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length和chunked

content-length

在请求时,该字段随着请求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是get或head的请求方式,这个属性值不能被设置或者只能被设置为0,否则就会报格式设置错误

如果是post的请求方式,这个属性就必要要设置,其长度就是发送报文的字节长度。

 

Http1.1之前的不支持keep alive。那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Http 1.0及之前版本中,content-length字段可有可无。

2、在http1.1及之后版本。如果是keep alive,则content-length和chunk必然是二选一。若是非keep alive,则和http1.0一样。content-length可有可无。

1、Content-Length如果存在并且有效的话,则必须和消息内容的传输长度完全一致。(经过测试,如果过短则会截断,过长则会导致超时。)

2、如果存在Transfer-Encoding(重点是chunked),则在header中不能有Content-Length,有也会被忽视。

3、如果采用短连接,则直接可以通过服务器关闭连接来确定消息的传输长度。(这个很容易懂)

没有Content-length时,客户端如何来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成呢?
1)静态页面或者图片:当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一个静态页面或者一张图片时,服务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内容大小,然后通过Content-length消息首部字段告诉客户端 需要接收多少数据。
2)动态页面: 如果是动态页面等时,服务器是不可能预先知道内容大小,这时就可以使用Transfer-Encoding:chunk模式来传输 数据了。即如果要一边产生数据,一边发给客户端,服务器就需要使用”Transfer-Encoding: chunked”这样的方式来代替Content-Length。
采用Transfer-encoding的目的
     一边产生数据,一边发给客户端。
 
chunked编码
1)定义
     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机制,允许HTTP由网页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应用( 通常是网页浏览器)的数据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分块传输编码只在HTTP协议1.1版本(HTTP/1.1)中提供。
2)说明:
     通常,HTTP应答消息中发送的数据是整个发送的,Content-Length消息头字段表示数据的长度。数据的长度很重要,因为客户端需要知道哪里是应答消息的结束,以及后续应答消息的开始。然而,使用分块传输编码,数据分解成一系列数据块,并以一个或多个块发送,这样服务器可以发送数据而不需要预先知道发送内容的总大小。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untp/p/853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