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写出让人更易懂的代码

《代码简洁之道》:注释的目的是弥补代码自身在表达上的不足





Google Python命名规范

module_name,  模块

package_name,  包

ClassName,  类

method_name,  方法

ExceptionName,   异常

function_name,  函数

GLOBAL_VAR_NAME, 全局变量

instance_var_name,  实例

function_parameter_name,   参数

local_var_name.  本变量

 

总是使用首字母大写单词串。如MyClass。内部类可以使用额外的前导下划线。

 

函数&方法    

小写+下划线

*注意*:混合大小写仅被允许用于这种风格已经占据优势的时候,以便保持向后兼容。

 

函数和方法的参数
如果一个函数的参数名称和保留的关键字冲突,通常使用一个后缀下划线

 

全局变量
对于from M import *导入语句,如果想阻止导入模块内的全局变量可以使用旧有的规范,在全局变量上加一个前导的下划线。
*注意*:应避免使用全局变量

 

变量

小写,由下划线连接各个单词。如color = WHITE,this_is_a_variable = 1
*注意*:
1.不论是类成员变量还是全局变量,均不使用 m 或 g 前缀。
2.私有类成员使用单一下划线前缀标识。
3.变量名不应带有类型信息,因为Python是动态类型语言。如 iValue、names_list、dict_obj 等都是不好的命名。

 

常量
常量名所有字母大写,由下划线连接各个单词如MAX_OVERFLOW,TOTAL。

 

异常
以“Error”作为后缀。

 

文件名
全小写,可使用下划线

 


应该是简短的、小写的名字。如果下划线可以改善可读性可以加入。如mypackage。

 

模块
与包的规范同。如mymodule。

 

缩写
命名应当尽量使用全拼写的单词,缩写的情况有如下两种:
1.常用的缩写,如XML、ID等,在命名时也应只大写首字母,如XmlParser。
2.命名中含有长单词,对某个单词进行缩写。这时应使用约定成俗的缩写方式。

例如:
function 缩写为 fn
text 缩写为 txt
object 缩写为 obj
count 缩写为 cnt
number 缩写为 num,等。


前导后缀下划线
一个前导下划线:表示非公有。
一个后缀下划线:避免关键字冲突。
两个前导下划线:当命名一个类属性引起名称冲突时使用。
两个前导和后缀下划线:“魔”(有特殊用图)对象或者属性,例如__init__或者__file__。绝对不要创造这样的名字,而只是使用它们。
*注意*:关于下划线的使用存在一些争议。

 

特定命名方式
主要是指 __xxx__ 形式的系统保留字命名法。项目中也可以使用这种命名,它的意义在于这种形式的变量是只读的,这种形式的类成员函数尽量不要重载。如
class Bas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id, parent = None):
self.__id__ = id
self.__parent__ = parent
def __message__(self, msgid):

其中 __id__、__parent__ 和 __message__ 都采用了系统保留字命名法。


有关pythonic:

大小判断:

if a > b and b > c:

改成

if a > b > c:

打开文件:

f = open('a.txt')
try:
    data = f.read()
finally:
    f.close()

改成

with open('a.txt') as f:
    data = f.read()


交换变量值:

a, b = b, a


使用多重赋值:

#打印第一列

a = [[1, 2], [3, 4],[5, 6], [7, 8]]
for i in a[0]:
    print(i)

改成
a = [[1, 2], [3, 4],[5, 6], [7, 8]]
for i, k in a:
    print(i)


使用列表推导:

# 生成1-100的奇数
result = []
for i in range(100):
    if i % 2 == 1:
        result.append(i)

改成:

# 生成1-100的奇数
odd = [i for i in range(1, 100) if i % 2 == 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jt735029684/article/details/804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