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建议需要竞赛组委会酌情考虑

建议消减参赛队伍人数卓大大,我建议消减车队人数至两人,增加参赛车队数。今年我所在的学校的大二学长基本上一个人或两个人做车,可是到后期一些和车队学长玩的好还有经常帮学长打扰实验室的五六个大一新生成了不同学长车队的成员,比赛结束拿着和学长省一省二的证书,在学校的综测中轻松领先,试问这样的同学获得的证书岂不严重损害了智能车大赛证书的含金量。如果智能车竞赛都变成了讨好车队队长的比赛,智能车赛对近一半人失去了意义。

还望老师酌情考虑。

image

建议不要降低赛题难度卓老师你好,我是一名非985,211的刚升大二的学生,上一届智能车是跟大三学长参加的,今年准备和同年级的同学组队,对下一届的比赛充满了期待。看到了大家在讨论下一届赛题的难易程度,我认为智能车比赛不应该有名校与非名校的区分,题目难度千万不要降低,我们非名校的学生只要有手有脑子,就具备与名校学生竞争的潜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该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智能车比赛绝对不能后退。拒绝设置简单组别,别让智能车变成大水池子;拒绝设置年级组和名校组,统一比赛,统一竞争!

虽然我也有可能被各大名校给打趴下但是我不怕。

image

建议扩大自由构建车模范围卓老师,我觉得每年都出新车模,真的是太烧学校的经费了,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比赛车模必须由官方指定的车模构成,在比赛前交技术报告,说明车体的每一部分由哪款车模的某个部件构成,每个组别可以限制舵机型号,这样即使在出新车模,大家也可以用旧车模的部件搭建车体,出新车模的目的应该是不断优化,如果新车模的某一部分做的很好的话,大家肯定也会买,而且这样搭车,就对我们参赛选手的机械构造能力有了极大的考核能力。image

建议增加无线充电轨道组小赛道直接在赛道上全程无线充电可行。这是在钢梁上方区域铺设的赛道。开源那个10W QI无线充电,改的谐振。

image

北京科技大学制作的无线充电轨道

谐振接收线圈可以从轨道上接收足够的电能驱动电机空转

建议提供通用招新视频短片image

卓老师,建议可以录一段所以学校都能采用的。 背景可以放成十三届总决赛的图。祝词的话可以是卓老师您的自我介绍加上“预祝各高校第十四届智能车竞赛顺利进行”

深夜打扰,建议不要介意卓老师您好,深夜打扰您。我是曾经做过两届智能车的老队员,曾有幸保研,现已研究生开学。学生最近有一困惑,曾经做智能车的那群人,现在在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或工作呢?今年又有好多推免生联系我导师,异口同声都要学模式识别,学人工智能,反而硬件,嵌入式方面倒是无人问津。导师曾经做硬件的实验室基本都转为偏软件的方向。学生想知道,曾经的智能车队员们,或者做机器人大赛的队员们,是否也被人工智能的浪潮冲刷了呢,多少人还依旧对硬件方向念念不忘呢 还有,我们这代人赶上人工智能的热潮,到底该如何去面对,去选择呢 学生愚钝,困扰良久,深夜冒昧,特表歉意。

image

发布了40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16 · 访问量 8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uoqingjoking97298/article/details/10512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