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现实的墙 | 众猎创始人Tony Guo和他的猎界风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第一次见到Tony Guo是在过年假期前几天。

向后抿得一丝不苟的头发,稳重、合身而妥帖的西装,构成了我对这位时年37岁,正是事业冲刺期的猎企老板的最初印象。

在上海生活十几年,Tony已经完美融入了这个既有精致格调面子,又有商业文明里子的魔幻大都市。但在山东出生、长大、完成求学生涯的他,骨子里仍有着山东人令人称道的豪爽与义气。

「众猎」,这个念起来在带有一丝梁山好汉意味的名字,恰恰寄托了他在行业滚滚大潮中不变的坚持。

配图 | Tony在猎头千人大会上分享

//////////

一直在路上

2011年,30岁的 Tony Guo 决定创业。

那时的他正在一家老牌外资猎头公司担任中国区最年轻的总监,有好几个团队同时向他汇报,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却是「当时我想,作为一个猎头管理者,既不用联系客户,又用不联系候选人,公司也不是自己的,个人价值又能体现在哪呢?」

这种状态下,他强制将自己推出舒适区。而时间回到2005年,他选择从五百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位置上华丽转身,加入猎头行业,也正是抱着同样一种想法——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1112737 查看本文章

找寻实现个人价值更好的途径。

在与 Tony 聊天的两个小时之中,他很多次地表现出自己不甘、不服与不满足的劲头,而我觉得,正是这些让他能一路走到今天。

即使过了许多年,他已经创立起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那些初出茅庐时的趣事与糗事、遇过的坎和踩过的坑、挺过去之后的欣喜与满足,回忆起来仍旧是历历在目。

毕业之后即进入五百强跨国公司做管培生,Tony 的职业之途拥有让人羡艳的开场,作为在HR管培生数以千计的候选人里脱颖而出的五位之一,他完全有自豪的资本。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招聘官说的话,也成为他最终接下这份offer的原因。「他说:‘我们是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公司,而你能在这样的公司里做管理人的工作,你还有什么管不了的呢?’ 我一听再一想,对啊,可不就是那么回事!」

跟大部分毕业生一样,初踏入社会时的 Tony 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在他的想象中,500强外企就应该是每天西装革履,坐在高档明亮的办公室里,和各路精英谈笑风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配图 | 众猎的会议室

或许这才是当时Tony想象中的样子吧

然而,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坎,也就来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让人啼笑皆非的落差。

结束在总部几个月的培养期后,开启了管培生们的轮岗生活,而在他所在的零售行业,这意味着要在各个门店学习做各种事情。「面包房、果蔬部这类我都做过。」刚毕业的那半年,他现在想来还真是颇具有戏剧感。

虽然有各方面的困难,但 Tony 还是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先是留在了门店里做HR,后又因为表现优异调回总部,然后再用两年的时间做到了做到管理岗位…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离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更近一步。

但对他来说,拥有了更高更宽的眼界,随之而来的反倒是更多的困惑。

十年前的零售行业,HR作为支持性的部门,始终不是一家企业核心的业务,在公司的话语权也很难争取,相信做过HR的人都会有深刻的感悟。

「又想要做核心的工作,又与人力资源相关,那猎头真是不二之选了。」说起进入猎头行业的契机,他也觉得非常顺理成章,而在不久之后,就有一个机会与他不期而遇。

当时,一家美国老牌猎头公司正要建立自己的零售团队,于是找到了Tony。「我们聊了一次之后,双方都感觉很好。第二次见面我还想继续聊的时候,当时的老板,一个英国人,直接拿着合同和我说‘SIGN IT!’。我还吓了一跳,怎么就签合同了,不是还要聊吗?」

刚刚转行的时候,Tony说自己整个人都沉浸在兴奋的状态中。Case没那么多,就自个儿拿资料学,再主动要Case做,做起来也都是Full Mapping,还真让他一下做出不少成绩来。

这个时期,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之前做了三轮都没做出来的Case,帮法国一个做高档窗帘的公司找中国的Sales GM。

「一开始把建材公司的人找了一遍都没结果,后来我想,不一定非要卖过窗帘嘛,只要能以B2B的模式把东西卖给五星级酒店,应该就是合适的人。」想通了之后,仿佛来到了一个宝库,地毯、桌子、食品等等,这些公司他都一个个找过去,最后在一家卫浴公司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但兴奋过头了有时候也会带来一点麻烦,甚至是差点要被Fire的大麻烦。

「不久之后又给了我个Case,是一个著名奢侈品品牌的区域总经理,为了调研,我很兴奋地跑到人家店里找店长聊,聊高兴了,说了句‘以后找工作的话找我啊!’」一句无心之语给他惹了大祸,第二天回到公司,被老板拍着桌子痛骂了一顿,因为客户昨天投诉有人去挖他们的员工。

受到打击的Tony憋了一股子气,发誓就要做到最好让他们都看着,甚至想象过等有一天自己可以冲进老板办公室,优雅又骄傲地把辞职信拍在桌子上。

「半年吧,我就做到当时最好的Search Consultant了,当初痛骂我的老板,我们也成为了非常亲密的朋友。」他说。

每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直到离开先前公司自己创业,Tony其实都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凭着一骨子韧劲不断克服与突破着。

似乎当人生来到某一个时间点,都会开始自问「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这是我想要的吗?」而这种对自我的剖析与寻找是好是坏,它会将我们带向何处?一切还都是未完待续。

//////////

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

Tony告诉我说,在早些年,公司叫做「FTPChina」而不是「众猎」。

「当我决定创业的时候,在行业里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所以一开始肯定会尝到甜头。」可能因为猎头更重厚积薄发,猎头创业者们路一般都走得更稳一些。

有人将大部分创业者的烦恼都归于——「没钱」,但就我采访过的那么多位猎头创业者来说,几乎没有人提到为「钱」犯难这个问题。

更加突出的往往在于团队的管理,也就是「人」的问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配图 | 众猎的制胜法宝是所有的「人」

「猎头是人合型的行业。」Tony这样形容道。

刚创业的那几年,他坚持着小而美的路线,用他的话说是「建一个精品的作坊」。

但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的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同时也没有余力去进行核心业务外的员工培养、市场宣传等工作…所以,它的抗风险能力其实是很弱的。

Tony慢慢有了一丝危机感,「自己带来的资源,总一定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

随后发生的事情印证了他的担忧,也成为了他痛而思变的引子与契机:「当有成员面临优厚的条件决定离开时,虽然很想挽留他们,但自己却没有理由与底气,去「阻止」这些曾经陪伴自己创业的同伴做出他们认为的更好的选择。」

「只有公司发展,才能给员工创造个人发展的空间。」Tony花了三年,走了不少弯路,才慢慢想通了这句话。

我问他,听说你现在自己也有在做一些投资,那么你选择加快公司规模扩张的脚步,是否还有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看,察觉到猎头行业正被资本加速「侵蚀」的原因?

他给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资本对猎头行业的介入是不明显的,整个行业以不断地分裂为动力向前发展;但在尤其是在近几年,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行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他向我分享他对猎头行业的分析与看法。

资本对一个行业介入的结果我们现在都看得到,互联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么是否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如果资本的脚步没有停下来,猎头行业也会一样,出现一个个庞然大物,小公司要么选择被吞并要么选择消亡?

不愿意做那个在未来被「挤压生存空间」的小公司,在这个头部公司形成的阶段,Tony想要赶上时代与变化的步伐。

于是,「众猎「这个名字,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诞生了,而其英文名 Connected . R 也有一样的内涵。汇集一众优秀的猎头顾问(Recruiters),深度挖掘其中的关系(Relationship)和资源(Resources)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配图 | 众猎获得“最具发展潜力奖”现场

群策群力下,它得到的好处远远不止1+1=2这么简单。

现在的众猎,除了猎头业务能够覆盖整整十个行业之外,也有余力踏足RPO/BPO与人力资源市场咨询和调研领域,有余力做好人才的选用育留…无怪乎规模效应对企业的诱惑力那么大。

有人说,创业就像一双美丽的红舞鞋,当你选择穿上它,你就必须不停地跳舞。可能你最初只想跳一支交谊舞,但穿上却发现它是双霹雳舞鞋,而你压根不会跳霹雳舞。

一开始可能只是想做点事情,但为了不辜负同伴的信任,考虑到每个人的发展前途,就需要把公司做大,要做大就要招更多的人,然后要管的东西就越多…许多创业者往往就倒在这一环。

但相较于他们,Tony很好地转换好了自己在公司里的角色定位。

Top Biller 出身,也曾用 Team Leader 的想法经营公司,Tony告诉我,现在的他想成为一个在幕后默默支撑公司和员工发展的人。

「我在公司主要就做三件事:Marketing、Supporting、还有核心团队的Building。」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配图 | Tony希望在幕后支撑大家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一是身体力行地成为公司的「代言人」,二是给努力打拼的员工提供可放松休憩的港湾与坚实的后盾,三是找到可托付可信任的合伙人,最终都是为了推公司、推员工一把。

其中最有挑战的就是寻找合伙人了。现在众猎已经有7位合伙人,但相比于他预期中的12人,还缺少5位。

他之们中有Tony认识好十多年年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也有后来他在市场上挖掘到的Top级别人才。「找到他们是很容易的,盯着目标的领域,主动出击就行了,但让他们同意加入众猎,与我一同发展,这是不容易的。」他跟我讲述,自己是如何寻找与说服这些在行业里有十几年经验的老炮们,「我会在用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多次与他们深度沟通,将我们的现状毫无保留地一条条分析给他们看,然后帮他们做swot分析:我们的优势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他能得到什么,有什么风险…不夸大也不美化。」

虽然不像真的梁山好汉那样一呼百应,但Tony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实在与真诚,慢慢将大家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理想与目标努力。

「37岁,也是奔四的年纪了,当初不知天高地厚,立誓要改变世界,现在现实了很多,就希望能让员工们通过在众猎工作,能够有一份体面的生活,能有一个有想象空间的未来。」

他是这样想的,这样向大家承诺的,也是如自己的承诺那样为大家兑现的。

「work hard, play hard, no drama! 」这是众猎的Slogan。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配图 | 看来这句话大家都很认可

前半句没什么特别的,但后半句,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细细一品,简单几个词竟也品出了些独特的味道。

在大城市打拼,与同事相处的时间可能比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是可信任的同伴、是分享共同爱好的玩伴,而不是盯着眼前的一些东西不断内耗。

「办公室政治是要坚决扼杀的,工作本来就挺累的,不要认为地创造一些东西让大家更累了。」Tony告诉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句话来作为slogan,就是想让公司的氛围能够「简单快乐」。「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是可以做好我们的小环境。」

很朴素的期望,听起来也容易,但却是大部分公司怎么都做不到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配图 | 轻松简单的公司氛围

「希望众猎能成为那些在猎头行业深钻的人最后落脚的一站,和那些没有经验,却想加入猎头行业的人的第一站。」问到未来的目标,他给了我这样的答案。

//////////

对话:未来的故事有你们

不少公司在发展到百人以上规模的时候,都会开始面临组织管理上的挑战。

带着学习,也带着为其他处在困扰中的管理者们取经的目的,在专访的后半段,我问了Tony许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多的是需要向前人讨教的地方。」虽然这么自谦,他却也没推辞,欣然地开始为我分享自己的经验。

谷露: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猎头?而你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公司的人才?

Tony Guo:

我认为,第一,你可以年轻,但思维要够成熟,明白有付出才能有收获;第二,有良好的双商水平,智商体现在你能更好地理解职位需求、更准地找到候选人,情商体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候选人、影响客户;第三是个人的韧劲,愈挫愈勇,猎头是一个要经常直面拒绝的工作。

但见过的人越多,对于自己主观判断的质疑也就越大,一些乍一看很优秀的人,却不是很适合做猎头,反倒一开始可能默默地、不引人注目的人,能将工作完成地非常好。

所以我们现在选择宽进严出的Trainee制度,只要你想尝试一下,我们就愿意给你机会去实践,试试自己到底行不行。

再者,既然主观判断不够严谨,我们也引入了两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测试它们,甚至将公司所有人都用这两套体系评价了一遍,发现那些优秀的顾问,在科学体系下的表现有非常大的重合度,于是我们便以这为理想条件,作为挑选人才的基准。

谷露:对于90后甚至95后一代的员工,你怎么看?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足以委托大任吗?

Tony Guo:

我之前在RECC的大会上参加《猎头说》,发言的主题就是《猎场的老炮和新生代》,讲了我对年轻职场人管理的感悟。

我自己就曾经是开放的文化与机制的受益者,我没创业之前,升任总监的时候也才28岁,同级别很多都是45岁以上的老外,那时我就相当于现在的90后。

所以我完全鼓励年轻人追求个人提升,也对年轻的 Leader 们没有偏见。只要个人能力与领导能力到了、经验水平到了、成绩到了,资历不应该成为限制,在众猎,跳级晋升也是常有的事。

谷露:你认为,众猎除了在行业内不断深挖之外,还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呢?

Tony Guo:

我认为是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现在实行核心合伙人加上自培养团队的模式,比起某些新兴公司过度依靠外部成熟的人才补充,我们希望能够依靠培养自己的团队来做到「断奶」。

对于不同经验阶段的员工,我们有三套培养体系:「新生训练营」、「卓越顾问」和「众猎商学院」。

内部员工老带新辅助外部专业讲师,我本人就会亲自负责这三套体系的研发、更新和实施。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内部员工培训,个人能获得成长,公司同样也能获得很大收益,这是双赢的事。

谷露:众猎的员工流动率情况怎么样?你有什么核心员工保留的好方法吗?

Tony Guo:

除了 Trainee Program 外,我们员工的流动率维持在远低于市场的水平,想留住员工,就要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比如我们的合伙人们,他们自己本身的客户与资源积累都几乎到顶端了,那他们还要什么?要团队、要公司的支持、要好的分配机制,甚至要比自己开公司获得的回报更多。

又比如说一些出色的顾问,他们要什么?要可见的个人发展、要通畅的晋升道路。这些,都是他们留下来的根源。

我一直都跟我的伙伴说这样一句话:「眼前的利润,我们一起分享;未来的故事,你们都有一份。」

//////////

后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配图 | 「文青吉他」+「商务精英范」

在聊天中Tony提到了自己曾经玩乐队也拍电影,不时还喜欢写写东西,可以说是个「文青」,而后创业的颇有所成,在一些人的眼中他又是个「商人」

在一些过时的固有印象中,「文青」和「商人」是身处两个不同的世界的人,永远不会有交集——「文青」闲云野鹤、情怀至上、却脱离现实;「商人」杀伐果断、坚持不懈、却重利忘义。

当一个文青选择成为商人,两个角色特质便在Tony的身上形成了异常和谐的交融,不虚无也不庸俗,真诚果断、坚持初心、踏实走好每一步…

与他的对话,落笔时再回顾一遍,仍是觉得受益颇多。

发布了2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 · 访问量 429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738891/article/details/888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