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模式 深度解析(2)

上一章已经初步介绍了解释器模式

这一章将 通过模式的 适用环境 ,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模式应用来进一步介绍解释其模式

模式定义: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定义语言的文法,并且建立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这里的“语言”意思是使用规定格式和语法的代码,它是一种类行为型模式。

适用环境: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解释器模式:

可以将一个需要解释执行的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

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文法较为简单。

效率不是关键问题。

一些重复发生的事情包含固定的一系列操作类型,比较适合用解释器模式来实现。如果一种特定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的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言中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通过解释这些句子来解决该问题.

模式结构

 

模式结构

解释器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Abstract Expression: 抽象表达式

Terminal Expression: 终结符表达式

Nonterminal Expression: 非终结符表达式

Context: 环境类

Client: 客户类

模式分析

解释器模式描述了如何为简单的语言定义一个文法,如何在该语言中表示一个句子,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句子。

解决问题:

比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是公式每次都不同,比如可配置,有时是a + b - c x d,有时是a x b + c - d,等等个,公式千变万化,但是都是由加减乘除四个非终结符来连接的,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解释器模式。

解决方案:

文法规则

文法规则实例:

expression ::= value | symbol

symbol ::= expression '+' expression | expression '-' expression

value ::= an integer //一个整数值

在文法规则定义中可以使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使用“|”表示或,使用“{”和“}”表示组合,使用“*”表示出现0次或多次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符号是表示或关系的“|” 。

抽象语法树:

除了使用文法规则来定义一个语言,在解释器模式中还可以通过一种称之为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AST)的图形方式来直观地表示语言的构成,每一棵抽象语法树对应一个语言实例。

模式分析

抽象语法树描述了如何构成一个复杂的句子,通过对抽象语法树的分析,可以识别出语言中的终结符和非终结符类。

在解释器模式中,每一种终结符和非终结符都有一个具体类与之对应,正因为使用类来表示每一个语法规则,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模式优缺点

解释器模式的优点

易于改变和扩展文法。

易于实现文法。

增加了新的解释表达式的方式。

解释器模式的缺点

对于复杂文法难以维护。

执行效率较低。

应用场景很有限。

模式应用

(1) 解释器模式在使用面向对象语言实现的编译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Smalltalk语言的编译器。

(2) 目前有一些基于Java抽象语法树的源代码处理工具,如在Eclipse中就提供了Eclipse AST,它是Eclipse JD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表示Java语言的语法结构,用户可以通过扩展其功能,创建自己的文法规则。

(3) 可以使用解释器模式,通过C++、Java、C#等面向对象语言开发简单的编译器,如数学表达式解析器、正则表达式解析器等,用于增强这些语言的功能,使之增加一些新的文法规则,用于解释一些特定类型的语句。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u1269038969/p/909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