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中需了解的http协议

http协议

http概述

  • http协议是用来规定客户端和服务器间通信的报文的格式的;
  •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的内容称为报文;
  • 客户端和服务器间通信是基于请求和响应的模式的;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服务器给客户端返回响应报文;
  • 服务器:接收请求返回响应;
    • 请求 request
    • 响应 response
  • htt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 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请求就相当于是客户端给服务器写信(请求报文);
    • 服务器返回的相应就相当于服务器给客户端写回信(响应报文);
    • http协议就是规定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传输的协议;

HTTP之URL

  • HTTP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URI)来传输数据和建立连接。UR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URI,包含了用于查找某个资源的足够的信息;
  • URL,全称是UniformResourceLocator, 中文叫统一资源定位符,是互联网上用来标识某一处资源的地址。

  • 以下面这个URL为例,介绍下普通URL的各部分组成:
    http://www.aspxfans.com:8080/news/index.asp?boardID=5&ID=24618&page=1#name

    • 从上面的URL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URL包括以下几部分:
      • 1.协议部分:该URL的协议部分为“http:”,这代表网页使用的是HTTP协议。在Internet中可以使用多种协议,如HTTP,FTP等等本例中使用的是HTTP协议。在”HTTP”后面的“//”为分隔符;
      • 2.域名部分:该URL的域名部分为“www.aspxfans.com”。一个URL中,也可以使用IP地址作为域名使用;
      • 3.端口部分:跟在域名后面的是端口,域名和端口之间使用“:”作为分隔符。端口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如果省略端口部分,将采用默认端口;
      • 4.虚拟目录部分:从域名后的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为止,是虚拟目录部分。虚拟目录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本例中的虚拟目录是“/news/”;
      • 5.文件名部分: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为止,是文件名部分,如果没有“?”,则是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为止,是文件部分,如果没有“?”和“#”,那么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结束,都是文件名部分。本例中的文件名是“index.asp”。文件名部分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如果省略该部分,则使用默认的文件名;
      • 6.锚部分:从“#”开始到最后,都是锚部分。本例中的锚部分是“name”。锚部分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
      • 7.参数部分:从“?”开始到“#”为止之间的部分为参数部分,又称搜索部分、查询部分。本例中的参数部分为“boardID=5&ID=24618&page=1”。参数可以允许有多个参数,参数与参数之间用“&”作为分隔符。

HTTP之请求消息Request

  • 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包括以下格式:
    • 请求行(request line)、请求头部(header)、空行和请求数据四个部分组成。
    • 请求行以一个方法符号开头,以空格分开,后面跟着请求的URI和协议的版本。
      这里写图片描述

get请求

  • get没有请求体,所以空行也没有意义;
  • get请求的结构(没有请求体)

    • 第一部分:请求行,用来说明请求类型,要访问的资源以及所使用的HTTP版本;
    • 第二部分:请求头部,紧接着请求行(即第一行)之后的部分,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
      • 从第二行起为请求头部,HOST将指出请求的目的地;
      • User-Agent,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脚本都能访问它,它是浏览器类型检测逻辑的重要基础.该信息由你的浏览器来定义,并且在每个请求中自动发送等等;
    • 第三部分:空行,请求头部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
    • 第四部分:请求数据也叫主体,可以添加任意的其他数据。
    //GET请求没有请求体,所以空行也没有意义
    //get请求的结构:
    
    
    GET /index.html?username=sunwukong&password=123123 HTTP/1.1
    /* 请求首行
    *   GET /index.html?username=sunwukong&password=123123 HTTP/1.1
    *   请求方式 资源路径?查询字符串 协议名/协议版本
    *       get请求通过查询字符串发送请求参数 */
    
    //请求头:通过观察发现,请求头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名值对结构,名字和值之间使用:连接,有的是一个名字对应多个值,有的是一个名字对应一个值
        Accept: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
        //客户端可以接受的数据格式:后边跟的都是一个一个的MIME值(数据类型/具体的格式) 
        // */*:表示任意数据
        X-HttpWatch-RID: 24713-10055
        Referer: http://localhost:3000/form.html
        //请求的来源:(广告、防盗链 。。。)
    
        Accept-Language: zh-CN,en-US;q=0.5
        //客户端允许的语言:zh-CN中文简体 zh-TW中文繁体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用户代理(浏览器):用户系统的信息 可以通过User-Agent来识别用户的系统和浏览器信息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允许的压缩格式;
    
        Host: localhost:3000
        //主机地址;
    
        DNT: 1
        Connection: Keep-Alive
        //连接时间:当前连接是一个长连接
        //客户端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必须先和服务器建立连接
        Cookie: Webstorm-a34368aa=53546be1-ba52-410f-8e9f-3ed101260bbb  

post请求

  • post请求报文的结构
  • post和get请求的区别:
    • 1、表单的method属性设置post时发送的是post请求,其余都是get请求。
    • 2、get请求通过url地址发送请求参数;post请求通过请求体发送请求参数;
    • 3、get请求通过url地址发送请求参数,参数在地址栏可见,不太安全;post请求通过请求体发送请求参数,参数在地址栏不可见,相对安全。
    • 4、get请求,url地址的长度限制在255字节内,所以get请求不能发送过多的参数。post请求,长度没有限制。
    • 5、在提交表单时,一般情况下都是用post,不使用get。
  • 在以下情况中,请使用 POST 请求:

    • 无法使用缓存文件(更新服务器上的文件或数据库);
    • 向服务器发送大量数据(POST 没有数据量限制);
    • 发送包含未知字符的用户输入时,POST 比 GET 更稳定也更可靠
      //post请求报文的结构
      
      //请求首行
      POST /index.html HTTP/1.1
      //请求头
          Accept: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
          Referer: http://localhost:3000/form.html
          Accept-Language: zh-CN,en-US;q=0.5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请求体的数据类型: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表示请求体会被url编码;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Host: localhost:3000
          Content-Length: 34
          //请求体的长度(字节);
          Connection: Keep-Alive
          Cache-Control: no-cache
          //缓存的设置:no-cache不使用缓存;
      
      //请求体
      username=sunwukong&password=123123
      //请求参数,post请求是通过请求体发送请求参数的  
      

响应报文

  • 一般情况下,服务器接收并处理客户端发过来的请求后会返回一个HTTP的响应消息。
  • HTTP响应也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状态行、消息报头、空行和响应正文。
    • 第一部分:状态行,由HTTP协议版本号, 状态码, 状态消息 三部分组成。
    • 第二部分:消息报头,用来说明客户端要使用的一些附加信息;
    • 第三部分:空行,消息报头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
    • 第四部分:响应正文,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文本信息。
  • 常见的响应状态码:

    • 200响应成功,2开头的都和成功有关;
    • 302请求的重定向(请求的是一个网站,实际跳到了另一个网站),3开头的都和重定向相关;
    • 404页面未找到,4都是客户端的错;
    •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5开头的都是服务器的错;
    //响应报文的结构
    
    //响应首行
    HTTP/1.1 200 OK
    //协议名/协议版本 响应状态码 响应状态码的描述
    
    
    //响应头
        X-Powered-By: Express
        //服务器提供者;
        Accept-Ranges: bytes
        //允许的单位;
        Cache-Control: public, max-age=0
        //缓存的控制;
        Last-Modified: Fri, 21 Jul 2017 01:21:28 GMT
        //最后的修改时间
        ETag: W/"a6-15d62bc36d6"
        //网页的标识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响应体的类型;
        Content-Length: 166
        //响应体的大小(字节);
        Date: Fri, 21 Jul 2017 02:21:47 GMT
        //响应时间;
        Connection: keep-alive
        //连接时间;
    
    /* 空行: 空行用来分隔响应首部和响应体 */
    
    //响应体:响应体就是服务器响应给客户端的主要内容
    <!DOCTYPE html>
    <html lang="zh">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h1>这是我的第一个网站</h1>
    
    </body>
    </html>

HTTP的状态码

  • 状态代码有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共分五种类别:
    •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 常见状态码: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 401 Unauthorized ://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
    • 403 Forbidden :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eg:输入了错误的URL;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 503 Server Unavailable: //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HTTP工作原理

  • HTTP协议定义Web客户端如何从Web服务器请求Web页面,以及服务器如何把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
  • 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含请求的方法、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数据。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响应的内容包括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代码、服务器信息、响应头部和响应数据。

  • 以下是 HTTP 请求/响应的步骤:

    • 1、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
      • 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例如,http://www.oakcms.cn
    • 2、发送HTTP请求:
      • 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4部分组成。
    • 3、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 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
    • 4、释放连接TCP连接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099056 查看本文章
      • 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
    • 5、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

      •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 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URL,按下回车之后会经历以下流程:

    • 1、浏览器向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该 URL 中的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

    • 2、解析出 IP 地址后,根据该 IP 地址和默认端口 80,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 3、浏览器发出读取文件(URL 中域名后面部分对应的文件)的HTTP 请求,该请求报文作为 TCP 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

    • 4、服务器对浏览器请求作出响应,并把对应的 html 文本发送给浏览器;

    • 5、释放 TCP连接;

    • 6、浏览器将该 html 文本并显示内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utouafangzi/article/details/7746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