ的技术体系跟着公有云进行了转变,确定迁移方案、迁移工具、风险预案、回滚预案、混合云预案、多云预案等。

以过程划分,QQ上云整体规划包含以下三个阶段。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1284198 查看本文章

(1)基础设施上云,简单说就是把基于物理网络的自研IDC设备搬到云上,使用基于虚拟网络的云CVM来搭建。

(2)微服务和容器化改造,支持自动扩缩容。

(3)架构和存储升级,全面融入云生态。

其中,基础设施上云是最底层、最基础的第一步,本文将重点介绍。

2.基础设施上云规划

基础设施上云的规划分为两个阶段。

(1)完成所有核心功能模块在云上的搭建,并调度1000万在线用户到云上。

(2)完成整体基础设施上云,并做好云上的三地调度演习。

在计划推行的过程中,腾讯内部多个技术团队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复杂挑战。然而,随着QQ逐步放量上云,面向海量服务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二、方案执行

QQ上云方案执行前,有预测试、预验证的过程。一些核心模块(譬如高并发,或延迟非常敏感的模块)在云上经过了充分压测。真正迁移后,还有更多挑战需要灵活应对。

1.QQ后台服务搬迁上云主要挑战

QQ后台服务搬迁到云上部署,有这几类主要挑战:

01 安全问题

腾讯云提供的官网VPC可以通过配置反向代理被外网访问,相比受自研环境保护的内网环境,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搬到云上貌似更容易被恶意入侵。

02 依赖问题

QQ后台服务依赖关系复杂,无法一次性将全部服务都迁到云机房。统计后发现,QQ后端主要的核心模块平均依赖40+个后端模块。其中很多是外部的模块,比如安全、架平存储,这些模块云上支持的时间未定,前期只能先穿越到自研IDC访问。

03 容灾问题

部署到云上的模块,需要通过云机房到自研机房的专线进行通信,若专线发生故障,可能导致云机房成为孤岛。一开始云机房只在广州部署,无法做到云环境内部多地容灾而后云自研云机房。

04 灰度问题

QQ即时通讯的特点,决定了用户对QQ的实时性要求很高,怎样合理灰度,做到用户对上云过程零感知,是一座需要跨越的大山。

2.面临挑战,如何解决

01 应对安全问题

结合云上的安全产品,以及原来自研的安全服务和安全策略,腾讯有一套混合云的安全通用体系。

首先在公有云的大网里,划出独立的私有网络VPC-X

即有外部访问的模块(如QQ接入层SSO、内网接入层OIDB等),可以部署在普通的VPC中,而核心业务需要做外部隔离部署。为此,QQ运维和腾讯云一起建设了没有外网环境的VPC-X专用云环境,并通过策略打通了普通VPC和VPC-X之间必要的访问路径,拒绝其他访问。

在此之上,使用网络防护以及网络安全的产品服务

云上有丰富的安全产品:主机上有主机防护,漏洞扫描;业务层有应用防护;运维有运维安全。QQ内部积累的一些安全方案,也已回馈到云上。

事实上,整个公有云的安全策略和私有云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

02  应对依赖和容灾问题

上云过程要需要进行灰度迁移,而迁移过程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自研机房和云机房的带宽穿越,为此,需提前评估自研机房到云机房所需的带宽。

假如使用城市方案,专线带宽应该跟现有的三地部署方案对齐。QQ核心系统大概需要几十G的带宽。若采用IDC方案,QQ里面有很多业务使用有状态的寻址方式,把同城内的机房全部打散访问(类似一致性哈希)。因此,把广州云当做深圳的IDC后,广州云和深圳的专线穿越会增大。参考深圳内部的IDC穿越带宽,预计需要增加几十G的带宽。

为此,开发者们评估了自研到云机房的带宽:支持QQ几大核心系统(接入、消息、状态、资料、关系链、登录)所需要的带宽为N。而所有QQ基础功能都迁移到云上,则至少需要2N的带宽。考虑到容灾问题,实际上拉了两条专线互备(防止专线被挖断形成孤岛),即为QQ上云专门搭建4N 的带宽专线。

03 应对灰度问题

QQ后台的模块众多,一下子上云并不现实,为了确保服务切换的平滑稳定,需要考虑以下情况:

(1)有问题时影响尽可能少的用户。

(2)用户数据完好性:有问题时不能导致用户数据丢失或错乱。

(3)机器维度回退:云上环境有问题时,可以随时禁用,全部切回自研环境。

(4)用户维度回退:用户登录云IP有问题,能够自动切换到自研IP,不影响用户使用QQ。

为此,需从3个维度制定灰度的3条主线:

a/用户维度

简单说,就是灰度的用户量级。主要考虑用最少用户量级来发现问题。

b/后台模块维度

其实就是哪些模块先上,哪些模块后上。主要考虑哪些模块出问题对用户的影响最小。

基本思路是:

(1)先上接入层,验证云上的链接能力;

(2)再上逻辑层,逻辑层通过一定用户量级验证没问题;

(3)再上数据层,确保用户数据一致性。 

c/后台Set维度

一个Set可以认为是一套闭环的系统,比如资料后台的一个Set,包含“接入层+资料逻辑层+资料数据层”。这个维度的灰度,可用来确定一套系统里需要多少机器上云。

对于纯逻辑层来说,每个模块上两台机器(两台是为了考虑故障容灾,只需确保有一台在工作),就可以构造一个闭环的set,但对于数据层来说,一个set需要的机器包含一份全量用户的数据拷贝。

从灰度的角度来说,逻辑层就是堆机器的过程,数据层是先上一份最小的数据拷贝,并且先只放开“读”服务,等到其他所有环境都验证可行,才切“写”服务到云上。

结合上面3个维度,总体的灰度过程是:

(1)内部验证+接入层(验证三通接入、用户级和机器级调度能力)

(2)0-100万用户+接入层灰度扩容(小规模验证,观察用户反馈)

(3)100W+逻辑层灰度及扩容

(4)100W~500W+数据层同步数据

(5)500W+数据层读

(6)500W~1000W+数据层写

(7)1000W~5000W+广州云1亿在线演习

(8)南京云+天津云+0~5000W

(9)天津云/南京云+5000W~1亿

(10)天津云/南京云/广州云新3地调度演习

(11)天津/上海自研机房下架,保留深圳自研机房观察1年

(12)深圳自研机房下架

灰度过程中,通过客户端服务质量、服务间调用延迟、全网拨测等监控指标判断业务是否有问题。另外,此时整个服务运营体系已经转变,QQ必须适应相应的调整:

(1)基础运维和公共运维团队变成由公有云的运维团队来支持。

(2)运营流程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服务SLA要跟公有云服务商一起制定。

(3)监控工具的选择,或改造原有的监控工具,或者换用云上成熟的监控SaaS服务。

三、里程碑中的挑战

基础设施上云,从用户量级的角度来考虑,主要有几个里程碑:

(1)500万是速度和质量的平衡。

(2)1000万开始迎接海量的挑战。

这里分析下每个里程碑里会遇到的重点问题:

里程碑1:五百万在线

在0到500万在线的这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可行性的问题,即各个系统怎样做好充分的验证,才能确保在云环境里成功跑起来。

01 丢包问题

丢包问题一般只是表象,真实的丢包原因隐藏着各种环境的适配问题、稳定性问题、质量问题。在QQ上云的过程中,丢包问题频繁出现,是所有问题中最棘手的。

这里列举在这个阶段遇到的两个丢包case:

case 1:网关问题。

在资料后台的搭建过程中,曾发现UDP的丢包率较大,且可稳定复现在某些用户上。通过问题定位发现,发包和收包逻辑均正常,于是怀疑数据在链路上丢了。最终发现是物理网关的问题:只要是UDP分片,且IP头后面第三个第四个字节为3503(0D AF)就必然导致丢包,同时也发现这个问题只在第一代网关设备(VSG)出现。于是腾讯找到网关设备厂商协商,把一代网关升级为二代网关(NGW),解决了该问题。

case 2:VPC缓存会话问题。

这其实是上个问题的延续。在一代网关(VSG)升级到二代网关(NGW)的过程中,触发了VPC在宿主机SDN转发实现上的一个bug,导致UDP丢包。一开始腾讯云在切换路由时是先删后加,当VPC内有NAT网关的默认路由时,就会导致流量转发到NAT网关。当路由加回来时老会话不会更新路由,因此老会话中断,而新发起的会话能正常工作。刚好自研机房有几台机器访问OIDB的UDP四元组一直不变,会话就会一直不老化,导致业务一直异常。最后这个问题靠重启业务进程解决,后续腾讯云团队也修复了这个bug。

这个时候遇到的其他丢包case还包括“专线被挖断、机器故障、机器性能问题”等,不过大多不是大面积问题,其影响范围较小,相关技术负责人能及时地解决大部分问题。

02 获取VIP问题

QQ调度系统依赖用户侧上报接入IP的可用性和耗时,来判断接入服务是否健康,并做最优的调度策略。因此,调度系统需要知道用户实际链接的对外IP(从后台角度看是TGW对外提供的VIP)。在自研环境中,TGW把VIP通过IP层的目标IP传给QQ接入层SSO,SSO通过getsockname系统调用就可以获得外网用户看到的VIP。但到了云上环境,接入层使用CLB接入,CLB传给SSO的时候,目标IP填写的是SSO所在虚拟机自身的内网IP。因此,在客户端不做升级,不修改登录协议的情况下,调度系统无法获得VIP。

解决办法之一是客户端升级协议,但这样的话老用户无法上云,无法保证上云的进度。

另一个办法是修改CLB的实现,对齐TGW,把外网IP传给SSO。在多方技术团队的努力下,最终决定按此方案实现。不过因为CLB依赖TGW/GRE的实现,还需要TGW团队、TLinux内核团队的配合,并需要将全网腾讯云的机器进行内核升级,整个修复的周期比较长,预期是3个月。

但QQ上云的进度,不能因此推迟3个月,为此,开发者们制定了一个临时方案:通过配置文件,配置VIP到RIP(Realserver IP,虚拟机内网IP)的映射关系。这个方案要RIP与VIP一对一映射,但在现网环境中,RIP到VIP的映射关系是多对多的(为了降低TGW和SSO的相互依赖,保证SSO多通路负载均衡)。在上云初期SSO机器较少的时候,人工确保一对一映射是没问题的,但随着上云机器数和用户数增多,一对一映射将无法满足现网质量要求。

里程碑2:一千万在线

从500万到1千万的阶段,云设施的基础能力已经验证没有问题,但网络质量、时延的问题更为凸显。

01 丢包问题

随着云上用户量的增长,很多新的问题被暴露出来,比较典型的还是丢包问题。

这个时候遇到的丢包问题,大概有如下这几种情况:

(1)虚拟机默认缓冲区太小。

(2)物理母机缓冲区大小设置太小。

(3)VPC会话数限制太小,VPC在实现上会存储网络访问的五元组会话,QQ后台大量使用UDP,而且因为QQ体量比较大,五元组的数量很大,超过VPC的限制。

02 批量死机问题

这是群Server在部署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3台机器一起死机,定位后发现是同一台云主机死机了。

在自研环境中,群Server是使用实体机M10来搭建的,到了云环境,采用相同内存大小的虚拟机来搭建。运维在部署的时候,若把主备本应该分开部署的机器放到同一台实体机上了,这对业务来说简直是灾难。

最后,技术同事们协商确定,由运维来确保同个模块分配的机器不能处于同一台物理机上,实现方式是:在业务同一个集群下的配置组别,打散母机。

四、找对方法,加速上云

在QQ上云过程的细节里,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也离不开一些技术工具和平台的支持。这里从“数据库的迁移模式”、“MySQL数据搬迁”、“数据中心同步”、“云管平台”、“云原生”、“TKE引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介绍。

1.数据库的迁移模式

在私有云到公有云的数据搬迁模式中,QQ有三种模式可以选择。

(1)私有组件数据迁移到公有云

腾讯内部有很多自研的数据库,像QQ的Grocery KV存储使用的是内部私有协议,云上没有对应服务。业务需要将数据从私有组件迁移到Redis。

QQ采取了冷迁移的方式,先将数据全备,然后把数据导到云上Redis集群,导完后再做新增数据追加(用数据同步中心来实现),数据同步完之后进行业务切割:留一个业务低峰期时间,比如晚上凌晨2点,花1分钟把数据路由服务从自研IDC切到公有云Redis集群上。

(2)开源组件到公有云

腾讯内部有一些业务是在开源组件之上做的二次开发(如基于单机Redis实现自研分布式Redis集群)。这些基于自研或开源组件的数据迁移到公有云上对应的数据服务,可通过DTS迁移工具来实现。

腾讯云上的DTS也可以来做自助迁移。这个工具甚至不需要运维操作,开发团队自己在DTS窗口上输入几个参数,点个搬迁按纽后即可自助搬迁。搬迁完成后还可自动切换。

(3)私有组件直接上云

有时云上暂无一些特定组件,业务也没有资源改造私有组件为云的标准服务,此时可将组件集群直接在云上部署一套,数据通过同步中心或主备备等方式搬迁到公有云上。

2.MySQL数据搬迁

QQ的MySQL数据搬迁分“主—从”和“主—备”两种模式。


主—从的模式

它通过内部的DNS类名字服务而非IP和PORT来寻址:先分配业务一个实例的名称,然后通过DNS拿到这个实例的IP端口,再去访问具体的实例。然后,从自研的IDC使用腾讯云DTS迁移工具,把数据导到云的MySQL。数据自动导入完成后,开发团队只需要在云上切换服务就可以完成数据实例的迁移。这种方式适合一些数据体量不大的业务数据迁移。

主—备的模式

即在深圳自研有数据库服务器的主和备,在云机房新部署几台备机。通过主备同步的方式,把所有数据都同步到云机房。然后将云机房的某台备机切换成主机,将自研的主机降级为备机。这样就切换为云机房主备,自研机房备的模式。

3.数据同步中心

更复杂的是数据同步中心。它适合业务量大,有全国多地分布且对延迟不敏感的业务,譬如QQ空间的点赞、发表说说等。它有如下特性:

服务模块写数据时,统一写到各地的接入代理,代理再统一写入一地;

写服务的转发存储会将新增记录同时写到各地自研或云机房,实现最终数据一致性;

用户就近读,比如华北的用户,就读华北云的这个数据存储集群,华南就读华南的数据存储集群;

通过同步中心的方式完成大规模数据的混合云同步。当要增加一个成都云区域,只需在当地增加一套同步服务。增加路由服务规则后,同步服务就会自动把数据同步到成都的云机房。

一般从深圳自研同步到上海和天津时延迟达几十毫秒,不适合金融行业等延时高敏感业务模式。

4.云管平台

之前腾讯内部的配置系统、监控系统、CMDB等都是基于私有云的管理模式。业务上云之后,它们要改造成支持混合云、多云的管理模式。譬如业务模块会有50个实例在腾讯云上,30个实例在海外云上,30个实例在内部私有云里,那么CMDB必须要支持多云的资源管理。

图中可以看到,帐号体系、预核算、企业安全、监控等应用工具或平台,都要改造以适应混合云模式。以帐号体系为例,QQ的开发者们以公有云的帐号登录云官网来购买、使用和运营公有云上的资源。但如何把帐号所使用的资源成本核算到对应的业务,员工离职或转岗后资源怎么回收或转移,帐号如何绑定给企业组织架构,云官网帐号登陆如何与内部OA鉴权等,都是必须提前解决的问题。

5.云原生

在开发方法、业务交付、云原生服务等方面,腾讯内部的TAPD研发管理工具、工蜂代码仓库、蓝盾、橘子CI、QCI、coding已集成为工具链,在云上打造了一个持续集成、持续部署的DevOps流水线闭环,QQ上云也收益于此。QQ以前是包交付,现已大量使用容器交付方式。

在微服务这块(如SF2、SPP、TAF等),QQ使用了大量的微服务框架,这些微服务框架还将进行迭代升级。

6.TKE引擎

K8S平台上,QQ用了腾讯的TKE引擎,这是一个跟K8S完全兼容的引擎。一个用户在腾讯云上买了K8S服务,自己内部也部署了K8S集群。他们的容器可以随时、同时交付到腾讯云和他们本身的K8S集群,而不用做任何改动。通过容器交付,可以不用考虑环境依赖等问题。

通过将TKE跟QQ的业务特性适配,腾讯做出了一些更能满足业务场景的K8S应用功能:

(1)跨地域

QQ是三地分布,上云后又增加了自研和云的机房属性。原生K8S不支持跨地域的,因此腾讯的TKE引擎增加了跨地域的特性。

(2)弹性伸缩能力

TKE有基于CPU负载等基础容量的弹性伸缩能力。在TKE优秀的伸缩能力之上,腾讯还做了功能叠加。根据业务长期的趋势和业务突发活动,通过算法来预估容量在什么时间窗会达到多少水位,以准备相应的容器资源来提前几小时扩容,应对突发流量。

(3)权限限制

某些业务对权限是基于IP鉴权的。比如内部的业务模块访问MySQL时,要授权MySQL给这些IP放行。容器是很难去做这种基于IP的权限管理,QQ的做法是将容器固定IP,交付时注册到CMDB上,完成鉴权等自动化交付流程。

(4)开发工具

腾讯内部有很多CI/CD的优秀工具,开发团队可以在镜像仓库选到自己适合的工具,在CI、CD、CO都能保持自己的习惯。

(5)海量业务

在管理体系、安全、审计、服务监控、日志、告警等功能特性上,腾讯增加和优化了近百个特性,满足TKE与海量业务的结合。

从腾讯自研业务上云以及一些合作伙伴的案例,可以得出上云的五大趋势:

(1)全面拥抱DevOps,研发效率更高效;

(2)内部的优秀工具上云,让云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3)彻底拥抱云原生,用云来满足业务快速迭代,资源弹性伸缩的需求;

(4)开发团队心态更加开放,主动与开源社区协同,贡献更多的功能特性;

(5)在QQ全量上云的过程中,很多问题边上云边解决。整个公有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已经被锤炼得更加成熟。

五、小结

QQ上云,好比开着火车换引擎。

现在,QQ已经把了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区域的用户全都迁到了云上,实现完整的QQ公有云上服务。是的,“开着火车换引擎”,我们做到了!

这次自研上云的成功,一方面为腾讯云的进一步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QQ自身的技术重生埋下伏笔。

QQ的未来,从此刻开始改变。

关注腾讯开发者,专业的开发都关注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aramos/article/details/10403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