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开山开路

计算机网络基础


【1】三网融合

  • 三类网络:

(1)电信网络:提供电话、电报、传真等服务
(2)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
(3)计算机网络:用户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 渐渐的三网融合成了一个网络——计算机网络

【2】互连网和互联网

  • 网:局部范围内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 网: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范围最广的互连网
  •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1)连通性 connectivity
(2)共享性 sharing

  • 互联网的两种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 C/S方式

  • 描述进程间的服务和被服务关系
  •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向远程服务器发送请求

(2)对等方式 P2P(Peer to Peer)

  • 不区分服务的请求方和提供方

【3】电路交换

  • 电路交换由电话连通的方式变化而来
  • 核心部件:交换机
  • 交换(switching):转接的意思
  • 把一条电话线连接到另一条电话线
  • 动态的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要建立连接):

1. 建立连接: 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
2. 通信: 主叫和被叫双方数据传输
3. 释放连接: 释放之间建立的通路资源

  • 电路交换的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据具有突发性,而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导致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低

【4】分组交换

  •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数据段
  • 传输数据过程中,给每一个分组加上特定的首字段
  • 接收端在接收到所有的分组后,按照顺序重新组合好报文
  •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 分组交换网中的路由器会按照每一个分组的首部地址信息,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
  • 每一个分组都是独立的,各自选择路径,只要最后能到达目的地即可,到达时间也不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分组交换网中的路由器完成存储转发
  • 分组交换的优点:

(1)灵活:每一个分组独立的选择路径
(2)高效: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可以不用建立连接
(4)可靠: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 分组交换的不足:

(1)时延: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
(2)分组首部携带的信息增加了资源开销

【5】报文交换

  • 报文交换也是存储转发
  • 整个报文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在路由器中全部存储下来后再转发

导致时延较大

【6】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

交换方式 特点
电路交换 若传输数据较大,连接建立时间可以忽略,则选择电路交换,传输速率更好
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不需要预先分配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信道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电路交换:需要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速率较快,直达终点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存储转发,时延较大
(3)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时延小,效率高

【7】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网络 特点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作用范围通常几十到几千公里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作用距离5~50公里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作用距离较小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范围更小

【8】接入网 AN(Access Network)

  • 又叫:“本地接入网”和“居民接入网”
  • 接入网是从某个用户端系统到互联网中的第一个路由器(边缘路由器)之间的一种网络

理解为:你和互联网之间的桥梁

  • 很多接入网属于局域网

【9】时延

  • 时延的几种类型:

(1)发送时延
(2)传播时延
(3)处理时延
(4)排队时延

  •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时延利用率:当信道利用率越大,时延越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协议三要素

  1.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格式
  2.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1】OSI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OSI模型中对等层之间传输的数据单位叫做PDU

  • SDU (Service Data Unit 服务数据单元):

OSI模型中上下层之间传输的数据单位叫做SDU

  • 各层协议就是对等层之间传输数据的规定

  • 协议与服务

(1)协议:水平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
(2)服务:垂直的,上下层之间的接口实现数据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模型中的路由器最多使用到网络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478378/article/details/10617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