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

众所周知,商鞅的贡献对秦王朝的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把法家思想引入秦王朝,并应用于政治、经济的实践中,而且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然而,商鞅的结果却在风烛残年之际遭车裂而***抄斩,不得善终。

对商鞅的死,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为之喊冤叫屈。幸灾乐祸者认为商鞅是作法自毙,自己死在了自己制订的酷刑上面。喊冤者认为商鞅一心为秦帝国的崛起不遗余力,却遭如此下场,实在不公。

对于商鞅的死最欢欣鼓舞的,首先的不是秦惠文王,而是秦帝国的贵族阶层,是一大批“特权阶级”。 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贵族阶层的权力,而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却损害了一大批人的利益。也就是说,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秦王要他死,而是触犯了“众怒”。

“众怒”是某个个体公共关系恶化、集中爆发,以至于形成公关危机的典型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商鞅变法虽然对对秦国的强大有帮助,但对于秦国的稳定和秦王的公共关系却是极为有害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为了解决他自身的公关危机,必须杀死商鞅以抚平贵族群体的强烈不满。从危机公关的角度为看,秦王杀商鞅的原因非常充分:

1. 商鞅是王朝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是贵族的众矢之的;

2. 杀死商鞅远比得罪贵族更为明智,商鞅对秦王而言不过是一条老狗,而贵族却还有充分的利用价值;

3. 集权改革已经上了正轨,杀死商鞅既可以保留这一成果,又可以很好地解决王朝与贵族间的利益冲突。

所有这些原因使秦王有充分的理由选择杀死这个曾有功于秦国的人。其结果使秦王朝与贵族的利益冲突在一个阶段内得以有效地缓和。应该说,商鞅之死是壮士断腕式的一次出色危机公关处理。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进程中,很多政治家都是高明的公关高手。汉武帝刘彻也曾以同样的原因杀死了他的老师晁错,以平息因独尊儒术带来的公众阻力。他们在处理公关危机时常常会表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这种以退为进的危机公关处理策略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仍极为有效。但在很多案例中,简单地模仿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这是站在政治的角度来看的;那么,站在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又能说明什么呢?
商鞅为什么会死,秦人为什么要他死?而且是车裂,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商鞅是秦强大起来最大的功臣,是秦的恩人,他有什么罪恶?司马迁没有说;司马光没有评论,连柏杨先生也不想谈论,也许他们认为这很正常,因为在那个时代,被诬谋反而被杀头的忠臣多如牛毛,况且商鞅后来的确还去真的谋反了一下,因此没有什么好评论的。直到后来柏杨先生在评论贾谊的上书时,才指出:“公孙鞅的罪恶在于他轻侮人权和建立绝对专制。除此以外他的其他建树可与日月同辉。”我不知道先生说的轻侮人权和建立绝对专制是指什么,但至少在当时那种历史条件下,建立这样的高度集权和对人权的蔑视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在那时不可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那只是当时一些名士贵族所建立的食客驿站。因此我倒认为,在这个方面,商鞅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这样的行为是得到封建地主的绝对拥护的,也绝对不会招致他的身死。 带着这个疑问,直到我看到秦国另一位宰相李斯被杀后,我才从资治通鉴的描写中似乎看到了商鞅死亡的真正原因。 在《资治通鉴》中描写商鞅“杀人无数,十年宰相,怨恨人日益增多”,而李斯“焚书坑儒”为天下读书人所不齿,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培养了过多的怨恨”,当然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法家。 自古法家巨子无好下场!原因盖在于此。 法家之所以培养怨恨,盖因其以法管事,以律治国,恃严刑峻法,而又执法严明,怨自然而生。另外,法家多为改革家,不循旧制,不畏权贵,常常为了国王的利益去牺牲另一部分地主贵族的利益,而国王毕竟不会长生不老,一旦倒台和驾崩,那些原来牺牲了利益的部分人占了上风,法家培养的怨恨便会变成吞噬法家的“老虎”,法家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法家的历史往往是血迹斑斑、白骨累累! 不过,与其他法家不同的是商鞅竟真的“谋反”了,是什么原因? 历史记载是否有误?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种鸡蛋碰石头的游戏,玩家显然是愚蠢的,商鞅显然不愚蠢。尽管原因不得而知,但结果是清楚的,毕竟商鞅是法家巨子,不是兵家才俊,在治理国家的法典海洋里,他是傲视群雄的巨人,而在刀光剑影的疆场上驰骋时,他的命运便注定是个悲剧。
借用谭嗣同先生的一句话吧:“在中国,变法都是要死人的;既然现在(戊戌变法)还没有人为之而死,就让我成为这第一个人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enwanxin/article/details/82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