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信息化18_案例分析4_证券公司的核心专业在哪里?UBSA的IT小组如何支持亚太领先的证券研究力量?

转自 

https://stanleyyan.wordpress.com/2010/10/06/%E8%AF%81%E5%88%B8%E5%85%AC%E5%8F%B8%E4%BF%A1%E6%81%AF%E5%8C%9618_%E6%A1%88%E4%BE%8B%E5%88%86%E6%9E%904_%E8%AF%81%E5%88%B8%E5%85%AC%E5%8F%B8%E7%9A%84%E6%A0%B8%E5%BF%83%E4%B8%93%E4%B8%9A%E5%9C%A8/

总结:研究部IT支持

证券公司信息化18_案例分析4_证券公司的核心专业在哪里?UBSA的IT小组如何支持亚太领先的证券研究力量?

关于香港证券公司的游记,其实要写的都差不多了,主要就是交易和结算两大块。今天再讲讲研究着一块就暂告一段落吧。
必须说说UBSA的研究部,那可是亚太地区(除日本,好像日本总是独立的一块,只要提到亚太区往往都不包含日本,看鸠山上台后是不是真正能实现脱欧入亚的目标。)赫赫有名的,在亚太地区甚至欧美本土的财经刊物上经常看到他们的文章。

研究部是UBSA的核心业务部门,如果说销售人员擅长客户关系维护、交易人员擅长股票的买卖、清算人员擅长资金的划拨,那么研究人员就擅长对宏观(例如世界经济形势)和微观(例如某只上市公司的调研)的分析。

研究部里最有名的一个老头叫罗格夫,在《参考消息》的财经版(都是翻译的国外最权威最新的财经文章)上经常看到他的名字。他是亚太权威经济学家,因为年龄比谢国忠大很多,所以可能“权威”的程度要高一些。

罗格夫其实并不是研究部的老总,他只是一个“经济学家”,研究部的Head是一个基本只做管理的人(做管理永远比做技术的拿钱多,全世界都这样)。研究部分成:1、宏观经济、2、若干行业和地域分类的研究小组、3、研究技术支持,4、编辑部。人很多,组别也分了很多。我在那里的时候一个大陆去美国又去香港的女士叫李晶刚做了中国组的组长。没过几年,她又去了摩根大通,官升一级。这种大陆本科毕业再留学美国,再回香港再来大陆的人最近特别特别多。因为青少年时期都是在中国长大,但又在冲破层层竞争,受到正规和严格的西方教育后,回到国内呼风唤雨,让我们中国逐渐不仅学到了资本主义的“形”更越来越具有了资本主义的“神”

作为众多研究小组之一的李晶的“中国组”下边有很多H股和红筹股的分析师,他们对在香港上市的这些中国公司(外国基金往往都会投资一些中国公司,但这里的中国上市公司并不是指上海、深圳的A股,QFII额度毕竟是很小的,而是指在香港上市的H股)进行分析,写出一份份的研究报告。通过编辑部制作出一本本精美的研究报告,分发给机构客户,例如基金公司、大企业的财务部、等等。一些专业财经刊物会让这些机构投资者会每年对这些各个公司的研究员进行水平的打分,排名靠前的就是明显研究员。谢国忠曾经就是这样的明星研究员。

这些专家们每年都会搞客户联谊活动,( 又过去可能有15天,今天在肯德基里继续写我的香港游记),在2002年的那一届经济论坛上,请来了深受美国和世界人民怀念的克林顿前总统,估计付了个几十万美元,帮克氏还拉链门的律师费。不仅仅是克林顿在论坛上侃侃而谈,实际上这样的“联谊会”是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们还有上市公司老总们交流的十分重要的平台。也是“研究部”每年最风光的时候。不展开说了。

上边提到UBSA的研究部中有一个“研究技术支持”组,这是我们要讲的重点。所有信息技术支持由这个组负责。我在这个组的办公区域内,座了一周,近距离见识了这个8人小组。

组长是一名帅气的澳洲小伙Jack,可能有28、9岁(也可能34、5,外国人都看着年轻),刚刚结婚,案头放着老婆的照片,一位漂亮的气质澳洲美女。Jack每周的周一,会给每个组员一面A4纸打印出来的本周任务清单,总体什么要求,每个人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目标。例如:负责网站界面的美工完成新栏目抬头的图案供“编辑部”审阅,VBA工程师完成一个新股价公式的COM组件生成并集成到Word模板中,上市公司数据DBA完成业务部门提交的一个新估值计算模型的数据来源可行性探索争取从数据仓库中拿到所需要的数据,.Net和ASP工程师完成网站新栏目的后台编程。等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qfhenanxc/article/details/8000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