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安全认知

操作系统的结构也和操作系统历史类似,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在操作系统刚刚出现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操作系统的存在,也没有将那些库函数称为操作系统。那个时候,人们

想到什么功能,就把那个功能加进来,并没有对所有的功能进行统筹兼职的计划。自然,那个时候的操作系统就是杂乱的、无结构的。

而随着操作系统的演化,人们对操作系统的认知逐步加深,操作系统慢慢多了一些结构。各种功能归为不同的功能块,每个功能块相互独立,又经过固定的界面互相联系。

任意一个功能块都可以调用另一个功能块的服务。整个操作系统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单一体,运行在内核态下,为用户提供服务。

后来人们发现单一体的操作系统结构有很多缺点:功能块之间的关系复杂,修改任意功能块导致其他所有功能块都需要修改,从而导致操作系统设计开发困难;这种没有层次关

系的网状联系容易造成循环调用,形成死锁,从而导致操作系统可靠性降低。

后来,人们将操作系统的功能分成不同层次,低层次的功能为紧邻其上一个层次的功能提供服务,而高层次的功能又为更高一个层次的功能提供服务。

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都在内核态下运行,会导致操作系统效率低下。这是因为,从用户态转换为内核态是有时间成本的。其次,在内核态运行的程序可以访问所有资源,因此其

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十分要。在操作系统规模很大时,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变得很难达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微内核结构“,即只将操

作系统核心中的核心放在内核态运行,其他功能都移到用户态运行。这样就同时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课程链接:  http://click.aliyun.com/m/36987/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mvip01/article/details/8048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