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读心时代的隐私保护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可以测量人们的心率和步数、睡眠活动等,已经是最便捷的设备来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通过一个简单的可穿戴设备,我们可以窥测到人类大脑内部。人们不用说一句话,就能了解到他们精神状态的方方面面。尽管我们还无法精确地解码一些复杂思想,但是已经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如何。并且,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甚至可以洞悉一个所想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一些数字、形状或者简单的词汇。尽管脑电图(EGG)还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人类大脑中多越来越多的东西会被破译出来。

例如,现在某些设备可以在癫痫患者发病之前就能预先知道。瘫痪者仅凭思想就能在电脑上打字。汽车公司在汽车枕头中嵌入传感器,以此来追踪司机在开车时的专注度、注意力分散度和认知负荷等。

虽然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解析人们大脑,来获取用户自身的信息,从而自主的掌控自己的健康和幸福。但是,这种做法会让我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放弃我们最后的自由堡垒(our last bastion of freedom)和我们的精神隐私(mental privacy)。我们会以我们的大脑活动数据来换取保险折扣、或者社交媒体账号的免费使用权、甚至以此来保住我们的工作。例如,某些工厂要求用户穿戴脑电图设备来监测他们的生产率,以及工作时的情绪状态。如果工人们的大脑显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情绪激动,他们甚至会被停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大脑信息透明的世界。但是,人们并没有领会到这种变化,无论是从数据隐私定义到法律,还是对自由的看法。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隐私问题日益严重。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一个人大脑的内部运作情况,在一个大脑信息完全透明的世界里,谁还敢持有不同政见,或者创造性的想法?人们内心的想法会被展示出来,例如性取向、政治意识形态、宗教观点等。

然而,法律是否能跟得上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美国国家安全局能用这些设备监视我们的大脑吗?企业可以通过他们的应用程序收集大脑数据,然后卖给第三方吗?

参考:http://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MENPD5V2A&mid=MENPDDOD2

文献:Identifying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Brain Reading for Mental Privacy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t869054461/p/1258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