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BlockingQueue VS LinkedBlockingQueue

比较:

1)队列的大小不同:
	ArrayBlockingQueue	是有界队列,且初始化时必须指定队列的大小。
	LinkedBlockingQueue	是无界队列,在初始化的时候可以指定队列的大小从而变成有界队列。注:对于无界队列,当入列速度大于出列速度时可能会造成内存溢出。
		
2)实现的方式不同:
	ArrayBlockingQueue	使用一个Object数组来存储元素。
	LinkedBlockingQueue	使用链表来存储元素。

3)实现同步的方式不同:
	ArrayBlockingQueue	使用一个ReentrantLock来保证线程安全:入列和出列前都需要获取该锁。
	LinkedBlockingQueue	使用两个ReentrantLock来保证线程安全:入列前需要获取到入列锁(putLock),出列前需要获取到出列锁(takeLock),实现了入列锁和出列锁的分离,故LinkedBlockingQueue的并发性比较好。

方法: ArrayBlockingQueue

	1)入列方法:
		1> put(E e)方法:获取到锁后,将元素插入到队列的尾部并且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出列方法中(take方法、poll的超时方法)中阻塞的线程;如果队列已满,则调用Condition的await()阻塞当前线程。
		2> offer(E e)方法:获取到锁后,将元素插入到队列的尾部并且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出列方法中(take方法、poll的超时方法)阻塞的线程,插入成功返回true;如果队列已满,直接返回false。
		3> offer(E e, 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方法:同put()方法一样,唯一不同的是:put方法是永久等待,而这个方法是超时等待。
		4> add(E e)方法:内部调用offer()方法,如果offer方法插入成功,则返回true,否则抛出异常(队列已满)。

	2)出列方法:
		1> take()方法:获取到锁后,将队列的头元素返回(同时将队列的头元素移出队列)并且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入列方法(put方法、offer的超时方法)中阻塞的线程;如果队列为空,则调用await()阻塞当前线程。
		2> poll()方法:获取到锁后,将队列的头元素返回(同时将队列的头元素移出队列)并且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入列方法(put方法、offer的超时方法)中阻塞的线程;如果队列为空,则直接返回null。
		3>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方法:同take()方法一样,唯一不同的是:take方法是永久等待,而这个方法是超时等待。


LinkedBlockingQueue

	1)入列方法:
		1> put(E e)方法:
			获取到入列锁(putLock)后,将元素插入到队列的尾部,如果插入前队列已满,则调用await()阻塞当前线程;
			如果插入元素后,队列未满,则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入列方法(put方法、offer的超时方法)中阻塞的线程。
		2> offer(E e)方法:
			获取到入列锁(putLock)后,将元素插入到队列的尾部,插入成功返回true,(队列已满时)插入失败返回false。
			如果插入元素后,队列未满,则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入列方法(put方法、offer的超时方法)中阻塞的线程。
		3> offer(E e, 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方法:同put()方法一样,唯一不同的是:put方法是永久等待,而这个方法是超时等待。

	2)出列方法:
		1> take()方法:
			获取到出列锁(takeLock)后,将队列的头元素返回(同时将队列的头元素移出队列),如果获取前队列为空,则调用await()阻塞当前线程;
			如果获取元素后,队列中仍然有元素存在,则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出列方法中(take方法、poll的超时方法)阻塞的线程。
		2> poll()方法:
			获取到出列锁(takeLock)后,将队列的头元素返回(同时将队列的头元素移出队列),如果获取前队列为空,则返回null;
			如果获取元素后,队列中仍然有元素存在,则使用signal()随机唤醒一个在出列方法中(take方法、poll的超时方法)阻塞的线程。
		3>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方法:同take()方法一样,唯一不同的是:take方法是永久等待,而这个方法是超时等待。

猜你喜欢

转载自my.oschina.net/u/1399755/blog/181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