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大话移动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书笔记 |《大话移动通信》
读书笔记 |《大话移动通信》
  • 书籍信息
    • 书名:《大话移动通信》
    • 作者:丁奇 阳桢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本书解决的问题
    • 初识移动通信
    • 构建移动通信学习基本脉络框架
  • 书籍内容结构
    • 第一章:点对点的无线通信——从贝尔到莫尔斯
      • 1.1、现代移动通信系统架构
        • a.模拟通信系统
        • b.数字通信系统
      • 1.2、信号的传输以及信号分析
      • 1.3、信号的A/D转换
        • 采样(采样定理)、量化、编码
      • 1.4、无线信道
        • 无线信道的几个特征:信道带宽、信道容量、时延扩展、信号衰落、多普勒效应
    • 第二章:从电台到大哥大
      • 2.1、点对点的无线通信
        • 电报
      • 2.2、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
        • 广播
      • 2.3、对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
        • a.模拟通信网
        • b.数字通信网
    • 第三章:小笨设计的GSM网络——在云端的邮政局
      • 3.1、GSM网络的基本概述
        • a.移动交换中心——MSC
        • b.基站控制器——BSC
      • 3.2、GSM网络的工作流程
        • a.欲通信,先同步
        • b.欲接入,先申请
        • c.欲对话,先寻人
        • d.先寒暄,后长谈
    • 第四章:小笨设计的WCDMA网络——在云端的物流公司
      • 4.1、WCDMA的基本概述
        • a.WCDMA的网络结构
        • b.分层服务
        • c.码资源共享
        • d.快速调度
        • f.自适应编码
        • g.高阶调制
        • h.ARQ
      • 4.2、WCDMA的一些概念
        • a.OVSF码
        • b.扰码
    • 第五章:TD-SCDMA,中国造
      • 5.1、TD-SCDMA的发展
        • TD-SCDMA的发展过程始于1998年初,百在当时的邮电部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由原电信科学技术度研究院组织队伍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我国的TD-SCDMA建议草案。该标准草案以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接问力切换、时分双工为主要特点,于ITU征集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答候选方回案的截止日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U,从而成为IMT-2000的15个候选方案之一。ITU综合了各评估组的评估结果。在1999年11月赫尔辛基ITU-RTG8/1第18次会议上和答2000年5月伊斯坦布尔的ITU-R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CDMATDD制式的方案之一。
      • 5.2、TD-SCDMA的主要技术
        • (1)时分双工方式(Time Division Duplexing);
        • (2)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
        • (3)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 (4)上行同步(Uplink Synchronous);
        • (5)软件无线电(Soft Radio);
        • (6)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 (7)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
        • (8)接力切换(Baton Handover);
        • (9)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5] 。
    • 第六章:CDMA2000,高通最后的独行
      • 6.1、CDMA2000的特点
        • 1、系统容量大:理论上,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情况下,CDMA移动网比模拟网容量大20倍,实际使用中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要大4-5倍。
        • 2、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的增加相当于背景噪声的增加,造成话zd音质量的下降。但对用户数并无限制,操作者可在容量和话音质量之间折衷考虑。另外,多小区之间可根据话务量
        • 3、频率规划简单:用户按不同的序列码区分,所以不相同CDMA载波可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网回络规划灵活,扩展简单。
        • 4、建网成本低答:CDMA技术通过在每个蜂窝的每个部分使用相同的频率,简化了整个系统的规划,在不降低话务量的情况下减少所需站点的数量从而降低部署和操作成本。CDMA网络覆盖范围大,系统容量高,所需基站少,降低了建网成本
      • 6.2、CDMA 1X与GPRS
      • 6.3、EV-DO与EV-DV
    • 第七章:LTE网络——更扁平,更高效
      • 7.1、LTE的发展以及概述
        • LTE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LTE的当前目标是借助新技术和调制方法提升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传输速度,如新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LTE的远期目标是简化和重新设计网络体系结构,使其成为IP化网络,这有助于减少3G转换中的潜在不良因素。
        • LTE技术主要存在TDD和FDD两种主流模式,两种模式各具特色。其中,FDD-LTE在国际中应用广泛,而TD-LTE在我国较为常见
      • 7.2、LTE的关键技术OFDM
      • 7.3、MIMO技术
      • 7.4、LTE的核心思想及物理层结构与流程
    • 第八章:迈向4G——LTE——Advanced
      • 8.1、4G愿景
      • 8.2、LTE-Advanced
        • LTE-Advanced(LTE-A)是LTE的演进版本,其目的是为满足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市场的更高需求和更多应用,满足和超过IMT-Advanced的需求,同时还保持对LTE较好的后向兼容性。LTE-A采用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上/下行多天线增强(Enhanced UL/DL MIMO)、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x&Rx)、中继(Relay)、异构网干扰协调增强(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Heterogeneous Network)等关键技术,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峰值频谱效率、小区平均谱效率以及小区边界用户性能,同时也能提高整个网络的组网效率
    • 第九章:通信界的规则制定者——3GPP
      • 9.1、3GPP简介
        • 3GPP成立于1998年12月,多个电信标准组织伙伴共同签署了《第三代伙伴计划协议》。3GPP最初的工作范围是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定全球适用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基于的是发展的GSM核心网络和它们所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是UMTS。随后3GPP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改进,增加了对UTRA长期演进系统的研究和标准制定。目前有欧洲的ETSI、美国的ATIS、日本的TTC、ARIB、韩国的TTA、印度的TSDSI以及我国的CCSA作为3GPP的7个组织伙伴(OP)。目前独立成员超过550多个,此外,3GPP还有TD-SCDMA产业联盟(TDIA)、TD-SCDMA论坛、CDMA发展组织(CDG)等13个市场伙伴(MRP)。
        • 3GPP的组织结构中,项目协调组(PCG)是最高管理机构,代表OP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如负责3GPP组织架构、时间计划、工作分配等。技术方面的工作由技术规范组(TSG)完成。目前3GPP共分为3个TSG(之前为5个TSG,后CN和T合并为CT,GERAN被撤销)分别为TSG RAN(无线接入网)、TSG SA(业务与系统)、TSG CT(核心网与终端)。每一个TSG下面又分为多个工作组(WG),每个WG分别承担具体的任务,目前共有16个WG。如TSG RAN分为RAN WG1(无线层1)、RAN WG2(无线层2和层3)、RAN WG3(无线网络架构和接口)、RAN WG4(射频性能)、RAN WG5(终端一致性测试)和RAN WG6(GERAN无线协议)6个工作组。
      • 9.2、不同版本3GPP协议
        • 1、99版本
        • 2、Release4
        • 3、Release5
        • 4、Release6
        • 5.Release7
        • 6.Release8:
        • 7.Release9
    • 第十章:初识网规网优
  • 思考及总结
    •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专业的学习情况以及结合《大话移动通信》这本书的基本脉络总结出的框架,接下来说说读这本书的感受。
    • 首先是通俗易懂,作为一名通信工程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明显感到专业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材都比较注重对知识原理的讲解以及相关的数学推导,因此教材读起来比较困难且枯燥,而且难以把握。但是《大话移动通信》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将移动通信学习的脉络框架勾勒出来,在我认为这本书的科普性远大于专业性。另外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他不一上来就给你长篇大论,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读者引导,颇有一种“清风徐来”之感。因此,阅读的难度便大幅降低,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对我这种初学者的友善。
    • 其次是风趣幽默,作为一本科普性质的书籍,它更注重读者对移动通信的感性认知,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使读者直观的感受移动通信。另外,从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来看,比较侧重的使GSM的相关技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并不是逐词逐句的读完,而是首先阅读分析它的目录,根据专业课学习的需要有选择性的看。读完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梳理了知识的架构,补充了自身一些不足。
发布了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57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4995498/article/details/10575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