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EE(一)—— HTTP 协议

一、HTTP 协议

1、HTTP 概述

(1)介绍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又属于TCP/IP数据传输协议,用于规范了浏览器和服务器的数据交互。

(2)特点

  • 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 POST. 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 灵活: 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 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 无状态: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2、HTTP 交互流程

HTTP的交互流程一般分 为四个步骤(一次完整的请求) :

  • 步骤一: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连接
  • 步骤二:客户端发送请求数据到服务器端(HTTP协议)
  • 步骤三: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后,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响应客户端(HTTP协议)
  • 步骤四:关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连接(HTTP1.1后不会立即关闭)

3、HTTP 协议的请求响应格式

http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包含两个部分:

  • request 请求部分
  • response 响应部分

(1)请求格式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请求头:请求方式、请求的地址和HTTP协议版本。
  • 请求行:消息报头,一般用来说明客户端要使用的一些附加信息。
  • 空行:位于请求行和请求数据之间,空行是必须的。
  • 请求数据,这个不是必须有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eaders Sent:请求头
-Accept:可以接受的数据

  • Accept-Encoding:压缩格式
  • Accept-charset:请求编码格式
  • Accept-language:支持的语言
  • Connection:连接状态
  • Host:请求服务器主机地址和端口号

(2)响应格式结构

  • 响应行(状态行):HTTP版本、状态码、状态消息
  • 响应头:消息报头,客户端使用的附加信息
  • 空行:响应头和响应实体之间的,必须的。
  • 响应实体:正文,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eaders Received:响应头
-HTTP/1.1 200 OK:状态行,HTTP/1.1表示http的协议版本,200表示状态码
- 100-199:表示信息,服务器收到请求,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
- 200-299:表示请求成功,操作被成功接受并处理;
- 300-399:表示重定向,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请求;
- 400-499:表示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请求;
- 500-599:表示服务器出错,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 Accept-Ranges:接收数据类型
  • Content-Length:内容长度
  • Content-Type:相应类型,编码类型,常见text/html,要设置编码则在气候添加charset = ytf-8
  • Date:响应日期

常见的状态码: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 401 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 503 Server Unavai 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3)HTTP协议的请求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的GET就是一种请求方式根据HTTP标准,HTTP请求可以使用多种请求方法。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GET、POST和HEAD方法。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PUT、DELETE、TRACE 和CONNECT方法。

  • GET: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 HEAD:类似于et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
  • POST: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
  • PUT: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 COINNECT: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 OPTIONS: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 TRACE: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2)GET和POST请求方式的区别

  • GET请求方式:
    • 请求数据会以?的形式隔开拼接在请求头中,这种请求不安全,没有请求实体部分。
    • HTTP协议虽然没有规定请求数据的大小,但是浏览器对URL的长度是有限制的,所以get请求不能携带大量的数据。
  • POST请求万式:
    • 请求数据在请求实体中进行发送,在URL中看不到具体的请求数据,是一种安全的请求方式,适合数据量大的数据发送。
发布了10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8 · 访问量 751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aidu_27414099/article/details/10475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