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模块化编程的原因

有一个帖子讨论了模块化编程的优缺点:
模块化编程优缺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是什么?

l来自百科搜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内容摘自模块化编程思想

为什么?

看到一个在刚开始学习编程时候的知识点:
程序遵循的标准是“低内聚高耦合”

降低耦合度的方法

1、 多使用模块化编程的思想,在编写之初,模块需要做什么功能、以后需要做哪些扩展,需要长时间的考虑。

2、模块的功能化分尽可能的明确。也可以参考生成动态库的原则,删除一个模块(在不调用的情况下)不影响到程序的正常运行。同时暴露出清晰的接口方便其他人调用。

3、尽量少使用全局变量。除了设备配置外,尽量不要使用其他全局变量。模块内可使用仅在模块内有效的变量,引出接口供其他地方使用。

4、同时遵循一个定义只在一个地方出现。

5、多用设计模式,比如采用MVC(模型-视图-控制)的设计模式就可以降低界面与业务逻辑的耦合度。

6、少使用类的继承,类属性和方法的声明少用public,多用private关键字。多用接口隐藏实现的细节。

怎么用?

模块化的原则

我的原则是无论是做哪方面的程序设计,在前期规划之前,即便花很久的时间,也需要细化为几个方面。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单独的模块后。个人认为模块化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模块的功能要尽可能独立,模块的对外接口要清晰明了。

模块的独立性原则表现在模块完成独立的功能,与其他模块的联系应该尽可能得简单,各个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模块的规模要适当。

模块的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模块的功能太强,可读性就会较差,若模块的功能太弱,就会有很多的接口。太小的模块尽量做成工具类的接口,除了方便以后使用还能简化代码。如果模块功能太强,尽量做到模块的分解(见第三点)。模块功能尽量使用回调或是switch case的嵌套来实现。这样后续开发人员可以在不读懂全部代码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的维护或是扩展,同时又不对其他分支功能造成影响。

3.分解模块时要注意层次

在进行多层次任务分解时,要注意对问题进行抽象化。在分解初期,可以只考虑大的模块,在中期,再逐步进行细化,分解成较小的模块进行设计。

发布了3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0 · 访问量 335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ce_masters/article/details/10490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