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入行028(封装)

1 引入

  ​ 面向对象编程有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封装。封装指的就是把数据与功能都整合到一起,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我们之前所说的”整合“二字其实就是封装的通俗说法。除此之外,针对封装到对象或者类中的属性,我们还可以严格控制对它们的访问,分两步实

现:隐藏与开放接口。

2 隐藏属性

  Python的Class机制采用双下划线开头的方式将属性隐藏起来(设置成私有的),但其实这仅仅只是一种变形操作,类中所有双下滑线开头的属性都

会在类定义阶段、检测语法时自动变成“_类名__属性名”的形式:

 1 class Foo:
 2     x = 1
 3     __N = 10  # 变形为_Foo__N
 4 
 5     def __init__(self):  # 定义函数时,会检测函数语法,所以__开头的属性也会变形
 6         self.__x = 10  # 变形为self._Foo__x
 7 
 8     def __f1(self):  # 变形为_Foo__f1
 9         print('__f1 run')
10 
11     def f2(self):  # 定义函数时,会检测函数语法,所以__开头的属性也会变形
12         self.__f1()  # 变形为self._Foo__f1()
13 
14 
15 print(Foo.__dict__)

   这种变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在类外部无法直接访问双下滑线开头的属性,但知道了类名和属性名就可以拼出名字:_类名__属性,然后就可以访问了,如Foo._Foo__N,所以说这种操作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限制外部访问,仅仅只是一种语法意义上的变形。

print(Foo._Foo__N)
print(Foo._Foo__f1)
>>> 10
>>> <function Foo.__f1 at 0x00000288C4DCCE18>

  2)在类内部是可以直接访问双下滑线开头的属性的,比如self.__f1(),因为在类定义阶段类内部双下滑线开头的属性统一发生了变形。 

obj = Foo()
obj.f2()
>>> __f1 run

   3)变形操作只在类定义阶段发生一次,在类定义之后的赋值操作,不会变形。

obj = Foo()
obj.__y = 30
print(obj.__dict__)
>>> {'_Foo__x': 10, '__y': 30}

3 开放接口

  定义属性就是为了使用,所以隐藏并不是目的 。

  1)将数据隐藏起来就限制了类外部对数据的直接操作,然后类内应该提供相应的接口来允许类外部间接地操作数据,接口之上可以附加额外的逻辑来对数据的操作进行严格地控制

# 设计者:egon
class People: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__name = name

    def get_name(self):
        # 通过该接口就可以间接地访问到名字属性
        # print('小垃圾,不让看')
        print(self.__name)

    def set_name(self,val):
        if type(val) is not str:
            print('小垃圾,必须传字符串类型')
            return
        self.__name=val

# 使用者:王鹏
obj = People('egon')
# print(obj.name) # 无法直接用名字属性
# obj.get_name()
# obj.set_name('EGON')
# obj.set_name(123123123)

  2)隐藏函数属性

  目的的是为了隔离复杂度。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mmmmrz/p/1266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