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Flask常用信号


使用信号分为3步,第一是定义一个信号,第二是监听一个信号,第三是发送一个信号。

1. 定义信号:定义信号需要使用到blinker这个包的Namespace类来创建一个命名空间。比如定义一个在访问了某个视图函数的时候的信号。示例代码如下:

1 # Namespace的作用:为了防止多人开发的时候,信号名字冲突的问题
2 from blinker import Namespace
3 
4 mysignal = Namespace()
5 visit_signal = mysignal.signal('visit-signal')

2. 监听信号:监听信号使用singal对象的connect方法,在这个方法中需要传递一个函数,用来接收以后监听到这个信号该做的事情。示例代码如下:

1 def visit_func(sender,username):
2 print(sender)
3 print(username)
4 mysignal.connect(visit_func)

3. 发送信号:发送信号使用singal对象的send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传递一些其他参数过去。示例代码如下:

1 mysignal.send(username='saber')

### Flask内置的信号:
1. template_rendered:模版渲染完成后的信号。
2. before_render_template:模版渲染之前的信号。
3. request_started:模版开始渲染。
4. request_finished:模版渲染完成。
5. request_tearing_down:request对象被销毁的信号。
6. got_request_exception:视图函数发生异常的信号。一般可以监听这个信号,来记录网站异常信息。
7. appcontext_tearing_down:app上下文被销毁的信号。
8. appcontext_pushed:app上下文被推入到栈上的信号。
9. appcontext_popped:app上下文被推出栈中的信号
10. message_flashed:调用了Flask的`flashed`方法的信号。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en0427/p/898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