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中的隐私越来越重要,究竟是隐私换便利还是花钱护隐私呢?

一、互联网生存指南:通过哪些方法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 网上注册内容时不要填写个人私密信息:互联网时代用户数和用户信息量已然和企业的盈利关联了起来,企业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取用户信息。但是很多企业在数据保护上所做的工作存在缺陷,对于大部分普通的用户而言,无法干预企业所采取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只能从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着手,尽可能少地暴露自己的用户信息。
  • 尽量远离社交平台涉及的互动类活动:很多社交平台,会要求或是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而这种参与平台活动的行为,实质上却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信息,遇到那些奔着个人隐私信息去的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活动,建议能不参加就不要参与了。
  • 定期安装或者更新病毒防护软件:不管是计算机还是智能手机,都已经成为信息泄露的高发地带,用户经常面临不小心点击一个链接或是下载了一个文件就被不法分子攻破个人账户信息的情况,安装防病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和病毒查杀成为设备使用时的必要手段。
  • 不要在公众场所连接未知的 WiFi 账号:现在公共场所有些免费 WiFi 供用户连接使用,有些是为人们提供便利而专门设置的,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不法分子利用公共场所设置钓鱼 WiFi 的可能,一旦连接到犯罪份子设置的钓鱼 WiFi,用户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就容易被反扫描,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就会被对方获得。这一点就提醒广大用户在公众场所尽量不要去连接免费 WiFi,以防个人信息的泄露。
  • 警惕手机诈骗短信及电话:现在利用短信骗取手机用户的信息的诈骗事件屡见不鲜。这就提醒用户需要特别注意犯罪份子可能通过手机进行财产诈骗的可能。当面对手机短信里的手机账户异常、银行账户异常、银行系统升级等信息,有可能是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的诈骗信息。遇到这种短信不要管它,或是联系官方工作人员,询问具体情况,验证真伪。
  • 妥善处理好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单据:较为常见的涉及个人信息的单据就是快递单,上面一般会有手机号码、地址等个人信息,而一些消费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这些单据的不妥善处理也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对于已经废弃掉的单据,需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置。

 个人信息保护措施是什么?

为了在急速行进的网络中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必须加强加强网络信息保护。我们应该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要求网络监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执法部门则应严格执法惩治网络犯罪。
  • 从个人方面讲,网民应学会自我保护。最基本的是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使用,使用个人电脑并安装防火墙。不要轻易使用安全性不强的公共网络和网吧的网络。
  • 其次要审慎对待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重要的私人信息存入网络。网络的开放性可能导致信息流向任何人手中,危害性不言而喻。
  • 另外也不要在任何社交网站博客留下可供反相搜索的信息,信息量越小被人肉的可能性越小。
  • 浏览痕迹也可以用来推导个人隐私,所以浏览器收集的Cookie信息和历史记录应该经常清除。对于各种网站或软件要求保存个人信息的协议都应该认真对待,零碎的信息也是可以出卖一个人的。
  • 最后应当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学习并了解网络信息的传播原理,提高保护自身的网络信息的综合能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目前很多人可能对一些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的问题是非常的反感的,主要还是认为这一些个人信息泄露没有办法得到解决,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从家庭全局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追究对方的侵权责任。

九种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的情形

  1. 各种网上单据泄露个人信息:快递包装上的物流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除却网友收到货物后不经意把快递单扔掉导致信息泄露,快递员也可能出卖收件人的信息;火车票实行实名制后,车票上便印有购票者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很多网友在乘坐完火车后,会顺手丢弃火车票,不法分子一旦捡到,则会通过读票仪器,窃取车票中的个人信息;在刷卡购物的纸质对账单上,记录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同样会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2. 网上聊天互动不经意“出卖”朋友或被朋友“出卖”:虽然网友在微博使用昵称,但不排除在评论互动中各自直呼其名,这便无意中泄露了个人的真实信息。例如在QQ空间或写日志或发布照片,朋友评论或者转发中出现一些诸如姓名、职务、单位等信息。
  3. 社交平台QQ邮箱不经意“出卖”自己:如今,网上社交平台多如牛毛,然而,在各种论坛和社交网络中,都需要填写个人资料才能进行聊天互动。例如,很多网友会把QQ邮箱作为首选的注册邮箱使用,而经常出现在各大论坛、社区的回复贴中。通常QQ邮箱直接显示QQ号码,不法分子继而可以从QQ资料、空间等渠道获得个人信息。
  4. 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危机四伏:电商平台为人们购物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蕴藏危机。网上购物需要注册一些如论坛、社区、微博或QQ等账号信息,或多或少会泄露个人信息。因此,不要在网络上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可以编写一些固定资料在网上使用,最低限度曝光自己真实身份。
  5. 街边“问卷调查”、促销、抽奖活动:在街上,人们有时候会碰到商家邀请参加“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会员卡活动,他们一般要求路人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然而这很容易把自己的信息给人送上门!
  6. 网上简历不经意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今大部分人找工作,都是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进行,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非法分子以极低价格转手。故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如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码等。
  7. 报名、复印资料信息易遭窃: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经常要登记个人信息。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然后转手卖掉。
  8. 身份证复印件滥用:银行开户、手机入网、甚至办理会员卡、超市兑换积分都要身份证。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9. 网上“个性化服务”也容易泄露隐私:很多个性化服务都需要个人信息,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为例,不少商家与社交网站合作,通过无线网络确定用户位置,从而推送商品或服务。更为可怕的是用户被实时“监控”,这为诈骗、绑架勒索等打开方便之门。

 二、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如何平衡?

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

良好的信息保护,是数据共享的前提。近几年出现的一系列信息泄露等乱象,在不断地考验消费者对于数字平台和数字经济的信心。《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从法律层面彰显了国家对于信息保护的重视和决心,它对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有助于人们重拾对数字平台的信心,不会因为过度担心数据被不合理利用而牺牲使用数字平台的便利性,这也能在客观上保证数据的正常流通,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可以对数据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从静态来看,它保护个人信息,从动态和实际看,它不只是一项保护性法律,也是平台监管的工具,对平台的无序发展进行规制,促使平台合规发展,从而保护数字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合理利用和发掘数据的价值,是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优势的关键。数字经济的优势在于从大数据中挖掘市场的需求,从而引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规划,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同时满足差异化需求,动态地解决供需失衡的时滞问题,提升市场效率,而实现这些的前提是数据价值的发现。可以说,数据是数字经济上层建筑的地基,数据挖掘和利用的深度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决定了数字经济优势发挥的程度大小。

信息保护与合理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信息保护是合理利用的前提条件,合理利用是信息保护的最终目的。只有做好信息保护,才能让数据所有者愿意授权其他主体对数据的使用,从而实现数据的合理利用的目标,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5610781 查看本文章

通过实现平衡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信息保护和合理利用平衡的实现来自于以下几点。

  • 首先,是数据的边界。什么样的数据在什么情况下被什么方式使用是应当被保护的,是应当清晰界定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一些曾经模糊的数据边界问题进行了清晰地界定,比如对“个人敏感信息”“人脸信息”等的界定。
  • 其次,是信息保护、合理利用的主体,以及监管主体的明确。经济学领域的科斯第一定律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公共物品领域市场效率的实现。数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有关它的信息保护、利用以及监管都需要更加清晰的权责设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要求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 同时,实现平衡的根本,实际上还是权益的平衡,是消费者权益、生产者权益、全社会权益的平衡。数字经济是一个大蛋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这就涉及到社会各主体之间的权益保护和平衡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注意到了在数字经济中处于劣势的数据所有个人,明确要求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通过一系列合理方式实现对个人的倾向性保护,从而做到个人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平衡。

 给数字经济产业带来根本性变化

一直以来,自动化决策都和大数据杀熟关联在一起,消费者群体也经常将平台的差别对待归结于数字分析决策,而实际上自动化决策是可以被合理利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这其实也是为正当合理的自动化决策“正名”。

在实现信息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平衡之后,如何去维持这种平衡,需要更清晰和科学的权责界定,“看门人”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对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提出了履行义务的要求。要求平台建构平台规则,对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内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务,这赋予了平台一定的“权力”。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说,赋予平台一定的监管权,让其发挥“看门人”的角色,能够更好地完善数据的管理体系。

最后,平台要积极主动地迎接《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是一部做大数字经济蛋糕,惠及多个经济主体的法律。平台应当及时根据规则进行自我限定,转变经营思路和方向,避免由于新法规颁布带来制度成本。

要平衡数字经济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首先要从法律上进行下手,同时再从社会上进行宣传,只有两者相结合的模式,才能平衡数字经济与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谈这件事情,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依靠,一旦出现数字经济与个人信息泄露和违法犯罪的事情,那么将会给解决问题带来麻烦,而且也没有法律作为依据,这就会导致很多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最后让很多受害人钱财白白损失,所以为保证平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法律上进行完善,同时出台较为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并且为以后突发情况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援。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依靠,我认为基本的社会运转是无法维持的,必须要通过法律来对社会进行保障,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公平公正法律基础上才能开展的一项新工作。平衡数字经济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不仅仅影响着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发展,更是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所以确定法律地位才能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还要在社会上加强思想宣传,因为现在的科技变化速度非常快,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些情况下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思想宣传,并且鼓励人们尝试新兴事物,我认为对于接下来开展工作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世界的变革,我认为数字经济与个人信息将会变得密不可分,但是数字经济对个人信息具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从这一源头上就可以有效保障公民信息安全,不会因为信息泄露而导致钱财流失,更不会给违法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三、互联网公司如何处理数据隐私?

大数据时代,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用户数据的收集。用户数据的来源很多,包括移动设备、计算机等。企业收集用户数据的方法也有很多,包括网站、视频设备、手机应用等。在未来,用户围绕公司收集个人数据的行为不会再问“你知道我多少信息”,而是“你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为我做些什么”。如果企业善于利用这些数据,就会得到用户的信任和忠诚。那么,企业如何使用用户的个人数据呢?

给员工提供有效的工具:尽管一个公司内部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部门,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都是一个企业品牌,每个员工与部门都代表了整个企业。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公司可以将收集到的用户个人数据自动传输到需要数据的员工电脑上。这给员工与用户都带来了方便,可以免除尴尬,客观高效地进行对话。公司对于便携式平台的采用还使得设计人员与商店员工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不再需要带着耳麦的呼叫中心。

让用户知道你已知的用户数据,然后再加深沟通:当顾客来到一家经常光顾的商店,店员记得顾客的名字,而且还询问了几个关于顾客最后一次购买的商品的问题,顾客会觉得她非常擅长经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这时,她不用列出所有关于顾客的信息,顾客与会觉得很舒心。甚至顾客都不会仔细考虑细节是否属实,人们通过私人谈话传达适量信息的艺术是非常精通的。

大公司做到这样就会赢得用户的信赖。与用户沟通时,面前可能有大量的用户数据,然而引用一些必要的信息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比如,亚马逊的芭芭拉从用户的名字及试图解决的问题开始入手,迅速瓦解了用户武装自卫的本能。“可以把东西送到我家里吗?”用户直接引用相关事实问道。“当然可以。”芭芭拉爽快地答应。关于快递方式的选择,用户根本没有询问芭芭拉是否有自己具体的家庭地址,然而事实摆在眼前。

不要高高在上地控制用户:了解已怀孕的用户购买习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就具有这种洞察力并可以利用它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优秀的公司不会打扰这些用户及用户的父母,而是在一些随机的各种各样的调查中,提取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对怀孕客户进行定制服务。

将用户数据透明化,更恰当地使用收集结果是各大公司共同努力的方向。最根本的是,将控制权交给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让用户清楚自己的数据信息是如何被应用的。目前,各品牌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建立用户与公司关系的忠诚度来进行的,这是在大数据时代赢得市场的最可靠的方法。公司使用智能数据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减少了在传统意义上市场调研所花费的固定费用。良好的大数据支持无需扩展劳动力甚至招收一个新员工。

Bingdata优网助帮汇聚多平台采集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及预测能力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运营优化、投放决策、精准营销、竞品分析等整合营销服务。

  •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持续提升平台及产品安全性: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级》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并根据相关规定,持续完善产品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建设。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应急制度、办公网环境安全、软件安全开发等安全制度,并要求内部严格执行,确保产品在设计、研发、测试、部署、运营的生命周期中,均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 定期开展等保评测,组织安全演练和安全培训:邀请第三方安全机构,对公司平台及产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级评测,对云控制台、堡垒机、安全管理、服务器、数据库、终端、应用等进行安全合规性检查,并对产品的运营环境进行渗透测试和系统扫描测试。评测后,根据评测报告,对平台及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加固。同时,公司内部安全部门通过统一评估,还会增加如代码扫描测试等安全服务,内部进行评测补充。除定期评测外,还会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级相关内容的指引下,组织安全演练活动。活动按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涵盖了演练形式、演练目的、演练场景、演练流程、保障对象、保障范围、保障需求、保障目的等内容。演练过程中,公司详细记录演练信息,对平台监控告警、故障定位、指挥、处置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公司不断优化安全应急制度和执行要求,提升团队的安全应急能力。同时,公司每年会配合客户的相关安全检查活动(如:护网活动),对公司平台及产品进行安全防护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整改。
  • 完善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目前,大家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有明确的诉求,业界也引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一是确定采集的个人数据范围是符合隐私政策要求;二是明确个人数据的用途、目的、处理情况、流转情况、共享情况;三是要求 APP 的 SDK 和权限申请有对应的功能,不申请 APP 未使用到的权限和 SDK ;四是建立个人数据权利申请渠道以及企业内部响应流程机制;最后是制定数据删除流程方案。
  • 识别资产的隐私信息:通过对法律法规、业务状况、数据状况、商业环境、生态合作和安全风险进行持续识别,例如:通过 CMDB 平台进行资产管理记录,包括产品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 明确管理规范:明确定义组织数据隐私职责,通过高层给予隐私承诺,以数据与隐私接口人机制落实相关制度流程,保持组织内部流畅的沟通渠道;融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搭建管理体系的四层制度文件体系,为管理合规留存执行记录证据;通过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风险,并定义组织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同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合理衔接。 落实数据安全的运营管理职责,执行数据安全策略运营、监控预警、应急处置和账密管控。通过数据隐私监审程序为内控模块的各项措施执行提供上层政策依据,对异常数据接收、数据主体权利响应和环境因素变化等主要环节进行持续监视。
  • 网络安全保护:融合传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通用安全控制;在数据安全方面,则从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办公环境分别搭建安全控制措施,生产环境依据 DSMM 的数据安全生命周期建设控制点,办公环境则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从对应的安全管控措施;在隐私保护方面,最重要是将基于默认和设计的隐私嵌入到企业的产品研发流程中。例如 APP,严格限制研发在申请权限和 SDK 需要有对应功能,并且配合时下最新的隐私政策要求设计,以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
  • 对外沟通:监管机构方面,应保持双向的顺畅沟通,跨境传输做好相应的审批,数据泄露做到通知义务,定期向监管披露隐私情况报告,增强企业责任感。客户方面,按照时下最新的隐私政策要求完善隐私的通知、告知、投诉与沟通渠道,做好客户同意管理和主体权利响应管理,提升客户体验。供应商方面,则应该落实尽职调查、界定双方责任义务、做到定期审计稽核,保持数据事件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的有效性,做好 SDK 和 API 的相关资产管理,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员工方面,应明确职责,做好入离职管理、培训宣贯、奖惩管理、沟通管理、协议管理。
  • 内部管控:对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检查、验证、审计,获取外部机构认可和专业资质认证,通过持续的预防措施和整改纠正行动来持续改进。内控模块应与网络安全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融合和衔接,例如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级评测等外部机构认可和专业资质认证。

 四、如何加强个人隐私教育和意识?

建立对隐私的共同认识:我认为,隐私因文化和世代而异。例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什么可以公开,什么应该保密有自己的想法。只要看看世界各地不同司法管辖区被视为敏感个人信息的内容,就能证实这一点。现在,考虑组织成员的不同背景和年龄。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观点,关于分享哪些个人信息是安全的,以及与谁分享信息。

然而,在组织内部,需要对隐私这个概念以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如果让员工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考虑隐私,你的客户,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个人信息将不会被以统一的方式收集、处理或保护,使组织处于危险之中。毕竟,利益相关方和监管机构要求组织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负责。

隐私意识培训可以为处理个人信息提供公共隐私定义和框架。培训确立了一个组织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对客户做出了什么承诺,以及适当的行为如何支持组织的目标和目的。

减少人为错误:人都会犯错。然而,有时当人们试图做“正确的事情”时,他们会犯所谓的“故意错误”的行为,这与组织的期望不同。在确定故意错误的根本原因时,经常会听到有关人员不知道对个人信息进行适当保护的政策或程序。

通过隐私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适当政策和程序的认识,可鼓励他们妥善处理个人资料。更重要的是,即使员工不记得具体的政策和程序,团队成员也会好奇地去寻找合适的政策或程序,或者他们可能会向同事寻求帮助。

预先考虑隐私问题:在创建新的应用程序或过程时,在开发过程的早期收集所有需求是很重要的。在开发周期中引入新需求的时间越晚,解决它们的成本就越高。

最理想的情况是,当讨论应用程序或进程时,隐私团队中的某些人应该参与讨论。利用诸如Privacy by Design这样的框架将确保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框架,开发团队中的某个人需要记得邀请隐私代表,或者团队需要独立承.担隐私需求的开发工作。

隐私意识培训还可以为开发新应用程序或流程的团队提供一个基础,识别何时使用的个人信息可能超出公认的组织规范。这本身可能会导致团队调整他们对个人信息的使用或寻求隐私专家的帮助。

改善与客户的沟通:不管你的客户是消费者还是企业,我相信你从他们那里收集了很多个人信息。根据收集的个人信息的数量和类型,您的客户可能会问您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数据。

让一个组织熟悉数据最小化的概念,隐私意识培训可以为员工提供关于何时收集个人信息的指导。通过将您正在收集的信息减少到完成交易或流程真正需要的信息,您与客户的沟通可能会被认为不那么具有侵入性。

此外,隐私意识培训促进您的团队成员在更加尊重客户的隐私的基础上与客户沟通。 训练有素的团队成员对问什么以及如何问变得更加敏感。 他们也变得更加了解为什么需要所请求的信息。

扩大隐私办公室的眼睛和耳朵:隐私专业人员通常是大多数组织中的稀缺资源。当您考虑组织主动采取的方案数量、合规审查要求以及解决利益相关者询问的需要时,隐私办公室的工作量可能会迅速超过隐私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能力。隐私意识培训可以帮助减轻部分工作量。

具有隐私意识的组织可以依靠员工独立解决一些隐私问题。此外,受过培训的员工对隐私有足够的了解和自我意识,当事情看起来不对时,他们会举手让隐私办公室参与进来。

考虑一个讨论新计划的头脑风暴会议。很可能没有涉及隐私专家。随着隐私意识的传播,隐私意识团队将能够在考虑每个想法时识别潜在的隐私风险。然后,这个头脑风暴小组可以与您的隐私团队进行有意义、简洁的对话,讨论他们希望推进的缓解风险的想法。

改变对话:隐私意识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对话。将它们从隐私是事后考虑的事情转变为隐私是关键考虑因素的事情。隐私意识培训将把讨论从“如果我们……会不会很好”转移到客户对个人信息的新使用会有何反应。

如果接受隐私意识培训,最高管理层的对话也会发生变化。我最近与一个领导团队合作,该团队定期开会讨论隐私问题。然后,该组织决定投资于总部员工的隐私培训,包括管理层的成员。在培训活动进行期间,领导层加快了安排,每周开会讨论隐私问题。

培训结束后,隐私官试图将会议频率降低到培训前的时间表。遭到了同事的反对,要求将会议保持在新的、增加的频率上。

为什么?这些是当今推动企业发展的对话:我们如何才能在不侵犯客户的隐私和损害我们与客户的关系的情况下,就哪些客户想要哪些产品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这就是隐私意识所提供的。


好啦,小雅兰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后续还会继续分享这种小知识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74957752/article/details/131617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