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2

对于食物,我们食量有限,肚子一旦被塞满,就不觉得美味了。 同样,对于别人说的话,我们也食量有限,遇到滔滔不绝的人,用一堆废话把我们塞到撑,那么不管接下对方说出何等的金玉良言,我们也是听不进去了。话多就是会失效。如果你就是忍不住凡是都叮咛三四篇,那我的建议是: 你起码和孩子定下一个“最高等级”的约定。比方说,真正严重的、一定要听进去的事,由妈妈写字条放在孩子书桌台灯的灯座上。妈妈可以让孩子知道,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叮咛严重程度最高级,但一个季度别超过一次,多了就失效了。


聊天常用的问题,大概分几种。第一种是“填空题”加“是非题”。这种题型在聊天时很容易卡住。比方说:“请问,阿根廷的首都是?”这是填空题,你如果填不出就卡主了。如果你知道,后面就是是非题,“那你去过那里吗?”


很多人其实没有那么有魅力,但他们懂得保持距离、保持未知、保持某个程度的神秘。这就给力别人空间去发挥想象力,而别人想象出来的你,一定比真实的你丰富、多面、耐人寻味。恐怖片从哪一秒开始不再恐怖?从鬼怪被看清楚的那一秒开始。在那一秒,恐怖片变成动作片,杀鬼怪都只是动作,不再令人感到恐怖。


人渴望和厌恶的东西都很像。你把对方当大神、男神、女神,你失去了平常心,就容易变成一个紧张鬼,扰乱了自己的导航系统,飞不准方向,也降落不对地方。去参加任何必须开口说话的比赛,面对评审席上那一排看起来很威严的评审,如果太紧张,就看看他们的腰围,看看他们的皱纹....(如果这位评审腰也很细、皮肤也很光滑呢?那就想想这位评审在上大号的样子!)


练习忽视那些内心阴暗的人,进而养成自己阳光的态度,对谁都多关心两句,不会有人觉得你恶心,反而会认为你是大方成熟的人。


听别人讲话,需要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三分钟就开始吃力,坚持十五分钟就算是厉害的了。我自己演讲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会和台下的人聊几句、问些问题、调查一些意见,这样大家比较有聊天的感觉,不太像是在教室听课。


不知道该聊什么的时候,聊吃的。


没知识、没见解、没幽默感,这些也许都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改进。可是对生命中出现的人、事、物怀抱热情、深感兴趣,这是你一念之间就能改变的。我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她只要和别人交换名片,在双手接过名片时,她都会看着对方的名片,把对方的名字读一遍。交换名片的人被对方清晰念出自己的名字,还是会有一种被郑重对待的感受。况且,如果姓名中有些可聊的细节,比方对方中文名字明明很传统,外文名却取了一个法国名,这当然也是不错的谈话材料,而且能加深彼此的印象。上面所说都是表面的事,最能打动人心的其实是你具体显示了你对面前的这个人“感兴趣”。


当你想说服别人,而别人抓不到你的重点时,你会需要举例。比方说,你想主张“地窄人稠的台湾,绝对承受不起核电厂污染会带来的后果”,那你在试图说服别人之前,就可以先考考自己是否举得出例子,证明你的主张,令对方听懂。


我主持《康熙来了》,每集都要开场。我尽量避免直接讲“今日主题”,我不太会说:“今晚我们要谈高薪的工作。”我可能宁愿说:“你看我和S的对面,坐了十个这么年轻的人,他们看起来也没有被折磨得很惨,可是为什么他们每个月领的钱是同龄人的五倍?”
你用呆板的说法,就会得到呆板的反应。你用比较有滋味的说法,就可能得到比较有滋味的反应。


敏感的话题最好由不敏感的角度切入。
主管听说有其他公司来挖角他的下属小张,他知道必须给小张加薪了,可是主管又不希望加薪的幅度不要超过小张的期望太多。
“小张,如果可以随便你开口,你希望你一个月的薪水拿多少?”主管问。
“随便我开口吗?那一千万好了。”小张笑着回答。
主管跟着笑几句,还真的跟小张聊了几句地球上月薪高达一千万的人物。这样聊了一些“国际见闻”之后,主管再绕回来,比较正经的问小张:“所以讲真的,接下来的薪水,你大概一个月多少可以满意呢?”
这也是穿针引线,有了前面的打哈哈,后面再探寻小张的心意,小张的戒心应该会低一些。如果已上来就明刀明枪地直接问,后面的谈话就可能必须硬碰硬了。
成语“声东击西”,“指桑骂槐”都有差不多这个意思。

猜你喜欢

转载自hochiang.iteye.com/blog/217174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