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笔记(09)— Service 概念、YAML 定义 Service、创建 Service、测试 Service 的负载均衡效果、以域名的方式使用 Service、对外暴露服务

DeploymentDaemonSet 这两个 API 对象,它们都是在线业务,只是以不同的策略部署应用:

  • Deployment 创建任意多个实例;
  • DaemonSet 为每个节点创建一个实例;

1. Service 概念

Service是集群内部的负载均衡机制,用来解决服务发现的关键问题。

Kubernetes 集群里 Pod 的生命周期是比较“短暂”的,虽然 DeploymentDaemonSet 可以维持 Pod 总体数量的稳定,但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有 Pod 销毁又重建,这就会导致 Pod 集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这种“动态稳定”对于现在流行的微服务架构来说是非常致命的,试想一下,后台 PodIP 地址老是变来变去,客户端该怎么访问呢?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DeploymentDaemonSetPod 管理得再完善也是没有价值的。

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业内早就有解决方案来针对这样“不稳定”的后端服务,那就是“负载均衡”,典型的应用有 LVSNginx 等等。它们在前端与后端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屏蔽后端的变化,为前端提供一个稳定的服务。

LVSNginx 毕竟不是云原生技术,所以 Kubernetes 就按照这个思路,定义了新的 API 对象:Service

Service 的工作原理和 LVSNginx 差不多,Kubernetes 会给它分配一个静态 IP 地址,然后它再去自动管理、维护后面动态变化的 Pod 集合,当客户端访问 Service,它就根据某种策略,把流量转发给后面的某个 Pod

image.png

图片来源

这里 Service 使用了 iptables 技术,每个节点上的 kube-proxy 组件自动维护 iptables 规则,客户不再关心 Pod 的具体地址,只要访问 Service 的固定 IP 地址,Service 就会根据 iptables 规则转发请求给它管理的多个 Pod,是典型的负载均衡架构。

不过 Service 并不是只能使用 iptables 来实现负载均衡,它还有另外两种实现技术:性能更差的 userspace 和性能更好的 ipvs,但这些都属于底层细节,我们不需要刻意关注。

2. 使用 YAML 描述 Service

我们还是可以用命令 kubectl api-resources 查看它的基本信息,可以知道它的简称是 svcapiVersionv1。注意,这说明它与 Pod 一样,属于 Kubernetes 的核心对象,不关联业务应用,与 JobDeployment 是不同的。

$ kubectl api-resources | grep services
services                          svc          v1                                     true         Service

可以很容易写出 ServiceYAML 文件头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xxx-svc

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命令 kubectl expose 为我们自动创建 ServiceYAML 样板,也许 Kubernetes 认为 expose 能够更好地表达 Service “暴露”服务地址的意思吧。

因为在 Kubernetes 里提供服务的是 Pod,而 Pod 又可以用 Deployment/DaemonSet 对象来部署,所以 kubectl expose 支持从多种对象创建服务,PodDeploymentDaemonSet 都可以。

使用 kubectl expose 指令时还需要用参数 --port--target-port 分别指定映射端口和容器端口,而 Service 自己的 IP 地址和后端 PodIP 地址可以自动生成,用法上和 Docker 的命令行参数 -p 很类似,只是略微麻烦一点。

比如,如果我们要为之前的 ngx-dep 对象生成 Service,命令就要这么写:


export out="--dry-run=client -o yaml"
kubectl expose deploy ngx-dep --port=80 --target-port=80 $out

生成的 Service YAML 大概是这样的: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ngx-svc
  
spec:
  selector:
    app: ngx-dep
    
  ports:
  - port: 80
    targetPort: 80
    protocol: TCP

spec 里只有两个关键字段,selectorports

  • selectorDeployment/DaemonSet 里的作用是一样的,用来过滤出要代理的那些 Pod。因为我们指定要代理 Deployment,所以 Kubernetes 就为我们自动填上了 ngx-dep 的标签,会选择这个 Deployment 对象部署的所有 PodKubernetes 的这个标签机制虽然很简单,却非常强大有效,很轻松就关联上了 DeploymentPod
  • ports 里面的三个字段分别表示外部端口、内部端口和使用的协议,在这里就是内外部都使用 80 端口,协议是 TCP

为了让你看清楚 Service 与它引用的 Pod 的关系,我把这两个 YAML 对象画在了下面的这张图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 selectortargetPortPod 的关联:
image.png

3. 在 K8s 里使用 Service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 ConfigMap,定义一个 Nginx 的配置片段,它会输出服务器的地址、主机名、请求的 URI 等基本信息,定义的 ngx-conf.yml 内容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ConfigMap
metadata:
  name: ngx-conf

data:
  default.conf: |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default_type text/plain;
        return 200
          'srv : $server_addr:$server_port\nhost: $hostname\nuri : $request_method $host $request_uri\ndate: $time_iso8601\n';
      }
    }

创建 ConfigMap 对象

kubectl apply -f ngx-conf.yml

然后我们在 Deploymenttemplate.volumes 里定义存储卷,再用 volumeMounts 把配置文件加载进 Nginx 容器里,定义的 ngx-dep.yml 内容如下: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ngx-dep

spec:
  replicas: 2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x-dep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x-dep
    spec:
      volumes:
      - name: ngx-conf-vol
        configMap:
          name: ngx-conf

      containers:
      - image: nginx:alpine
        name: nginx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etc/nginx/conf.d
          name: ngx-conf-vol

创建 deployment 对象

kubectl apply -f ngx-dep.yml

查看部署的 configmapdeployment 对象是否正常:
get cm
和前面一样,我们要为这个 ngx-dep 对象生成 Service,命令就要这么写:

export out="--dry-run=client -o yaml"
kubectl expose deploy ngx-dep --port=80 --target-port=80 $out

生成的 Service YAML 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保存该文件名为 svc.yml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ngx-svc
  
spec:
  selector:
    app: ngx-dep
    
  ports:
  - port: 80
    targetPort: 80
    protocol: TCP

这样我们就可以创建 Service 对象了,用的还是 kubectl apply

kubectl apply -f svc.yml

创建之后,用命令 kubectl get 就可以看到它的状态:
get svc

可以看到,KubernetesService 对象自动分配了一个 IP 地址 “10.108.141.157”,这个地址段是独立于 Pod 地址段的( 前面讲里的 10.10.xx.xx)。而且 Service 对象的 IP 地址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虚地址”,不存在实体,只能用来转发流量。

想要看 Service 代理了哪些后端的 Pod,你可以用 kubectl describe 命令:

kubectl describe svc ngx-svc

desc svc

截图里显示 Service 对象管理了两个 endpoint,分别是 “10.10.1.2:80” 和 “10.10.1.3:80”,初步判断与 ServiceDeployment 的定义相符,那么这两个 IP 地址是不是 Nginx Pod 的实际地址呢?

我们还是用 kubectl get pod 来看一下,加上参数 -o wide

kubectl get pod -o wide

get pod
Pod 的地址与 Service 的信息做个对比,我们就能够验证 Service 确实用一个静态 IP 地址代理了两个 Pod 的动态 IP 地址。

4. 测试 Service 的负载均衡效果

因为 ServicePodIP 地址都是 Kubernetes 集群的内部网段,所以我们需要用 kubectl exec 进入到 Pod 内部(或者 ssh 登录集群节点),再用 curl 等工具来访问 Service


kubectl exec -ti ngx-dep-6796688696-v97ns -- sh

exec sh

Pod 里,用 curl 访问 ServiceIP 地址,就会看到它把数据转发给后端的 Pod,输出信息会显示具体是哪个 Pod 响应了请求,就表明 Service 确实完成了对 Pod 的负载均衡任务。

我们再试着删除一个 Pod,看看 Service 是否会更新后端 Pod 的信息,实现自动化的服务发现:
delete pod

由于 PodDeployment 对象管理,删除后会自动重建,而 Service 又会通过 controller-manager 实时监控 Pod 的变化情况,所以就会立即更新它代理的 IP 地址。通过截图你就可以看到有一个 IP 地址 “10.10.1.2”消失了,换成了新的“10.10.1.4”,它就是新创建的 Pod

也可以再尝试一下使用 ping 来测试 ServiceIP 地址:
ping

会发现根本 ping 不通,因为 ServiceIP 地址是“虚”的,只用于转发流量,所以 ping 无法得到回应数据包,也就失败了。

4. 以域名的方式使用 Service

Service 对象的 IP 地址是静态的,保持稳定,这在微服务里确实很重要,不过数字形式的 IP 地址用起来还是不太方便。这个时候 KubernetesDNS 插件就派上了用处,它可以为 Service 创建易写易记的域名,让 Service 更容易使用。

namespace 的简写是 ns,你可以使用命令 kubectl get ns 来查看当前集群里都有哪些名字空间,也就是说 API 对象有哪些分组:
get ns

Kubernetes 有一个默认的名字空间,叫 default,如果不显式指定,API 对象都会在这个 default 名字空间里。而其他的名字空间都有各自的用途,比如 kube-system 就包含了 apiserveretcd 等核心组件的 Pod

因为 DNS 是一种层次结构,为了避免太多的域名导致冲突,Kubernetes 就把名字空间作为域名的一部分,减少了重名的可能性。

Service 对象的域名完全形式是 对象. 名字空间.svc.cluster.local,但很多时候也可以省略后面的部分,直接写 对象. 名字空间 甚至 对象名 就足够了,默认会使用对象所在的名字空间(比如这里就是 default)。

现在我们来试验一下 DNS 域名的用法,还是先 kubectl exec 进入 Pod,然后用 curl 访问 ngx-svcngx-svc.default 等域名:
ngx-src

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就不再关心 Service 对象的 IP 地址,只需要知道它的名字,就可以用 DNS 的方式去访问后端服务。

顺便说一下,Kubernetes 也为每个 Pod 分配了域名,形式是 IP 地址. 名字空间.pod.cluster.local,但需要把 IP 地址里的 . 改成 - 。比如地址 10.10.1.87,它对应的域名就是 10-10-1-87.default.pod

5. 让 Service 对外暴露服务

由于 Service 是一种负载均衡技术,所以它不仅能够管理 Kubernetes 集群内部的服务,还能够担当向集群外部暴露服务的重任。

Service 对象有一个关键字段 type,表示 Service 是哪种类型的负载均衡。前面我们看到的用法都是对集群内部 Pod 的负载均衡,所以这个字段的值就是默认的 ClusterIPService 的静态 IP 地址只能在集群内访问。

除了 ClusterIPService 还支持其他三种类型,分别是 ExternalNameLoadBalancerNodePort。不过前两种类型一般由云服务商提供,我们的实验环境用不到,所以接下来就重点看 NodePort 这个类型。

如果我们在使用命令 kubectl expose 的时候加上参数 --type=NodePort,或者在 YAML 里添加字段 type:NodePort,那么 Service 除了会对后端的 Pod 做负载均衡之外,还会在集群里的每个节点上创建一个独立的端口,用这个端口对外提供服务,这也正是 NodePort 这个名字的由来。

先执行命令删除之前创建的 service

kubectl delete svc ngx-svc

让我们修改一下 ServiceYAML 文件,加上字段 type


apiVersion: v1
...
spec:
  ...
  type: NodePort

然后创建对象,再查看它的状态:
node port

就会看到 TYPE 由之前的 ClusterIP 变成了 NodePort,而在 PORT 列里的端口信息也不一样,除了集群内部使用的 80 端口,还多出了一个 31356 端口,这就是 Kubernetes 在节点上为 Service 创建的专用映射端口。

因为这个端口号属于节点,外部能够直接访问,所以现在我们就可以不用登录集群节点或者进入 Pod 内部,直接在集群外使用任意一个节点的 IP 地址,就能够访问 Service 和它代理的后端服务了。

比如我现在所在的服务器是 172.16.19.54,在这台主机上用 curl 访问 Kubernetes 集群的两个节点 10.116.62.162 和 10.116.62.54,就可以得到 Nginx Pod 的响应数据:
nginx pod

我把 NodePortServiceDeployment 的对应关系画成了图,你看了应该就能更好地明白它的工作原理:
image.png图片来源: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536829

不过它也有一些缺点,具体如下:

  • 它的端口数量很有限。Kubernetes 为了避免端口冲突,默认只在 “30000~32767” 这个范围内随机分配,只有 2000 多个,而且都不是标准端口号,这对于具有大量业务应用的系统来说根本不够用。

  • 它会在每个节点上都开端口,然后使用 kube-proxy 路由到真正的后端 Service,这对于有很多计算节点的大集群来说就带来了一些网络通信成本,不是特别经济。

  • 它要求向外界暴露节点的 IP 地址,这在很多时候是不可行的,为了安全还需要在集群外再搭一个反向代理,增加了方案的复杂度。

虽然有这些缺点,但 NodePort 仍然是 Kubernetes 对外提供服务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在其他更好的方式出现之前,我们也只能使用它。

6. 总结

  1. Pod 的生命周期很短暂,会不停地创建销毁,所以就需要用 Service 来实现负载均衡,它由 Kubernetes 分配固定的 IP 地址,能够屏蔽后端的 Pod 变化。
  2. Service 对象使用与 DeploymentDaemonSet 相同的 selector 字段,选择要代理的后端 Pod,是松耦合关系。
  3. 基于 DNS 插件,我们能够以域名的方式访问 Service,比静态 IP 地址更方便。
  4. 名字空间是 Kubernetes 用来隔离对象的一种方式,实现了逻辑上的对象分组,Service 的域名里就包含了名字空间限定。
  5. Service 的默认类型是 ClusterIP,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如果改成 NodePort,就会在节点上开启一个随机端口号,让外界也能够访问内部的服务。

如果 Service 对象的映射端口和目标端口相同,比如都是 80,那么在使用命令 kubectl expose 的时候也可以省略 --target-port,只用 --port 这个参数,在创建样板时会更方便。

实际上 service 并不直接管理 Pod,而是使用代表 IP 地址的 Endpoint 对象,但我们一般不会直接使用 Endpoint,除非是检查错误。

NodePort 的默认端口范围 30000~32767 也可以通过配置 apiserver 更改,但是这样会增加节点端口冲突风险。

问题:Service代理POD后,用exec进入POD,再用curl访问。请问:为什么是进入POD,Service代理POD,按道理应该是进入Service呀。
答复:因为域名、IP地址都是在Kubernetes里的,外界访问不了,进pod就可以了。Service是个虚地址,无法进入,只有pod是实体。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hu1104/article/details/128905506