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实例化时属性加载顺序

对象实例化加载顺序

 Person p = new Person();

1.如果Person存在父类,则jvm按代码顺序加载父类的静态成员,然后再加载子类的静态成员。(静态成员:静态变量、静态代码块)

2.然后调用父类中的匿名代码块及父类中构造器(具体条用哪一个构造器由子类中的super关键字决定)

3.最后调用子类中的匿名代码块,子类中构造器。

总结:父类静态成员->子类静态成员->父类匿名代码块->父类构造方法->子类匿名代码块->子类构造方法

之前我一直认为java中一个子类实例化时调用父类构造器(super())是为了产生一个父类对象,就像现实中如果要有儿子就必须先有父亲是一样的、但是最近觉得这个思路并不对。如果调用父类构造器是为了先创建一个父类对象的话,那么堆中岂不是存在了大量的垃圾对象?这样的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子类调用父类构造器不是为了产生父类对象,那么子类调用父类构造器都的意义呢?

参考百度上面的一些说法,最后我认为“构造器是用来初始化对象的”。

也就是说,父类的构造器是为了用来初始化父类中的成员变量,既然父类对象没有被创建,那么要对谁进行初始化呢?对子类对象,子类对象中继承有父类中的一些成员变量。而这些成员变量就可以在父类构造器中进行初始化,当然也可以在子类构造器中进行初始化。这个子类对象可以在父类匿名方法块及父类构造器中通过this访问,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在执行匿名方法块之前,这个子类对象就已经被创建完毕了。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原创文章 25 获赞 16 访问量 8609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914581/article/details/8093843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